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浙江块状经济升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元国 《浙江经济》2005,(20):44-45
浙江块状经济是原发性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典型表现,浙江靠这种组织制度的先行优势,一跃成为经济大省。面对全球竞争加剧趋势,浙江必须在块状经济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即利用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和组织方式打造国际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
从供应链的观点看块状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陆庄 《浙江经济》2005,(16):33-34
块状分布的产业集群大多只能作为供应链的某一段,即使在区域范围内达到了资源有效配置,还是不能保证其所在供应链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无法保持。积极探索利用浙江的块状产业集群和市场网络优势,进入供应链下游的战略环节,特别是零售环节,应该是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对现有的块状经济进行提升和整合,培育浙江产业制造优势,提升浙江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新世纪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块状经济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块状经济及其创造的“经济奇迹”以其令人信服的实证展示了产业集群的神奇。定量分析表明,浙江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为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提升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专业化产业区),是浙江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内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原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区内生产系统的迂回性逐渐增加,造成企业间的交易费用上升,浙江产业集群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因此,如何选择先进的产业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竞争优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辉 《山东经济》2004,20(4):75-77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极具竞争力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产业集群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方式。我国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通过培育和发展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竞争优势,要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形成区域内的创新体制,成立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重视产业集群的更替和升级,使产业集群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东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和国际产业的发展,广东经济的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而义也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挑战。本文认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是提升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此.本文提出广东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新模式及政策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设区域名牌是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块状经济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浙江省在创建浙江区域名牌方面成果丰硕.下一步,应继续创新浙江区域名牌发展思路,建立推进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打造更多区域经济“金名片”。  相似文献   

9.
说起浙江,人们总是惊叹其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发展的巨大潜力,而在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密布在浙江大地上的“经济马赛克”——块状经济的强大支撑。据省经贸委的最新调查统计,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高达六成的份额以块状经济的形态来显现,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块状经济的成功,基于集群基础之上的浙江产业和产品近年来开始大规模走向世界。然而,从总体采看,浙江的块状经济仍处于依靠低成本竞争的发展阶段,多数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形态,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品牌通道狭窄、高层人才匮乏等问题,作为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如何加快整合提升块状经济,积极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厂、市场份额高的国际性产业集群转型,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通过借助国际国内先进要素整合提升已具备产业集群雏形的块状经济,强化有金华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走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提升民营企业国际分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浙江民营企业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努力扩大对外出口,在国际市场中成功挤占了较大规模的份额。然而,如果从参与国际分工方式以及在国际分工中地位来看,浙江民营企业主要是凭借成本和价格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承担的基本上是进入壁垒低、技术含量低、经济回报低的生产任务,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位置。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企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挤压下,在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浙江民营企业以成本比较优势为来源的国际竞争力正在被逐渐削弱,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升级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实现外贸出口增长模式和企业竞争力基础的转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产业演进中企业集群化成长模式与机制实证研究(70472054)”和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项目“提升浙江民营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战略研究(2005C25001)”课题资助,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对浙江产业集群的升级战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这里选登成果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已成为入世后浙江外贸出口飞速增长和出口依存度大幅提高的强劲推动力。但绝大多数产业集群主要依靠劳动力低廉和区域性配套分工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迫切需要加快转型提升,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要重点培育100个“块状经济”,将其发展成为销售规模50亿元以上、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拥有区域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全国性的制造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发展专业化产业集群,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把产业集聚发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得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本省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先进技术的产业集群才是四川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吉庆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2):119-121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我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不足,制约着产业集群升级及其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文章认为,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文化资源,是塑造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资源协同作用,培育并形成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文章还针对核心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问题,提出塑造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股“产业集群”热正在慢慢地升温和蔓延,虽说产业集群的概念在国外已算不得新鲜,在国内的学界也逐渐为人所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集群”,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宣晓伟撰文指出,当前国内地方政府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股“产业集群”热正在慢慢地升温和蔓延,虽说产业集群(也有称之为“企业集群”、“产业群”、“产业”等等)的概念在国外已算不得新鲜,在国内的学界也逐渐为人所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集群”,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由于浙江、广东等一些地区的成功,各地政府也从中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设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是宁波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是与杭州唱好"双城记"、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战略谋划,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宁波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扎实的绿色石化产业基础,完全有条件、有希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