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存在着渊源很深的传承关系及家族相似性,"市民王国"思想在哲学上复兴古希腊政治哲学,并开创人本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先河,而"市民社会"理论则是对"市民王国"思想的道德理解和超越。葛兰西借助于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倡导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的理念,阐释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文化领导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美     
孔子眼中的"美",主要指自然美、人格美、艺术美,其美学思想主旨是"尽善尽美"的观点,"美"与"善"的关系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善同一观;二是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相统一的美善对立统一观。孔子所开创的"比德"思维方式,在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札”。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札”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札”、“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历史"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研究卢卡奇思想,必须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卢卡奇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形成的"历史"概念,阐释其地位、实质,从而在此基础上评价指出了卢卡奇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给了后人以巨大的影响。纵观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从后世的一些伟大诗人、作家的身上和作品里都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子。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思想与孔子的人格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两人都有出仕的理想,都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主张文章必须内容与形式并重,同时都主张要加强学习,要多学,多思,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就是把他们两者的思想做一些比较,突出孔子人格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俞元鹉 《新智慧》2000,(16):30-30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财计理论对后世的会计和理财理论工作也有着深刻的影响。2000多年来,孔子思想经久不衰,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他己有不少研究,其中不乏洞见,但从译者的修养与责任对其翻译思想的相关研究尚鲜。见鉴此,本文参照严复翻译《原富》的经验,通过作者对译者的"选择"、"信"与"达"、"通"、"责任"这四个方面的理解,对译者的修养与责任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孔子经济思想的三个特点汤焕磊关于孔子的经济思想近几年来虽然有的学者发表过议论,但在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孔子经济思想的研究与对他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的研究相比,还显得十分薄弱。这不仅关系到对孔子思想的评价,也关系到弘扬祖国优秀...  相似文献   

9.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闻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但是,孔子提倡的大同,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只是一个公认的理想社会,上述这段话树立在各国孔子像前。我国提倡以德治国,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如老年社保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重视希望工程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孔子推行以礼为制,以仁德治国,实现大同之治,因此他主张实行贤能教育,培养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0.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学科综合"的理念,在中国是一个"古已有之"且无处不在的理念与自觉的方法论。中国人惯于整体的思维方式、通感发达的审美心理、音乐与其它艺术的高度融合性、天然的综合性,以及孔子"成于乐"、"游于艺"的乐教思想,对于中国人在完整人格塑造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围绕这些方面,对综合这一理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孔子思想的研究和说法原有很多,但公认的一点就是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在分析周代礼乐制度的基础上,给孔子的人道主义者进行了简单的定位,进而从“礼崩乐坏”的周礼沦丧到孔子立志“克己复礼”的角度谈孔子人文思想形成的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对现代旅游景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论语》思想对韶山景区进行解读,发现在景区管理中存在忽视"为政以德",管理简单粗暴;忽视"中庸"之道,景区定位不准;忽视"人不知而不愠",缺乏对游客的合理引导;忽视"君子无争",利益相关者关系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借鉴《论语》的思想,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加强景区制度管理;应"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加强游客管理;应"揖让而升",合作共赢,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面对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把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他的仁学思想转化为自觉自励的道德实践。培养这种道德实践能力,是当今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中,我们可以找到值得发扬光大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在中国学术史上第一次对中、西、印三方文华及其哲学进行系统的比较,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他穿过文化现象,直透现象背后的根本精神,再由根本精神说明现象,纠正了自严复以来思想界的进化论倾向。与西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他提倡并肯定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主张走孔子的路,肯定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历程则印证了器先道后说,它由应对压力的工具而始,经过了数十年的争议与发展,逐渐演变为企业使命与价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升至道,其趋势将向"器"与"道"合一发展。这一历程也反映出该理论发展中的提升与完善,体现了由自然、功利、道德至天地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语言哲学是研究语言学与哲学共同规律的科学,通过广谱哲学语言的探析发现其语词的概念词义、色彩、接近于"同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因语词表达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产生多义,理解往往失之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所拥有的哲学素养深厚与否,反映着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其人生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的种种思想问题,与其缺乏必要的哲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个人哲学素养有助于高职大学生内因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君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不仅是生命的追求和目标,同时也构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尺度。《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确立起为仁成仁的君子风范,由此生发出始源性的浓郁的人文精神,他对人的最大的关怀就是学习成人,成为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人的学习成长、成人成君子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充盈、丰富自身、不断努力成就人生、实现人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去蔽、净化的过程;学习既是孔子自身不断成君子成仁成圣的必由之路,也是他对人的根本关怀即推动人们成人成君子的关键之所在。如果说孔子倡导"君子学以致其道"奠基了中华人文精神的灵魂和要义及方向,那么他强调学则不固、学以去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则激励着华夏子孙不断修正完善、孕育并丰富着人文精神并获得人生意义、尊严和安身立命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中心视阈是对所有权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他以所有权为批判对象,切中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关键性维度,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研究社会问题的思路,包含着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变革的因素与可能。但是,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仍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他的"系列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庸俗化。研究蒲鲁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仅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