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名为“余额宝”的增值服务,用户只要将钱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拥有与活期存款相差无几的流动性,货币基金收益却远高干银行活期存款收益,这无疑是对市场极大的诱惑。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4,(22):5-5
尽管近来货币宝宝收益下行,但仍难挡各路英豪上演夺“宝”奇兵。连日来各大银行纷纷揭竿而起。作为货币基会3.0版代表,“货基可当现金用”是中信银行“薪金煲”秒杀其他宝类产品的杀手锏,也是引发全城热恋的关键因素。该业务操作流程更为方便快捷,客户在签约“薪金煲”业务并选择嘉实薪金宝后,就可以在ATM取款、转账,或侄商场、餐厅等消费场所的POS机上直接使用嘉实薪金宝货币基金份额刷卡支付。  相似文献   

3.
《证券导刊》2013,(35):7-7
今年以来,余额宝、活期宝、收益宝、现金宝等风靡短期理财市场,层出不穷的各类“宝”购买对象其实都是货币基金。随着长假与季末的临近,专家建议,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有望随着市场资金利率的上行而“水涨船高”,可提前规划假期理财,让闲置资金最大化“生钱”。  相似文献   

4.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1):41-41
理财并不难,“席丝”也可以,譬如时下很热的“余额宝”。本质上,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但其除了具有货币基金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特征外,更实现了T+O交易方式,投资者可以随时使用余额宝内资金,购物或者转账给银行卡。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宝宝”收益逼近4%,银行类“宝宝”越来越多,且收益普遍高于互联网“宝宝”。互联网“宝宝”会被银行“宝宝”终结吗?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之下,以阿里推出的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宝宝”,可谓赚足了市场玩家的眼球,余额宝大热之后,各行各业都想方设法进入这个圈子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6.
《证券导刊》2014,(1):61-61
蛇年收官,货币基金借力互联网金融腾飞,成为去年最耀眼的理财明星,余额宝以1853亿元规模一骑绝尘,而包装成各种“宝”的货币基金更是频打“高收益”牌,那么,谁才是2013年最值得关注的“宝”?日前,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2013年度基金业绩榜单新鲜出炉。  相似文献   

7.
《证券导刊》2014,(21):6-6
伴随着市场资金面渐趋宽松,互联网货基收益不断回落,绝大多数“宝宝”已步入“4时代”,竞争的焦点也逐步从“拼收益”转向“拼功能”。5月19日正式在中信银行上线的第三代货币基金信诚薪金宝货币基金(下称信诚薪金宝),因为其强大的功能体验,受到投资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8.
《科学投资》2008,(3):70-70
交通银行于2008年2月18日至3月2日期间销售“得利宝,天蓝新股连环打”人民币理财产品.“新股连环打”通过与交银国信的强强联合.力争打造交行“得利宝”的优质品牌形象.为客户在2008年创造更高的收益回报。  相似文献   

9.
《证券导刊》2014,(13):7-7
据悉,众目以待的京东互联网理财产品——小金库终于在今日上线。通过京东首页(www.jd.com)导航栏进入金融平台,网页显示,作为京东金融平台的“开门红”,小金库对按的分别是鹏华增值宝货币基金和嘉实活钱包货币基金。截至3月26日,小金库的7日年化收益超过5.6%,在互联网各宝的收益中处于“优等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剖析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类产品收益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的主要原因,从投资属性、跨界集成、规模效应、宽松监管、分工协作等角度论证了余额宝高收益的内在机理,认为余额宝的高收益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4,(13):9-9
自从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面市以来,货币基金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现金理财产品,然而,在排除平台、支付是否便捷等因素后,面对产品背后所对接的众多货币基金、收益的高低仍是广大网民在选择产品时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中近期上线的京东小金库所挂钩的鹏华增值宝货币基金收益水平处于“宝宝”类产品中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会财会》2014,(9):47-47
看着余额宝的7天年化收益率跌至4%附近,宝迷们的心有点凉了:“如今找个稍微高点儿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咋那么难呢?”,其实高收益的产品还是有的,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提升了更要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徐磊 《投资与理财》2014,(12):50-50
只要花心思设计好“足球宝”产品,作为股东的马云,真的要躺着赚钱了。既然“宝宝”这么好赚,马云为什么不将“宝宝”进行到底呢?余额宝一经推出,推动了全民理财热潮,一千“宝宝”们蜂拥而起,争抢这块美味的蛋糕。但是,随着“宝宝”们的收益从7%到4%,投资者们也随之理智起来,甚至有人预言“宝宝”将死。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投资》2007,(10):70-70
9月10日,交通银行正式推出“得利宝·QDII——新·澳视群雄”理财产品。这是继6月初“得利宝·QDII——澳视群雄”理财产品成功热卖后.交行为广大投资者度身定制的又一力作。该产品结构更新颖、达标更轻松、收益空间更广阔。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类产品迅速崛起,近万亿资金从商业银行快速流出,给依靠赚取资金“时间价值”的传统商业银行形成强烈的“冲击波”。为防止存款大面积“搬家”,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各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挽留维系现有客户。  相似文献   

16.
“八,七,六,五,四……”这不是世界杯赛场上的倒计时,而是余额宝自2013年6月份诞生一年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变化。作为互联网金融最火热时期出场的、最具争议性的代表产品,拥有近亿客户、创造了118亿元收益的余额宝,正在逐渐褪去身上的热度,收益率“破四”也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7.
理财日历     
《金融博览》2011,(14):10-11
7月8日,工银瑞信基金发行旗下第五只债券基金——工银添颐。 7月5日,兴业银行推出2011年第41期E款“天天万利宝”人民币非保本收益浮动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8.
《时代金融》2014,(3):34-35
余额宝、理财通、定投宝……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一个接着一个,让一向淡定的银行不得不出招应对,先是推出类余额宝产品,接着是利率一浮到顶,再就是理财产品收益不断提高,直到推出银行端的P2P网贷高收益理财产品抗衡,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存款外流,2014年无疑将是银行打响反击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投资与理财》2014,(6):66-66
最近,互联网金融代表作的余额宝遭遇了一点小麻烦,受到了来自各种角度的批评。作为普通人,虽然没有必要关心这些金融行业的是非,但是这个阶段恰恰赶上了余额宝的收益率持续下降,让很多朋友心里发毛,害怕这个理财神器遇到什么麻烦。其实,当咱们放下各种热点新闻的纷争,回过头来仔细分析余额宝这个理财工具到底符合大家的哪些理财需求,自然会发现余额宝收益下滑是个不需要额外操心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蛾子 《时代金融》2014,(5):39-40
2014年理财市场首个“季末效应”稍显冷淡。3月已过,以往逢季末银行理财产品节节看涨的价格战并未如期而至,就连互联网金融各种“宝”类理财的收益水半也未改一路下滑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