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评介布西罗塞主编的<反垄断经济学手册>,评述了反垄断法的经济目标,介绍了反垄断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学科体系以及它与相关经济学科,如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关联.  相似文献   

2.
引言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和经济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从60年代初在我国创立以来,经过近30年的曲折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广大技术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学科,并且仍然有着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日前,学习研究技术经济学的人员不但包括在校学习的管理、经济、技术经济等专业及各类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而且包括在职工作的各类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还有一批专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人员。由于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发展中学科,它涉及的知识、理论、专业而很广,学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风格,日益渗透到其他经济学科的研究中,正在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并且影响着上流经济学的发展。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学科特点,只有发挥数量经济学的比较优势,才能使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回顾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在60年代初形成的。但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得到真正发展与繁荣的黄金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技术经济学与现代化建设、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决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近十多年来,从理论方法研究到实际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学科体系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8):10-13
油气钻井工程在石油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到许多经济问题,但目前缺乏一套独立的经济学相关学科体系。在总结油气钻井工程地位、作用以及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探索性提出油气钻井工程经济学概念。分析了油气钻井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和运行规律,探讨了油气钻井工程经济学的四个研究维度,即全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团队。最后从决策、设计、准备、施工、竣工、后评价6个阶段全过程提出了油气钻井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数量经济学成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成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科中的一个专业,已近10年,其发展是迅速的,成绩是很大的,数量经济学工作者在我国重大经济决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它仍然是经济学科中的“非主流”。下面仅就数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及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技术进步概念,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学科定义。  相似文献   

8.
陆铭 《商贸与会计》2006,(7):48-48,F0003
经济学是一门基于理性假定解释人类行为的学科,从这一定义来看,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经济学之于人类社会,就像是物理学之于自然世界。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发展本身和数学、物理一样不需要追问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实用性。而这恰恰是很多人将经济学家与经济分析师、政策咨询师和股评家混为一谈的时候。对于经济学产生的最大的误解。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性质并不是说经济学与现实世界无关.也不是说经济学的发展不需要考虑其现实价值。经济学是一门庞大的学科,它本身就可以大致地划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大门类。这就好像物理学可以大致地划分为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一样。  相似文献   

9.
空间经济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生产资料在地理空间的配置与生产过程。广义空间经济学是关于空间维度研究的一个系统整合过程,其研究领域覆盖了狭义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贸易理论以及城市经济学等学科。广义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广泛、复杂,既包括微观个体行为也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与政策分析,关注的是更加一般抽象化的空间因素,既包括有形的又包括无形的,并且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综合研究空间结构的动态发展。在空间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应当以广义空间经济学为基本的研究背景,抓住研究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技术经济学发展分期的各种观点,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技术经济学基本范畴的含义变化、学者们对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与该学科理论基础的认识以及本学科基本理论构成上的变化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技术经济学的范式,指出技术经济学至今仍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尚不成熟的学科,并提出了技术经济学发展分期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独特的方法论。经济学发展至今,它的几十个分支学科之间不断地分化与融合使其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学科体系。虽然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各自独特的研究方法,但总体上,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两个核心概念上的一系列公理化的研究方法。而作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经济学论文亦充分体现了这种独特的方法论。 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与变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早成功地实现数学化的学科.数学取得成就最大的是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中数学应用学科有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它们在经济学百花园中开出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纪元。自然能源替代体力劳动,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各个国家开始在统一的世界经济规律之下来确定价格体系、消费方式、价值观念,并影响到传统的落后的工作程序。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旧模式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新模式转换,形成了国际贸易新格局。工业发展不单纯是先进自然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有经济学科的劳动;工业技术与经济密切联系,已成为今日研究社会发展的主题。工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工业(第二产业)的技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存在对区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过宽、相关学者不重视基本概念的识别等三个方面的不足。造成区域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区域概念的限制、区域概念空间属性导致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区域经济学迅猛发展造成的混乱与学科基础不受重视。明确界定区域概念在构建区域经济学学术核心、形成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划定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问题理应引起学界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信息经济学探索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的应用,要紧紧围绕信息资源配置这一中心点,沿着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研究这两条主线展开。这既能促进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又能促进图书馆学或图书情报学所面临的"有为"而"无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之来,中国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地理学和生产力布局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学科,并迈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遇到的"短板"主要是如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产生的基本机理;如何正确认识要素聚集与分散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创新对比较优势的挑战。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学,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现代化,要以"五大理念"引领学科建设;将中国区域经济实践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借鉴国际区域经济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丰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学初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0年我写了《信息经济学初探》一文,199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我主编的《信息经济学》专著。现在回头一看,其中许多内容与知识经济学有关,后者是揭示知识经济发展规律性的一门交叉学科。本文对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研究知识经济学的重大意义、知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知识经济学的难题等四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盛世创文明的历史责任,金碚先生提出"关于开拓商域经济学新学科研究"的重大命题,为经济学创新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金碚先生以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站位学科前沿,对商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术支持架构、逻辑起点等作出了系统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金碚先生认为现有经济学理论中存在"逻辑断点",期望在尊重经济学理论中经济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价值文化的滋润进行科学弥合的哲学思考,这成为经济学开始讲文化的标志,值得高度重视。同时,我们根据研究实践与理论认知,对商域经济学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的独特之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商域分类等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真诚地请教于金碚先生,也供学术界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经济学分支学科建立理论原理为依据,概括了语言经济学学科建立理论争端的三个基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对语言经济学的产生前提、研究范围和研究边界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末,民族经济学这一学科建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相关著作,但施正一老师主编的《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和刘永佶老师主编的《民族经济学》可谓是本学科最具典型的两本著作。他们各自形成不同的体系,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主要阐述两本教材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