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民惜售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惜售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每到粮食收购时节,农民惜售行为是被经常提及的字眼。时下随着夏粮收购的日渐迫近,有关针对农民惜售行为的种种说辞估计仍将挂在政府官员、商家、粮食市场分析等众多人士口边。政府劝导农民尽快卖掉粮食,以免日后遭受跌价损失;商家抱怨农民的惜售行为已严重影响新粮的收购进度;市场分析人士则将惜售行为作为一种影响因素为分析解释粮价的波动。那么何谓惜售行为?没有准确的定义,本文认为惜售行为是指农民对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不满意或预期价格会上升而采取的一种持粮观望或少卖粮食的一种行为状态。普遍的惜售行为…  相似文献   

2.
第七章 粮食购销 5.城乡集市粮食贸易 除了国家定购价粮食、市场价粮食和保护价粮食之外,还有普遍存在于各地城乡集市上的粮食交易.集市粮食交易的性质属于农民的直销行为,就是农民在确保完成国家定购粮和留足各种自留粮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粮食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主要销售对象是当地和附近的城镇居民,同时农民之间通过集市交易进行品种调剂、季节调剂.  相似文献   

3.
《农村财务会计》2001,(5):48-50
除了国家定购价粮食、市场价粮食和保护价粮食之外,还有普遍存在于各地城乡集市上的粮食交易。集市粮食交易的性质属于农民的直销行为,就是农民在确保完成国家定购粮和留足各种自留粮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粮食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主要销售对象是当地和附近的城镇居民,同时农民之间通过集市交易进行品种调剂、季节调剂。  相似文献   

4.
惜售行为是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中的一种自觉保护自己利益的选择,虽然脆弱,但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一,农民的惜售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价的波动幅度。不同于工业品,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中具有强烈的年度特征。因此在集中供给时若单靠市场的力量,由于供需过于悬殊,粮价往往过分偏低,从而对农民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对稳定粮食生产是极为不利的。惜售行为可放缓新粮上市的步伐,使粮食供给在时间分布上趋向均衡,从而避免新粮上市期间粮价过分偏低。但是农民由于个体经济力量弱小且分散,在买卖双方的较量中往往处于很大的劣势,惜…  相似文献   

5.
一、惜售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 每到粮食收购时节,农民惜售行为是被经常提及的字眼。时下随着夏粮收购的日渐迫近,有关针对农民惜售行为的种种说辞估计仍将挂在政府官员、商家、粮食市场分析等众多人士口边。政府劝导农民尽快卖掉粮食,以免日后遭受跌价损失;商家抱怨农民的惜售行为已严重影响新粮的收购进度;  相似文献   

6.
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分析 1.1农户粮食储备的基本动机 一般认为。农户储备粮食的基本动机是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在中国传统的小农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不可分性.农民一直沿袭通过自己储备粮食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即使20世纪80年代粮食交易的市场机制开始发育后.由于市场价格也频繁出现剧烈波动,与此相伴的在粮食发生短缺和价格上涨时,  相似文献   

7.
1.粮食行政管理要有利于种粮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农民的种粮、售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行政管理要将重点放在如何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上,要以实现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为前提,努力提高粮食商品率。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行政管理要以规范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的行为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严禁没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入市收购,扰乱粮食收购市场,损害农民特别是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要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8.
粮食的公共产品属性:中国当代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贫困:一是因为他们是农民(仅能耕种土地、生产粮食);二是因为他们穷(底子薄、缺少积累).归根结底,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就在于他们的主要经济行为为粮食生产,其供给具有极大的外部正效应.粮食的外部性属性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低的粮价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足够的粮食供给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学者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从国家宏观视角进行阐述的,将粮食生产最重要的主体——农民排除在了分析范畴之外,同时也隐藏了许多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和误区: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否等于农民的粮食安全;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对农民种粮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粮食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科技产品的投入能使农民增加收入吗?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或去小农化趋势必然是好的选择吗?农户农业生产行为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吗?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了粮食补贴政策目标取向是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和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然而自2004年以来,补贴政策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以小麦为作物标的,对主产区9个省份的农户种植行为、投资决策行为、劳动分配行为3个方面做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补贴政策不能促进农户主动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行为,不能刺激农户对小麦种植的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农户劳动投入行为存在负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了调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必须调整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形成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动力和机制。他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粮食供求形势下,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偏大,不分品种和品质,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律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既不利于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又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国家财政负担越来…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行的粮食收购“直补”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对粮农切身利益的关心,农民普遍表示欢迎。但据湖北省各地农调队调查反映,农民对国家粮食收购“直补”政策的具体操作方式上,普遍存在如下的意见:一、目前,“直补”粮食收购通常是按各村中晚稻上报面积及历史粮食订购情况分解到村,由村向农户下订单。订单计划(特别是对种粮小户的订单计划)存在一定人为因素,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农户当年的中晚稻种植实际情况。有的农户有售粮任务,但无粮食卖,有的农户有粮食卖,但无售粮任务或售粮任务少。为了完成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农民的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制定正确的扶持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影响,在现阶段就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连续5年徘徊不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瞩目的热点。如何摆脱粮食生产的这种困境使之登上新台阶,有必要探讨农民关于粮食生产的心理与行为。根据全省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1200样本户中的395户农民家庭就粮食问题进行的一次性问卷调查(调查年度为1984年和1988年),从中可以窥见农民种粮心理与行为之一斑,对此加以研究从而引导农民提高种粮积极性,对提高我省粮食自给水平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南昌冷崇总撰文对我国粮食贸易保护现状及对策谈了一些看法。一、现状。我国现状对粮食贸易并非实施有效保护,表现在:--粮食进出口的逆向调节。现行粮食进出口管理体制实行投交制,没有摆脱传统外贸统制政策的框架,外贸企业在经营中极易产生非理性行为,出现丰产年份增加进口,秋收年份扩大出口的逆向调节现象,破坏了国内粮食生产。-一三雉食出口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自1985年国家改粮食统购为合同定购后.粮食市场出现了定购价、保护价、市场价并存的局面,但出口粮食来源是以定购价格从农民手里收购的,市场价与定购价格之间的差额…  相似文献   

16.
粮食收储企业的困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粮食企业改革的目标,"三项政策"为粮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尽管如此,在改革的进程中,粮食企业依然困难重重。(一)市场管理不到位,国有粮食企业难以真正控制粮源。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是国家既定政策。《粮食收购条例》明文规定,严禁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到农村直接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通过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独家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牢牢控制粮源。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扭曲,粮食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其根本原因是,严格执行"三项政策",必然损害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夏季粮油收购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收购旺季即将来临。农发行已安排资金1650亿元用于支持夏收,同比增加230亿元。今年的夏季粮油收购是在宏观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粮食库存居高不下、粮油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和国内外粮价倒挂的形势下展开的。粮油收购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和行为特征较之往年更加突出。一是农民踊跃卖粮。今年的托市政策继续提高了粮油收购价格,粮食品质提升,农民种粮收益同比增加,丰产增收的喜悦心理促使农民踊跃卖粮。二是各主体积极参与政策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体制的制度安排对居民的粮食消费偏好与选择、对农民的粮食生产偏好与选择、对粮食流通企业的偏好与选择都有作用和反作用。粮食流通体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必须注意居民和农民的行为偏好与行为选择,必须同粮食流通企业(国有的或民营的)出于自身利益追求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主销区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东南沿海地区粮食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销区农民农产品生产、销售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加上当时的政策导向,鼓励销区少生产粮食,导致主销区种粮面积锐减,粮食大幅减产,自给率降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粮食缺口加大,对外依存度加大,粮食安全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提高主销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稳定本地区的粮食产量,主销区各省自2004年相继实行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直补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一)有效地增加了本地区的粮食供给市场化条件下,保…  相似文献   

20.
叙永县今年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该县粮食企业在今年大春粮食收购中虽经多方努力,但粮食入库进度仍不理想,截止2003年9月28日,累计入库大春粮食仅600万公斤。究其原因,农民惜售心态对新粮入库数量的减少起了主导作用。农民惜售粮食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使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售粮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民对自己的粮食如何处理有了自主权,何时出售,出售多少,农民会对市场价格行情和自身经济情况作出判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化这只无形的巨手促使农民售粮由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二、该县农村推行了税费改革,农民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