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点     
《中国金融家》2013,(3):141-142
第三方支付需要健全游戏规则随着整个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合作并存。从长远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间还是合作大于竞争。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主体,是零售支付体系。第三方支付到了需要大力发展,也是即将腾飞的时期。要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尽快确定更  相似文献   

2.
万虹  安琪 《金融纵横》2014,(10):11-15
近二十年是中国第三方支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爆发式增长的时期,诞生了诸如银联商务、支付宝等站在潮头、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利益格局也处于调整过程之中,价格竞争有可能使得支付市场成为"红海市场",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需要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本文简要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从关键时间点、规模、核心价值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创新之路的三个趋势——平台化、大数据、移动支付,分析了银联商务创新发展之路和立足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三大利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取得了十分抢眼的成果。随着第三方支付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占支付市场的比重也不断增加,这必然给网上银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本文尝试梳理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竞争合作的关系,比较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之间的优势和劣势,阐述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的冲击并探析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经验对网上银行发展有何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初,随着相关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项移动支付规范的出台,第三方支付企业始在线下市场寻求新发展,但线上支付依然是其主力竞争的市场。然而到了2013年年底,新版上线的支付宝钱包、微信的支付功能、快钱等第三方支付进军线下支付市场的趋势明显。大力发展各种"当面付"的新技术,摆脱网络限制,与线下多个实体行业展合作,第三方支付正在步步渗透到线下支付市场。为何第三方支付始由主力的线上市场转战线下市场?在线下市场支付大战中,第三方支付主要依靠的优势和战略布局是什么?本刊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笔者相信,随着这场线下支付大战的升级,支付技术也必然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支付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形成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纽带,互联网金融企业、电子商务公司参与形成第三方支付产业集群,能够提高市场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阐述了第三方支付产业集群内涵,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特点,探讨了第三方支付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对促进第三方支付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社会各方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身建设、外部监管等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第三方支付服务行业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3,(5):36-38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Q1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181.3亿,环比下滑4.4%,同比增长31.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646.1亿元。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受网购市场下滑影响,互联网支付首现环比负增长2013Q1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181.3亿,环比下滑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稳步放大,第三方支付涉足灰色产业链的事件受到了行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对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和风险进行研究,本文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提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快速成长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资金规模,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运营机构、商家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日益突出。我国有关法律依据及监管制度相对滞后,给第三方支付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制约。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国家采取的有关政策和立法措施,规范和管理第三方支付市场。  相似文献   

10.
郑初阳 《金卡工程》2010,14(10):144-144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则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第三方支付市场。但是,作为金融创新产物的第三方支付,在制度层面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第三方支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便是其一。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突破现有的理论瓶颈,为第三方支付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任。本文从第三方支付面临的法律风险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从法律层面上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从而使第三方支付能够健康的发展,并且对电子商务以及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电脑》2012,(4):93-93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较2010年增长99%。易观研究发现,2011年央行分三批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在支付获牌的积极刺激下,依托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大趋势,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众多行业细分市场的拓展,互联网支付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主要模式分类的基础上,以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为主体进行研究。本文概括了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三个特征—互联网普及率高,互联网/移动支付使用率增长快、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集中度高以及业务交互影响和创新,支付场景拓展。本文认为,安全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用户道德风险和互联网支付法律法规滞后引起的法律风险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了控制风险,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应改进与创新互联网安全技术和设立大额赎回准备基金。整个行业设立类存款保险基金和设立负面信用清单。国家监管方面应尽快出台独立完整的法律,并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及市场进行功能性和混业监管。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5,(9):19-20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2季度》和《中国第三方互联刚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达34746亿元人民币,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为32888亿元人民币,移动支付市场季度交易规模首次超过互联网支付市场季度交易规模。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提供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第三方支付业务为人们带来支付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本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是既合作共生,又相互竞争的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子商务市场开拓上能力明显强于商业银行,但大型商业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手续费具有定价优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除了支持多家银行接入,方便不同银行的客户外,在支付到账时间、支付安全、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都不如商业银行在线支付.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分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差别化经营,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标准化在线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迅猛发展,在现有市场管理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借鉴欧美成熟的监管经验,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稳健发展。本文在梳理归纳欧美第三方支付监管法规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成熟型双边市场特征,但由于其较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更加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形成了显著的行业壁垒。自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多部规章和多份规范性文件来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不断完善对支付机构的监管举措。以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龙头企业的“结构-行为”为分析出发点,引入双边市场的平台概念,运用微观经济模型推导,解释集团内部交叉补贴是形成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掠夺性定价的原因,针对掠夺性定价的具体危害以及当前存在的监管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制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不当竞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第三方支付三大子行业之一,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深刻变革传统支付方式,本文以BAT为主要对象分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格局,结果表明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支付宝一家独大,财付通位居第二,但财付通无法与支付宝相抗衡,新时期移动支付将成为发展新引擎,BAT积极布局移动支付,阿里巴巴、腾讯依然位于金字塔尖,百度蓄势待发,BAT市场布局迎来"闪付派"挑战,未来市场布局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分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发展概况及本省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及负债业务的影响,最后对传统商业模式(监管层、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电子支付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成长,已经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资金规模,涉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运营机构、商家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