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场是畜牧业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牧区实行了以草场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确立了牧民群众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首创意识,牧区发展焕发出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加之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牧业发展和牧区繁荣,广大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六大牧区,一直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草场超载、过度放牧,使干旱缺草的草原加重退化沙化:另一方面,牛、羊等畜牧业又是牧民增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牧民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对于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4个嘎查294个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总体较弱,仅有34.0%的牧民明确表示愿意子女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经营。少数民族、家中有村干部的样本牧民具有较强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年龄越大,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越强。天然草场和劳动力是草原畜牧业的两种主要生产要素,与两者相关的家庭人均草场面积、草场质量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畜牧业从业人数都对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引导牧区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外流动,鼓励天然草场和劳动力要素禀赋较好的牧户承租草场进行规模化经营,可以在有效缓解草场人口承载压力的同时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的广大牧区,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深受广大牧民的欢迎,成为当地主管部门推广的首选项目。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恢复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10,(2):21-21,22
在内蒙古的广大牧区.“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深受广大牧民的欢迎.成为当地主管部门推广的首选项目。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恢复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拥有各类草原近60亿亩,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聚居区。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增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牧区人口的增加,牧民维持生计和增收主要靠增加牲畜饲养量,这导致牧区草原超载过牧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总体继续恶化。此外,受经济利益驱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的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牧区人口的增加,牧民维持生计和增收主要靠增加牲畜饲养量,这导致牧区草原超载过牧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总体继续恶化。此外,受经济利益驱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的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事关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我省率先开始探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畜牧业生产,形成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及规范运行关系到牧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关系到草畜平衡和保护草地生态任务的完成、关系到牧民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关系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是牧区县  相似文献   

12.
以玛曲草地为代表的甘南高原生态经济面临着功能衰退、家畜生产性能低及牧区经济模式落后的突出问题,分析草原制度变迁和制度优劣,探索适应牧民家庭放牧管理条件阶段变动的放牧权流转制度,实现草地生产力的可持续维持与牧民家庭放牧资源的动态结合。高原生态经济发展既要注重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又要考虑不以牺牲当地牧民的生活生计和当地经济发展问题。从四个方面对玛曲畜牧业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对玛曲的传统畜牧业经济提出了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巴尔虎左旗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SWO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巴尔虎左旗作为典型牧业旗县,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其畜牧业生产条件薄弱、畜产品交易体系不健全、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研究提供了最理想的综合研究单元。系统深入地研究县域尺度畜牧业转型问题,对于提高典型牧业旗县域经济竞争力,丰富农业组织及农业经济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研究以新巴尔虎左旗为研究对象,利用入户调查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采用SWOT分析探讨了不同畜牧业转型升级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表明:结合牧民的生产经验,根据草地的生态承载力和市场的运行规律,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和资金等等,实现从传统、分散和要素单一的传统畜牧业,向有组织、适度规模与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畜牧业的转型,从而有利于牧区社会和谐、牧民增产增收、牧业高效优质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宣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落实,坚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从草原牧区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畜牧业增效的政策取向,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标。扎实做好基础工作,为政策顺利实施奠定基础。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了阶段性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和良种补贴政策,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草原补奖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泽库县畜牧业结构单一,畜种改良缓慢,生产结构调整难度大,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牧民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已越来越成为泽库县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从泽库县实际出发,必须优化畜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发展良种牲畜,提高母畜比例,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主要牧区之一,以牦牛肉深加工和市场营销为主的高原特色畜牧业已成为甘南州藏族牧民增加收入的新契机。近年来,甘南州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发展牦牛产业龙头企业、开发有机高档产品、延长牦牛产业链、拓展营销网络等途径,使牦牛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并促进了州内牧民的就业。在创造效益的同时,甘南州坚持草场环境保护与治理,努力使本地畜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经济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草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繁荣牧区经济、改善牧民生活、保持边疆稳定的战略举措。为促进新时期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组织制定了《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正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肉牛肉羊生产发展规划》。总体上看,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发展路径已经清晰,保障措施正在落实,草食畜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试论牧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摹畜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草原退化严重、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家畜个体重量减轻、牧民收入增加较慢和牧区社会发展缓慢等。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在资金、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保证对实现牧区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以后,国家对牧区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态补偿的力度持续加大,这在降低牧民生计脆弱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牧区社会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理解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对于理解此后牧区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