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在五十岁时,还会放弃一份高职厚薪,穷半生积蓄去创业吗?或者,要取得璀璨光辉的成就,就必须先将自己所拥有的放弃,就如震撼全球的快餐连锁业大亨、麦当劳的总裁——雷·克罗克。克罗克并不是麦当劳餐厅的创办人。麦当劳兄弟在五十年代创办麦当劳,并且已经孕育了要把美国的汽车餐厅转化成快餐连锁店的构思,可说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创意,但他们缺乏绝对决心,克罗克独具慧眼,把握时机,买下麦氏兄弟的创意,决心建立"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凭着克罗克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短短三十年间,就将"麦当劳"建成一个横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连锁店数目超过一万家的汉堡包王国。本文是克罗克的自传。  相似文献   

2.
麦当劳公司经营策划案例评析●戴英岳超波岳超忠1955年,52岁的克劳克以27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理查两兄弟经营的七家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及其店名,开始了他的麦当劳汉堡包的经营生涯。麦当劳快餐店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到1986年止,它已成为...  相似文献   

3.
麦当劳公司成立于1955年,它的前身是麦当劳兄弟193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开设的一家汽车餐厅。1948年,兄弟俩对餐厅业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压缩了食品的品种,引进了自助式服务方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形势下,麦当劳虽已在中国市场占据较为稳固的地位,但近年来快餐业的严峻形势也让其在中国的发展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文章以麦当劳在中国区改名"金拱门"为切入点,分析麦当劳在本土化进程中的采取的营销策略,对连锁餐饮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观     
正麦当劳,必胜客等企业陷原料丑闻7月20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在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中被查出有大量采用过期变质原料行为,当即被查封。该公司是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随后,全国多地监管部门均对其辖区内的相关连锁快餐企业进行排查,查封大量"福喜"食材、下架封存数千公斤产品。  相似文献   

6.
路程 《沪港经济》2005,(3):23-25
肯麦之争"口水战"先肯德基和麦当劳同是两家美国的跨国快餐连锁企业,虽然作为"烹鸡专家"的肯德基和"汉堡大师"麦当劳在经营的产品上有一些差异,但由于同在一个细分市场,而且都是实行全球化经营策略的,所以它们之间在  相似文献   

7.
麦当劳进入中国已经十多年,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特别是在美欧市场日渐萧条的情况下,中国庞大的市场就是一块金光灿灿的巨大蛋糕。但市场诱人,逐鹿者也必多。虽说麦当劳餐厅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中国也已经成为除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外麦当劳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海外市场,但麦当劳最强劲的对手肯德基在中国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现有分店数量都超过了麦当劳。野心勃勃的麦当劳,肯定不甘心落在人后,最近一段时间,加速度开分店、启动特许经营、迁总部、换高层,麦当劳动作连连,在中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相似文献   

8.
麦当劳传奇     
麦当劳餐饮公司是入选美国《财富》杂志评定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唯一以餐饮为主业的公司,和通用、大众等公司相比,麦当劳只能算是做“小本生意”的公司。有人曾开玩笑说,通用公司销售一辆汽车足以抵上麦当劳销售几卡车的汉堡包。但麦当劳以年销售100多亿美元、利润10多亿美元而跻身于世界500强,并且以在世界各国拥有近万家连锁餐厅,拥有近30万员工的规模而被  相似文献   

9.
珠讯 《珠江经济》2000,(4):26-29
麦当劳餐馆1979年打入法国,在斯特拉斯开设了第一家餐馆。短短的12年之后,它就扩大成遍及30多个城市的由100多家餐馆组成的庞大体系。如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要有一个相当成熟的中级管理阶层。在麦当劳,这个阶层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麦当劳原本是《财富》500强评选中的常客,但是,近来它的表现却不佳。2003年的1月,麦当劳的业绩出现了3.4亿美元的亏损,这是它自1965年成为上市公司以来业绩首次出现下滑。去年麦当劳损失了200多亿美元的市场,股票交易达到了10年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麦当劳在全世界有8000多家连锁店,日本的江之岛店恰好为第5000家.当时的日本,传统餐饮业地位十分牢固,而且经营咖啡馆也成为一种热潮.有人预言,在日本经营完全西式的麦当劳汉堡包与日本的传统饮食习惯不符,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然而.日本麦当劳社社长腾田田却表示,用不了多久,其它餐饮店都将向麦当劳竖起白旗!事实果真如此,当时传统餐饮业一家店铺的平均月营业额为六七百万日元,麦当劳店月营业额却高达9500万日元,为普通餐饮店的17倍之多,这不能不引起餐饮界的极大震撼.人们不禁要问,麦当劳的成功秘诀何在?(1)灵活的经营头脑.在现代商业社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果脑筋不灵活,那么势必在竞争中败北.日本麦当劳社社长腾田田认为,现代人追求的是多目的的生活型态,对于单纯的用餐是不满足的.为了与其它餐饮店抗衡,腾田田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盖游泳池的办法,这种游泳池与普通的室内游  相似文献   

12.
如今,走在北京或上海的大街上,随便叫住一个大人或孩子,指着夺目的黄金色双拱大门"M"标志问其为何,十有八九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问答:"麦当劳"。一种洋食品,在短短的儿年里迅速占领以食文化闻名于世的中国市场,并红红火火,享誉中国大小城市,缘何?提起麦当劳,一位记者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为给3岁的小女儿过生日,他拨通了附近一家麦当劳的电话。当他们全家来到时,明朗、清洁的餐厅里已作好一切准备,并有一位小姐专门为孩子的生日活动服务。在整个活动中,这位小姐和孩子一起作游戏,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使我们这位走南闯北…  相似文献   

13.
一、麦当劳:从娃娃抓起 麦当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快餐集团,1993年营业额高达210.9亿美元,在61个国家和地区有12000多家餐厅,平均每13.5个小时就有一家新的麦当劳连锁店诞生。这个食品王国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业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终身顾客。  相似文献   

14.
去麦当劳坐坐,如今已成了众多中国人的一大乐趣。然而,不仅是中国人这样,在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的1万5千多家餐厅,营业状况却无一例外地兴旺。麦当劳如此强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翻开他的历史,答案便不难找到。  相似文献   

15.
他的原名叫王竹丰,现在,人们只知道他叫毕麦--武陵山珍董事长.毕麦为了"要用毕生时间把武陵山珍做成中国的麦当劳",更改了自己的名字.他坚信,"麦当劳以其油炸食品风靡全球,武陵山珍也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李敏 《上海经济》2005,(4):30-31
麦当劳进入中国已经十多年,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自1990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分店以来,它已在中国内地开设了650多家分店,遍及25个省区和直辖市,投资总额逾5亿美元,拥有员工5万多名,其中99.97%系本土员工。虽然中国已成为除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外麦当劳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在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导引下步入有着以暗红色为底衬、以明黄色弧型"M"为标志的麦当劳餐厅时,立刻会感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吸引,这就是麦当劳独特的"Q S C V"的文化理念,即生产"大众喜欢的味道"、"收银员的目光必须注视顾客并面带笑容"、"与其背靠墙休息不如起身打扫"、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物品给顾客"。  相似文献   

18.
刘京 《沪港经济》2004,(11):64-64
在2004年《商业周刊》评选的"100全球最大品牌"排行榜中,麦当劳以250.01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7,并在餐饮类企业中一枝独秀。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力在古老的中国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自从1990年登陆中国,麦当劳硬生生地打破了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并成为生活在高速运转的城市机器中年轻一代的第一就餐选择。 强大的汉堡王朝是怎样建立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中型城市里的孩子们,没有吃过麦当劳的恐怕不多了。同可口可乐一样,麦当劳也带着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了。应该说尝受过这种成功和喜悦的中国产品也不少,诸如这个液,那个宝,这个王,那个霸,都曾风靡过一阵。但很快使信誉扫地,销声匿迹。要不就是厂家自己底气不足,知道自己看家的产品看不了家,创牌子的产品保不了牌子,赶紧出些花里胡哨的系列产品,想混水摸鱼地保住市场。结果新产品像走马灯似地换了一批又一批,却很难创出一个名牌,永久性地保住一个名牌。而麦当劳,似乎永远都是麦当劳…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6月12日,麦当劳大中华区的总裁曾启山专程赴台湾开会,并在会上宣布台湾将采取"发展式特许经营",在台湾寻求授权发展伙伴,将345家直营门市整体"让售",保守估计约150亿新台币。媒体称:"这是台湾餐饮服务业今年最大的地震"。麦当劳自1984年进入台湾市场31年来,一直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