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中心—外围”城市高铁网络非均衡增密格局研究“高铁居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主要发现:第一,高铁网络增密对城市恩格尔系数存在显著倒U形影响,高铁网络增密更有利于相对富裕并且贫富差距较大城市的“高铁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第二,高铁网络非均衡增密会扩大“中心—外围”城市“高铁居民”贫富差距。第三,距离中心城市66.10公里范围以内的非中心城市开通高铁站有利于“高铁居民”共同富裕,距离中心城市66.10—105.76公里的非中心城市开通高铁站不利于“高铁居民”共同富裕。第四,非中心城市逆城市化是高铁网络非均衡增密拉大“中心—外围”城市“高铁居民”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高铁网络增密格局应从非均衡态向均衡态转变以加速“高铁居民”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2.
定价机制是高铁科学高效运营的基本条件,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对于高铁竞争力的提升和高铁的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高铁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实例和数据比较了我国高铁与其竞争者的优劣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高铁定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高铁出行,然而,公众对我国高铁目前的运营机制和所执行的价格有诸多质疑,一方面,高铁上座率奇低,甚至部分路段出现停运现象;另一方面,高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固定价格模式使得高铁供需严重失衡。依据价格歧视基本原理,结合民用航空、地铁等相关行业所采用的定价策略,如非线性定价、峰值定价、搭配销售等,为我国高铁采取动态定价策略合理定价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对我国高铁发展及成都铁路局高铁发展现状,对成都局高铁快运与其他快递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成都铁路局高铁快运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加密成型,高铁网络布局进入新阶段。对中小城市而言高铁既可能是机遇,更可能是挑战,在新的城镇化和高铁发展格局下,如何处理中小城市与高铁发展的关系,减弱高铁的虹吸效应,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创造发展机会,是中小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通过梳理当前中小城市高铁站区存在的距离中心城区过远、功能定位过高、与城市协同不足等问题,分析研究高铁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优化中小城市高铁选线选站、谨慎确定站区功能定位、组织渐进式开发、依托高铁走廊发展互补功能区、重视高铁站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铁犹如一个有机生命体,它是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公共交通大动脉,是城市快速发展的见证,高铁广告的综合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方案一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高铁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轻松俘获上百万的人群受众,所以利用这个特殊的空间把辽宁城市旅游广告做好,把辽宁城市旅游品牌做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辽宁高铁广告资源分析得出高铁城市旅游广告定位,体现高铁旅游广告优势,把辽宁高铁城市旅游广告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7.
田贺  黄文丽 《商》2014,(21):99-99
"绿色出行,高铁先行"。高铁运营环境成本是高铁运营企业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它是高铁运营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盈亏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高铁建设前和运输生产过程中环境评价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铁目前已经对世界各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质量目前位居世界前列,文章从高铁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化营销团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完整的研究和设计,并且结合高铁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实际特点,对高铁资源各方面服务水平的提高方案进行了完整的研究,使国际化营销团队可以更好地适应高铁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姜红 《中国广告》2011,(2):54-54
在神马都是浮云的2010,高铁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和生活。伴随着高铁一路高歌猛进,高铁传媒董事长李文明意气风发地用一个词概括了高铁传媒的2010:"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0.
对高铁场景下TD覆盖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铁技术方案提出高铁TD组网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铁时代"的到来,给江西省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江西省应当抓住高铁开通的时机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高铁经济的发展,为江西省的产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重点发展南昌、九江、赣州、上饶、萍乡五大节点临站经济和沪昆高铁经济带,以优化沿途的产业布局,从而培育高铁经济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石婧 《商业观察》2022,(9):55-58
随着高铁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高铁安全运输能力、运输速度等都得到了提升。高铁经济在信息网络时代影响下迎来了很多历史性机遇,使高铁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即高铁经济水平越高则区域经济发展机遇越多、发展速度越快,反之则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此外,高铁经济还能够突显地区地缘优势,并建立区域经济网、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理应得到重视及关注。对此,文章根据相关文献,深入探讨了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市场可达性、空间集聚经济与高铁站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媛 《财贸经济》2020,(3):131-145
近年来,新城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政策。在高铁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设高铁站成为各地新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市场可达性是影响企业和居民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城市间和城市内部两方面探讨市场可达性对高铁通车后站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匹配到约1平方公里栅格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2009—2014年新设高铁站数据,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高铁站区的经济活动密度相对于邻近区域并没有显著提升。利用高铁、铁路、公路网络构造了随时间可变的城市可达性指标,并利用高铁站到市中心距离衡量到城市就业中心的可达性,结果显示,高铁站区的经济发展显著依赖于城市可达性和市中心可达性。上述结果说明,新城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对于来自城市外部和内部的集聚经济的利用。尽管高铁带来的城市可达性提升能为周边区域创造经济集聚,但受制于远离市中心的区位选择,低水平的城市中心可达性大大限制了目前高铁站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高铁新城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高铁企业还未完全实现产学一体化,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研究人员和公司对技术成果的专利保护意识低;面临国外高铁企业对中国专利市场的占领;高铁企业在技术引进和输出时仍处于不利地位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国内高铁技术专利保护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将从我国高铁技术专利保护方面的现状着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加强高铁技术专利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和建设,我国的高铁网络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较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高铁具有高速、经济、舒适、安全等的优势,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将高铁这些优势合理发挥,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高铁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根据现阶段高铁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创新策略,高铁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高铁"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铁有着前所未有的优势,但依然存在不少挑战。如何妥善解决高铁面临的困难,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让中国高铁顺利"走出去"的关键。中国高铁将带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7.
彭光细 《消费导刊》2011,(15):21-21,23
高铁以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全新运输方式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铁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好,要提升高铁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加快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高铁的服务能力,在做好客运服务的同时增加高铁货物快运业务,让高铁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铁时代来了. 在全国"四横四纵"、"城际客运系统"的高铁战略规划下,全国各地的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尚未加入高铁大军的区域一个个摩拳擦掌,翘首以盼.希望早日可以成为高铁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铁对大城市周边的城市群空间具有很强的整合作用.对于很多中小城市而言,高铁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规划高铁的各个中小城市围绕着高铁车站,开展了一系列的城市结构调整、高铁新区规划以及产业转型部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希望中国铁路给予高铁技术和建设的支持。中国铁道部也相应成立了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2008年京津高铁通车;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始运营;2010年,京沪高铁、广深港高铁全面推进……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上一期笔者曾撰文分析了高铁成功的伟大意义及高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肯定高铁成功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铁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局限,如果不重视这些挑战和局限,高铁取得的成就也会得而复失。重要的不是静态的技术,而是动态可持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