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融监管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靠商业银行自律性管理不能够完全解决银行业的脆弱性,政府在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管制”的同时,就应该加强对它们的“监管”。自律与监管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辨证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三农”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然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却较少引起学者关注。基于脆弱性的功能视角,分别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农户间的、普通商业银行与贷款者间的博弈过程与博弈记过。研究表明: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源于信贷的外部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比普通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脆弱性;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农户的还款能力与意识的缺乏、担保抵押资产的低质和信用制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型脆弱性,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市场脆弱性共性,又主要表现为体制性的脆弱性.随着非国有经济部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逐步提高和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四大商业银行的特殊脆弱性必然向一般意义上商业银行的脆弱性转换,其管理也纳入市场条件下一般意义上商业银行脆弱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8年前上市的16家银行2008-2018年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脆弱性虽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对杠杆率变动尤其敏感;国有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总体脆弱性贡献占比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易受到资产减值风险的冲击。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增加四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权益资本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杠杆率监管是降低商业银行总体脆弱性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选取91家区域商业银行样本,采用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与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呈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第二,信贷配置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通过增加区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比例进而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提高使得城市商业银行、政府控股银行、非上市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上升更为显著。未来应强化区域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制度,优化区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行为建立追责制度,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脆弱性核心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波动增大,但整体稳定.不良贷款与被解释变量银行体系脆弱性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越高,银行体系越脆弱.当前应重视不良贷款的反弹,降低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负面影响.运用宏观政策来化解不良贷款,通过完善银行监管、创建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来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特定的金融体系而言,其脆弱性程度主要取决于"BLISHER"框架的以下七个要素:资产负债表、杠杆率、相互依存度、市场结构、同质性、外部关联度、风险监测和纠正能力。对于商业银行业而言,可以将"BLISHER"框架运用到其脆弱性风险分析中去。本文基于"BLISHER"分析框架,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发展的脆弱性风险,并提出商业银行业业务发展的优化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3-2019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及表外业务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表外业务发展对银行脆弱性具有二重作用,表外杠杆加剧银行脆弱性,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则抑制银行脆弱性;以表外流动性创造作为门槛变量,表外杠杆对于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提高,表外杠杆对脆弱性的加剧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在充满竞争与风险的现代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常常招致危机的到来。对商业银行而言,高负债性及由此引起的银行脆弱性使得银行机构更易受到“银行危机”的侵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年5月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银行危机”界定为:实际或潜在的银行挤兑(bank runs)与银行失败(bank failures),引致银行停止偿还负债或防止此一情况的出现政府被迫大规模提供援助。为降低“实际或潜在的银行挤兑与银行失败”,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金融机构及理论工作者应做好危机事件管理及相应的理论研究工作。本文主要通过考察商业银行危机事件的诱因与类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危机事件管理的机制与流程。一、商业银行加强危机事件管理的紧迫性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突发性事件有两大因素:(一)内部因素第一,银行业自身的脆弱性。商业银行是高负债经营性质的机构,其运营基础是“信用”,具有强大的外部依赖效应。在全球化背景下,客户对银行信心的丧失具有极强的破坏效应,且银行间危机传递极其迅速。因此,加强对突发性事件导致的银行机构危机的管理刻不容缓。第二,商业银行管理者往往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一直以来,政府为保护储户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给予银行较多的援助...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信息资产风险是指,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引发的安全事件。若受损信息资产很重要,对整个银行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准确量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基于2007-2022年中国37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方法,本文实证测度了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的叠加作用最终导致银行实际风险承担高于前沿风险承担24.63%,即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状况。通过细分样本分析发现,样本期间银行一直处于过度风险承担状态,且表现出较强的类型及规模异质性,即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小规模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相对较高。本文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会显著增加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支持“竞争-脆弱性”假说;金融创新能够削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验证了“金融创新促进论”假说。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判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状况,且对于当前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内部控制制度,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银行未来发展的前途。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风险无时不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会产生信用风险,参加市场交易会产生价格风险,违规经营会导致操作风险,用人不当还会导致道德风险。现代商业银行与其说是在经营货币,还不如说是在经营风险。特别是近几年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必要条件,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决定它具有天生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必然要求商…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其承担着挤兑的特殊风险、金融资产和负债易诱发道德风险以及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与广泛的影响性等方面,这些特点导致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别于一般企业,主要表现在治理的较大外部性、薄弱的债权治理、实施外部治理的高成本等。针对这些特殊性,本文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危机的形成及引发货币危机的传递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双危机"现象使得人们可以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角度来解释货币危机的成因.银行体系融资结构的脆弱性、商业银行自身的内在脆弱性和复杂的金融债务链所形成的银行体系脆弱性在一定条件下造成银行危机的显露,银行危机将从高利率、政府撤销隐含担保、投机性攻击、短期借款展期受阻、企业高杠杆率和实质经济的恶化等若干途径引发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反过来又使得银行危机进一步恶化.这对于我们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把握金融自由化的时机和次序,以及建立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等具有很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融脆弱性的深层剖析与金融稳定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是由于“逆向选择”、“道德困境”等因素引发的。我国金融脆弱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引发金融脆弱性的生成机理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建立稳健、和谐的金融稳定制度不仅是防范脆弱性的需要。也是我国逐步推行金“经济国际一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冰 《福建金融》2007,(8):29-32
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和外在经济周期影响性,是引发其市场退出的重要原因,而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差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又弱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导致其市场退出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通过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不仅可以减弱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对宏观金融市场和微观经营主体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在借鉴关于银行和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国际主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监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运用该指标体系,分别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商业银行和非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分法对其经营的稳健性状况进行统计监测,并作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状况稳健,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稳健性较强,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稳健性很强,而未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缺乏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金循环理论基础,利用2010Q4-2015Q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 FCI指数和商业银行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与 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 FCI指数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还是 VAR 模型,房地产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价格波动是造成商业银行脆弱性的主要扰动源,其扰动贡献值高达71%;FCI指数是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单项格兰杰原因。为此,需正确处理好房地产去库存与防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与国内金融稳定、金融分业监管与加强协调沟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个项目“发放贷款和垫款”说起。商业银行向债务人客户交付本金,以得到事先约定的利息收入,从中赚取“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发放贷款和垫款”是商业银行的最大宗资产,却已经交付到别人手中任由处置了。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这些资产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不可控”的项目,风险也就因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和监管的脆弱性。为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干预作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已成为新一轮商业银行国际监管改革趋势。本文归纳、总结了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国际监管变革趋势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国际监管规则变化,为正在谋求转型发展和国际化的中资商业银行应对国际监管趋势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