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蒋鑫 《经济纵横》2022,(7):20-26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决定的。新发展阶段是事物发展内外因的反映,新发展理念是对新发展阶段的统筹思考,新发展格局则是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达。三者紧密关联,需要用系统思维把握和理解三者的内涵和特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发展现实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指南,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南。本文首先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定义、内涵及价值意蕴作了梳理,进而围绕三者的辩证关系、理论标志和实践功用进行学理性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未来全球经济循环模式破旧立新,为加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补齐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中的短板,要求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配套体系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仅有利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战略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姜冉冉 《经济师》2023,(2):8-9+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目前我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时期发展任务情况下,就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在长期内指导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文章在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其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新发展格局所蕴含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7.
8.
9.
黄增镇 《经济师》2023,(8):12-13+1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产健  彭建华  姜瑶 《生产力研究》2023,(1):96-102+146
当前,我国道路货运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期、过坎期,事故总量存在波动反复、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和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背后凸显的是发展问题,发展效益持续低迷是强监管下事故依然多发的根本原因,不解决发展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也将无法得到彻底根除。文章认为,推进道路货运行业安全发展一方面需要强化“以促发展实现保安全”的治理理念,破除制约供需动态调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提升行业发展效益,扭转风险滋生的驱动逻辑;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安全生产服务供给的质量,以本质安全、管理效能提升与发展质量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做强自身为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力应对好三重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全面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五个方面的阐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具体任务出发,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内涵。此外,还应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选择是由该国的国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等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格局决定发展方向、经济组织方式,是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国内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相互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转.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内外循环也必然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循环,搞闭关锁国.相反,我们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服务贸易,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3.
徐祥清 《发展研究》2023,(11):54-60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厦门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在分析优劣势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高产业链的生存力、竞争力和持续力;提升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提高需求与供给的适配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对标国际先进规划和高水平经贸协定,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推动“双循环”在厦门对接联通、相互促进,推动厦门市成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4.
《经济纵横》2021,(2):1-7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有密切关系,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正确把握和运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中国经济长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对此,需要明确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保证公有制为主体;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改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做好组织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扩大农村集体所有制,振兴农村经济。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得到启示,进而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进入新时代,我国奉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探讨新时代河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基于目前已有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应然逻辑、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当前河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逻辑主要表现在:以形成全产业链竞争态势为推动、以促进体育产业消费为重点、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方向、以推进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为依托。同时,在产业结构、供需两端、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发展困境。文章提出构建河北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应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新发展基础、实施新发展治理、提升新发展实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的同时,促使中国经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着力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经济安全、市场公平。同时,加强区域间的互通有无,更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但制约我国内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这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挑战。供给体系的状况是影响需求的核心因素,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需求扩大的深层影响因素,而市场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供给体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做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决策,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与内在要求,它既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水平,扩大内需,进而推进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又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审视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破局之策和指导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应厘清其理论渊源及其运行机理,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和任务,以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曹伟 《经济学家》2023,(3):79-88
汇率变动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在一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结构转型,进而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民币升值通过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从而强化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来源;(2)人民币升值通过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有助于制造业结构升级,从而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3)人民币升值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有利于拉动服务型消费增长,从而强化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