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兵 《秘书工作》2011,(4):58-59
不少同志反映,"作"和"做"的用法很难区别。的确,"作"与"做"这两个字本来就有联系,不过"作"字出现较早,而"做"字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重视,"学历"和"学力"这两个词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是无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词读音相同,只是后面一个字有细微的差别,由于不小心而导致错误,另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区别不出这两个词的意义差别,以为它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混淆而导致错误.目前,后一种情况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固定组合中,例如:"同等学历"和"同等学力",让人无所适从.因而在这里很有必要对"学历"和"学力"进行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3.
传说仓颉开创了人类文化的始端造字。一个生意人向仓颉恭恭敬敬献上一锭银子:“我是生意人,家里赚了很多银子,请您给我造个字。“仓颉举起笔,踌躇半晌,没有落下去:“唉,银子这东西,看起来像个宝贝,实际上什么都不是。罢、罢、罢,送你一个“贾”字吧。不过它有两个读音,诚信经营者读之若‘鼓’;弄虚作假者,读之若‘假’。”仓颉造“贾”字也真算巧妙。一个“贾”字有两个读音,给信誉好的商家一个‘鼓’音,意为鼓舞人心,鼓掌称好,也当有鼓励之意;而给关于善于弄虚作假的一个“假”音,既是警告也是对消费者的忠告。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4.
《新晚报》1996年11月11日刊登了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王正的文章《“账”跟“帐”算账》,文中对“账”与“帐”两字的用法做了明确。根据该文的观点,可以发现过去许多书籍、报刊、账表、票证等涉及这个字时都错误地用“帐”字代替了“账”字,包括本刊也存在这一错误,需要改正。现将该文有关内容摘录如下,以期引起注意,在今后的运用中能正确区别使用“账”与“帐”字。文中指出,“旧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说‘帐’、‘账’同,是错误的,不足为据”。“1977年发表过征求意见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杜永道 《秘书工作》2010,(12):51-51
有位秘书朋友问“机制”跟“制度”的用法有什么不同,因为在工作中,这两个词出现频率很高,但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现在,“前“、“原“的用法比较混乱.比如,互联网上关于我的职务就有四种不同的表述,即:“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前所长“、“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和“原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类似的表述不一致的情况,在各种出版物中随处可见.这四种表述有什么区别?是否都是规范的?“前“和“原“在涉及单位和职务时究竟应该如何使用?这些问题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正 《秘书》2011,(7):37-38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将繁体字的笔画精简得到简化字;一种是借用某个笔画较少的字作为繁体字的简化字。在第一种情况中又需要注意,有时一个繁体字对应一个简化字,有时可能几个繁体字共用同一个简化字,所以应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在第二种情况中需要注意的是,被借用作简化字的字,其本来的读音、意义和用法并未取消,  相似文献   

8.
白水 《财会月刊》2014,(9):I0010-I0010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茶”字。“茶”字从“茶”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茶”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9.
高刚 《秘书工作》2015,(4):73-74
在日常文稿工作中,我们经常对一些意思相近的字词难以区分,“查”与“察”字就是典型的一组.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求证于各位同人. “查”字有两个读音,“chá”与“zhā”.读“chá”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检查;②调查;③翻捡着看”.常用字义有翻检、调查、寻找、核查等.例如:“查询”是指查找问询答案或原因,“查收”是指认真核对清楚并接收,“查办”是指认真调查清楚并办理,“查字典”是指翻阅查看字典.“查”一般目的性较明显,要求查出结果、答案、原因或证据.读“zhā”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姓”.  相似文献   

10.
<正>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有个叫大陈的村子。明、清至民国时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风宪里”。为什么叫“风宪里”?这就需要从“风宪”二字说起。首先看“风”。《说文解字》:“风,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小篆“風”是内形外声的形声字,中间的“虫”作形旁,表意;外部的“凡”作声旁,表读音;  相似文献   

11.
杜老师: 您好!在起草公文时,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拿不准什么时候该用“机制”,什么时候该用“体制”或者“制度”.请您讲讲这三个词语的区别和用法.谢谢! 徐安 徐安: 你好! “机制” “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例如: (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于斐 《经营者》2003,(6):61-61
<正>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一次会议上曾作过拆文解字,他说,“挣钱”的“挣”字,是“手”字旁加一个“争”取的“挣”字,这表明财富是要脚踏实地、花大力气动手去做的,是要费心费力去争取的;而“赚钱”的“赚”字,是贝字旁一个兼并重组的“兼”字,“贝”代表财富和资本,于是“赚钱”这种模式其实代表的是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其实,“挣钱”与“赚钱”,是获得财富的不同路子,也是指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这方面值得人们在经营层面细心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前人对于“所”所做的研究作了一个整理归纳,从“所”字本意入手,重点讨论“所”与动词结合后的词性、用法以及演变的过程.同时讨论了现代汉语中“所”字结构的应用及切分.  相似文献   

14.
《天津财会》2005,(1):48-48
在我国《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注释中,对“账”、“帐”二字的用法做出了规范。“账”、“帐”二字的分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字只两笔,一撇一捺,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笔没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文化要开发“新边疆” 广东的一些文字读音跟古代接近。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包含着古音或古汉语的一些特定用法。这一现象其实揭示了文化传播的一个规律,这就是地理上比较偏僻的地区在文化传播上存在着滞后效应,从前中心区域的主流文化缓慢地向边缘传播,然后在这里沉淀,而中心区域的文化面貌早就改变了。  相似文献   

17.
王晓岩 《活力》2010,(6):202-202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誉的国内《咬文嚼字》杂志,从创刊起就发挥其对图书、媒体咬的功能,咬文字之“污”,咬语句之“短”,扮足了给人揭短的角色。去年年初,在这家杂志公布上一年常见“十大语文差错”,谈到“悦”字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读音的见解时,有网友斥责其“本末倒置,太过迂腐”。一年来,对此斥责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笔者也不禁要咬个死理儿。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有几组同音词由于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经常被混淆而导致误用,试浅析如下.   窜改--篡改“窜“,改动(文字).韩愈答张徹诗:“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此处“窜“字乃修改史书之意.“窜改“,改动.“篡“,用强力夺取之意.&;lt;孟子万章上&;gt;:“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篡改“即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相似文献   

19.
「得」与「德」在中国汉语中,“得”与“德”读音相同,意义却不一样。“得”者,获取也;“德”字指的是人品、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两者既能相生,亦能相克。相生者,既讲“得”(经济效益),又讲“德”(社会效益),走的是光明正道;相克者,只顾“得”而不顾“德”...  相似文献   

20.
近期,"拼"字的释义在原有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外延.从语义特点、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几方面阐述了该字的这一现象,说明"拼"发展出这样的新义新用法,是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