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16日,日本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1%。此消息公布后立刻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加上之前已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全球已有5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加拿大央行也表示其利率的有效下限是-0.5%。在发达国家本身利率水平已经很低,美联储去年12月刚进入加息通道的情况下,多国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反差较大,让各界对全球经济发展更加焦虑。  相似文献   

2.
最近,人行建湖县支行在该县的金融机构和部分企业中,开展了央行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央行这一利率新政策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次调查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央行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尚不通畅。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成熟的主要标志,也是中国政府的既定目标。早在2000年,央行就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陆续推行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市场资金成本的统一的利率期限结构,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利率政策调整市场资金供求的有效性反而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央行的利率政策与市场利率脱节,难以起到对市场资金成本的调节作用。除此之外,央行的利率政策还受银行改革和汇率改革等多重因素掣肘,政策调控目标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4.
泰勒规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美联储等央行所采用,也为众多央行所关注,但该规则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由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物价稳定的强制性,政策目标利率具有一定的相机抉择性,泰勒规则其实是规则和相机抉择的结合。考虑到利率平滑的机会成本较小,泰勒规则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货币当局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货币当局应配合利率调整实行联合或单独交流战略,管理预期,影响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人民银行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挂钩,迈出信贷市场利率“并轨”的第一步。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当前政策利率体系仍较为复杂,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在梳理主要国家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策利率体系优化的经验以及我国利率调控典型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 ECM),基于短期因果关系、长期因果关系和强因果关系,实证检验了我国政策利率优化的可能性。结果显示:部分政策利率可以并轨,如再贴现利率可以并入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20天再贷款利率可以并至隔夜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我国政策利率优化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市场利率、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产出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符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变量选择的相关性准则;通过研究市场利率与央行三大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性,确定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调控具有可行性。特别的,本文将外汇冲销率,作为三大政策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的代理变量予以测算,并纳入政策变量的实证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陆蓓 《上海金融》2007,(10):39-42
政策路径的信息沟通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绝大多数央行只公布当前的政策利率,对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预测很少提及。本文分析央行政策路径构建的基础和沟通方式,通过比较各国央行在政策路径沟通实践上的差异,探寻制约央行公布政策路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泰勒规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美联储等央行所采用,也为众多央行所关注。由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即物价稳定的强制性,政策目标利率的相机抉择性,泰勒规则执行中的规则性,泰勒规则其实是规则和相机抉择的结合。泰勒规则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货币当局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货币当局配合利率调整实行联合或单独交流战略,管理预期,影响市场行为。因此,说(SAY)已经成为现代各国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传统工具做的重要补充,其核心是管理引导预期。但说发挥作用需要央行对经济形势有正确判断,需要建立央行的信任度、自信和权威。由于政策传导中介质和受体的不同质,因此目前说更多的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中间目标或经济变量及最终目标。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使用存款准备率政策,二是使用再贴现率政策,三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间目标及经济变量主要有利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过程中,价格调控 越来越重要。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调控转型过程中提升价格 调控效率的关键,也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内容。本文沿着央 行利率调控、利率传导路径,从中央银行调控工具与政策利率,到中介主体金融机构与金融市 场以及中间目标市场利率,再到最终目标实体经济以及微观主体企业与居民,全面地、详细地 梳理分析利率传导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并相应地借鉴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利率调控与利率 传导机制的经验,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货币市场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预期是否稳定。本文尝试将预期因素引入传统货币市场供给需求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不同政策选择下,外部冲击对市场主体的行为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市场波动。研究表明,在中央银行相机抉择下,市场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央行的行动。一旦冲击发生,为避免流动性不足可能造成的高额成本,理性的金融机构会增加预防性持有量,市场利率可能大幅上升。此时,即便央行入市干预,预防性需求也不会迅速回落。相反,如果央行提出明确的政策规则,金融机构能够准确预测央行的行动,预防性需求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市场利率相对平稳。此时,即使央行不采取行动,只要市场相信其政策规则承诺,理性预期也会引导市场利率向目标利率逼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软预算约束等扭曲经济结构下,货币市场可能存在着"刚性"的投机性需求。对此,货币政策也需要辅之以数量型调控等来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更好地实现宏观政策意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先后有多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带来较大影响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为基础,分析了国外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刺激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但通过对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目标成效进行预判认为,负利率政策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弊大于利。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注重内部均衡的基础上,要更多关注外部均衡,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也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央行实行的偏紧的利率、汇率政策是合理的。长期来看,利率、汇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2023,(12):25-28
<正>非寿险业适应高利率时代目前的金融条件自两年前开始转变,在2021年年初至2023年年中,为应对高通胀,全球几乎95%的央行提高了政策利率,发达经济体的央行(除日本外)正在放弃此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转而开始缩表。保险业经营模式中的资产杠杆和久期对利率较为敏感,利率环境会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管理造成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手段之一.近年来,央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央行于2006年8月19日上调了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在全国范围和其他地区取得较好的政策效应,但从贺州市的情况看,政策效应并不明显.原因何在?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对如何促进地区储蓄存款稳步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家》2004,(11):2-2
央行决定加息了。从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础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加息”一直是近期舆论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利率调整政策的出台,关于加息问题的各种争议尘埃落定。不过,此次利率调整的前因后果,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期关注同业存款利率放开显示市场化导向2005年3月17日,央行下达了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的通知,同业存款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这说明,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这也预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攻克”的最后关口。政策出台之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并将贷款市场、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央行短期和中期资金市场纳入一般均衡框架,探讨了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央行投放的中期资金相比短期资金能更有效降低中长期利率,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四因子"中长期利率定价框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量化了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受MLF加权利率及央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程度,为央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确定中期资金投放规模和利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转轨现阶段货币调控基准利率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逐一分析了我国转轨现阶段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利率作为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的基准利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最适于作为央行货币调控的基准利率;同时也指出,在我国现阶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要真正发挥基准利率作用,尚有待于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有待于央行金融间接调控体系的完善,有待于央行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实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央行货币政策采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汇率多种工具联袂出手的方式,在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实属罕见.市场应该格外关注政策发出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