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接近100万件,预计该数据在2010年春节前后还将大幅度上升。盘点全年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争议案件,或因当事人特殊的身份、或因牵涉广泛的利益主体、或因高昂的争议标的数额、或因典型的争议内容、或因巨大的社会反响,都将在劳资之间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更值得广大HR从业者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等因此影响,劳动争议集中爆发,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及劳动争议案件高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明确了凡是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一方。这一司法解释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劳动一方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用人单位来说无疑增加了举证的压力。但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许多用人单位对书证的收集不够重视,如发放工资不向员工提供工资单甚至不要员工签字。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桂生副局长日前透露,截至今年7月份,北京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已达49000件,和去年全年数量持平。日前包括中国四达劳动争议调解援助中心、赉擘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中心、团兴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内的3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京举行联合揭牌仪式。桂生在仪式上透露,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仲裁处每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大约是2万余件。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案件在我国现阶段有日益增加之趋势,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解决劳动争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程序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举证责任制度、仲裁时效、仲裁监督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任坛,2004)。劳动关系作为我国社会当中的一对新关系,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诉求的摩擦与碰撞使得劳资纠纷频频发生,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迅速上升,案情也日益复杂,处理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从5有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争议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2008年是我国劳动争议案件集中爆发的一年,据统计显示,仅北京劳动争议部门受理的案件就已经达到平均每月四千件之多.劳动争议促裁员会、人民法院曾一度加班加点调解、审理争议,甚至还为企业开设周末专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如何加强源头治理,在企业内部化解争议,日益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通过441家企业样本和4521名员工样本的调查,从4个维度16项指标全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状况.结果显示:企业内部传统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比例较低且效果欠佳,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滞后,影响力小;工会在沟通调解劳动争议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得到雇佣双方认可;员工希望通过内部制度化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的意愿比较普遍.说明加强企业内部预防调解劳动争议机制建设十分可行和急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在众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企业败诉现象极为普遍。据齐齐哈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该市2001年劳动争议案件立案151起,企业胜诉的仅为4起。2032年全市立案129起,企业胜诉仅为3起。那么,缘何企业败诉现象如此之多,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到当前,劳动关系尤其是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完备的劳动关系格局逐渐形成,劳动者维权意识加强,使得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于高发时期。如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快速案结事了成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关口。一般而言,劳动关系都需要在基层处理化解。因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在基层的实体化建设非常重要。但是,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基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需要。于是,很多地方开创性地借助于社会力量。深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我国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由于案件数量大增,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面临很大压力,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与我国目前的情况很相似。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因用人单位拖欠或拒缴社保费而发生的争议越来越多,司法实践中,对此种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作者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认为因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拒缴社保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并阐述了相应理由。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我国调整劳资关系的机制不完善,劳资矛盾已经在广泛的社会层面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2003年8月的一份资料中说,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出现许多问题。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现在劳动争议案件增长速度比较快,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5.
熊诗瑶 《河北企业》2020,(1):137-138
我国目前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实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该程序的立法初衷是为了高效及时地解决劳资纠纷、对劳动者权益实行双重保护、有效分流案件。但随着司法实践和用工关系的日益变化,该程序显露出违背仲裁自愿原则、冗长低效等诸多弊端,因此需要对现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进行大胆改进,渐进式地构建一种新型"或裁或审"制度,同时完善现有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首次确立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终局裁决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防止用人单位恶意诉讼,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劳动争议仲裁的一裁终局有别于民事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是一种附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到2008年1月的正式实行,再到5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意见征求,用人单位对该法均有了较深的了解,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为创造和谐劳动关系做着积极的努力。然而,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数量却并没因此而大幅减少,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争议案件反而有所攀升。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在解读该法时,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易丹 《新前程》2009,(12):69-69
2008年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性法律,其实对于劳资关系的影响不亚于《劳动合同法》。《调解仲裁法》相对于旧的《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很大的一个调整,就是突破了之前“一裁二审”的模式,针对一裁终局的案件,立法区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设计不同的救济途径。即对于一裁终局的案件,劳动者可以向一审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9.
各地动态     
《中国劳动保障》2008,(5):49-51
<正>宁夏五项措施保实施为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宁夏劳动保障厅近日印发文件作出专门安排,并召开了视频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准确把握法律新规定,迎接新法对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和仲裁员队伍素质的考验;三要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确保现行政策、制度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衔接,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四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五要加强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戴福 《人力资源》2006,(8X):60-65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所谓的违纪而出现劳动争议,劳动者却无法提供没有违纪的证据,怎么办?电子邮件和领导讲话可以成为处分或辞退员工的证据吗?这些劳动争议中的举证问题,越来越成为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但很容易为大家所忽视。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明确相关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