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石 目前在收藏市场上,奇石因品种、造型、意境等诸多因素,价格悬殊,从三五十元到二三万元的都有,有的甚至相差几十倍乃至上千倍.2006年,奇石市场价格攀升较快、备受关注的石种主要有内蒙古葡萄玛瑙石、广西彩陶石、崂山绿石和大化石.近几年较受关注的石种还有新疆石、青海黄河源石、贵州红石和柳州三江彩卵石、广东的英石、蜡石和孔雀石等,它们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2.
寿山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石种,因天生丽质、产量稀少而价值不菲,被誉为"国石"之一。随着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在投资与收藏市场上,寿山石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寿山石目前在国内外已全面打开市场,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古玩花鸟市场都有寿山石购销点,且品种齐全。  相似文献   

3.
陈平 《中国信用卡》2007,(8S):55-59
寿山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石种,因天生丽质、产量稀少而价值不菲,被誉为“国石”之一。随着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在投资与收藏市场上.寿山石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寿山石目前在国内外已全面打开市场,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古玩花乌市场都有寿山石购销点,且品种齐全。  相似文献   

4.
邓伟 《金融博览》2014,(19):68-71
在当今赏石界,有两大石种尤为引人注目:一是内蒙古、新疆一带的戈壁石,一是南疆八桂之地的广西石。“北戈南桂”成为我国近二三十年来,最具人气、最有影响、最为推崇、最为公认的石种。  相似文献   

5.
灵璧石     
中国传统的赏石又被称为"文人石",是历代文人墨客用以陶冶性灵的案上之宝,更有甚者视之为伴侣与生命。灵璧石形态奇绝,声音清脆,号称天下第一石,为历代"文人石"之首选。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里载":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以刃遍刮两三次,既露石色,即以黄蓓或竹帚兼磁木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说的就是灵璧石。  相似文献   

6.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历代文人爱石的不少,论石的诗文亦多,曹雪芹的这首词道出了爱石藏石者的心境。  相似文献   

7.
柱式结构是建筑中重要的元素,在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柱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风格。在古希腊与古罗马,其主要以大理石为材料,通过过严格的比例和华美的装饰表现出崇高与庄严的气势。中国古建筑的柱子主要是以木材为材料,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含蓄与朴素的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8.
润笔一词的文化蕴含义看似是一种双关或委婉的修辞手法,实则是古代文人避讳提钱、自视清高的文化心理的显现.唐宋时期文人地位提高,为文受谢之风盛行,收取润笔这一重要的社会活动透视出当时文人的生存状态及品格操守.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词的文采与内在精神是不可分离的.有人认为古代文人只喜爱吟诗、玩诗,而不重视诗词的内在精神,如道德感悟、哲理思考等.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一个优秀诗人或一首优秀诗歌本身包含着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理论思维和人生信仰,否则就不会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中国大多数文人通过诗词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精神寄托,从而确立或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中国主流哲学即儒、道、佛思想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对中国文人的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新 《理财》2012,(10):65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红紫等10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文体的诞生,往往伴随者内容与形式等多种艺术元素对以往旧文体之元素的否定及对新元素的肯定。情感表达的需求和新音乐的结合促成民间曲子词的出现,而在新体式的形成和趋于完善的过程中,文人词在负载内容方面既有对先前韵文成就的继承,又不拘泥于此而有所创新。借石攻玉与借玉攻石的过程是复杂而丰富多彩的,梳理这一激旧扬新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研究词的起源及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的悠悠岁月中.有着大大小小无数的文人聚会。文人士大夫们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好一派闲情雅致。这些聚会大多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但是有一个聚会在中国人的心中被记忆了上千年.这就是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在浙江会稽山兰亭旁的文人雅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用卡》2014,(8):86-91
千百年来,无数中国文人把自己的内心寄托在幽篁深处,以竹的标准来要求自身,"幽篁"二字,在厚重绵长的中国文化史中沉淀出的意蕴内涵,绝不仅仅是那片幽深雅静的青翠竹林,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王维并不是第一个在竹林中以观照己身来明心之本性的伟大文人,虽然他的《竹里馆》传诵极广。在他之前大约1000年,另一位伟大的文人屈原已经养成了在竹林中观心的习惯,并且有《九歌·山鬼》中"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的名句传世。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甲骨籀篆,隶行楷狂,曾使无数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为之痴迷,文人将书法视为精神追求、武将借书法以展阳刚.黄金元将军的书法作品既富有文人之雅,又充满军人阳刚之气.黄金元将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顾问,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  相似文献   

15.
邓伟 《金融博览》2014,(23):68-71
时间如梭,转眼一年,赏石系列终于在信任之中如约完成.无奈,限于篇幅,还有诸多石种无法一一介绍.如戈壁石(见图1)、西瓜石(见图2)、菊花石(见图3)、艾山石(见图4)、乌江石(见图5)、南田石(见图6)、孔雀石(见图7)、古陶石(见图8)、碧玉石(见图9)等等.若想穷尽,只能亲为;众多妙处,尚待神会.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央视关于藏石的报道,使王云生对千奇百怪的石头产生了兴趣,每一块藏石都跨越了成千上万年的物转星移和地质变迁,放于手掌细细品味,贵比黄金,爱不释手,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精密的计算机与“顽石”成了王云生工作生活中的两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从宋仁宗朝开始,士大夫文人在享乐世风流衍的氛围中,具有浓厚政治、文学、娱乐色彩的诗文交游酬唱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歌词的发展.在诗文交游环境中,诗歌领域的投刺、寄赠、分韵、次韵唱和之风尚被文人移植入词中.北宋前期词坛的群体性是词勃兴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邓伟 《金融博览》2014,(21):68-71
“石犹近于禅”源自明代《素园石谱》一书.在我国,禅与石结合成禅石,却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事情.从当前的赏石实践来看,纳入禅石范畴的主要有两类观赏石:一是与禅相关的人和物的象形石,如达摩、僧侣、观音等(图1、图2);二是能体现禅意或能使人进入禅境的石头(图3-图5).这些禅石都具有稳重古朴、简约寂静、圆满平和、清新自然、旷达空灵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房之道,源远流长,深蕴无穷,涉及艺事层面广袤,若参考明代文人的归纳大约可分属为用赏与居游二大类。居游类范围广至园林室庐的营造、花木水石的栽植、舟车衣饰的乘服。用赏类则以文房用品笔、墨、纸、砚等四宝为主体,兼佐笔筒、笔架、笔觇、笔洗、笔格、墨床、墨匣、墨夹、纸笥、纸筒、纸镇、压尺、砚屏、砚山、砚滴等辅助书写的工具,进而发展于鼓琴、焚香、奕棋、试茶、临帖、观画、刻竹、饲鹤等文人热衷的生活雅趣及艺事所必备的用具。甚至布置书斋中的几、榻、椅、案,供石古器的陈设等,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精致生活美学的呈现。中国古语中“道”的意思,是致力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终极目标。多采多姿无与伦比的中国文房之道,常令邻邦的日本、韩国羡慕不已,自唐代以来即相继摹习仿效,虽成就未臻至境,但在承袭与沿革的过程中,已使文化传播的成果光耀异域。  相似文献   

20.
金字塔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词,却是与中国远隔万里的非洲的一处名胜古迹的专用名称.埃及狮身人面像后面那个高大伟岸的石头砌成的四棱锥,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日本称其为金字塔.在埃及,一些文人还对“中国人和日本人谁先发明了金字塔这个名字”争得不亦乐乎.其实,这个据说是古代埃及法老墓的建筑本来自己有个名字,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用同样的发音称呼它Pyramid.在金字塔这个称呼出现以前,有的中国人也把它叫作“皮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