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磊 《科技和产业》2006,6(12):14-18
研发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新战略正逐渐显现,这种战略既给东道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选取上海进行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有利于促进本土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经济体制的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日益加强在华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也逐渐以双重效应体现出来,即“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方面,通过先进技术的扩散、竞争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培育,溢出效应正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正面影响。但是也必须同时警觉跨国公司投资研发活动的实质以及所执行的研发战略。加上我国自身研发创新机制的不健全.这些人为的障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国内整个技术研发环境造成了伤害。在双重效应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应该做到趋利避害·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使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达到与跨国公司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R&D)实行全球化战略。因此,了解有关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动机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同时对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工业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基地。辽宁省自1982年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以来,不断扩大开放,外商投资企业迅猛增长,目前已遍布全省各个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些工业部门的技术外溢如何?  相似文献   

5.
张小蒂  聂品 《浙江经济》2003,(21):36-37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凸现.跨国公司开始对华进行战略性投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各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6.
杨扬 《亚太经济》2006,(4):97-100,96
本文在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东道国经济规模、来自美国跨国公司的FDI存量等诸因素对美国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决策影响的基础上,对比了中印两国进一步吸收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潜力,并就我国如何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并使其溢出效应最大化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丁秋  刘畅 《首都经济》2007,(5):116-11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瑞士迅达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瑞士企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瑞士企业明显加快了对华研发投资的步伐.目前.瑞士在华企业约有300余家,涵盖几乎所有行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诸多部门.其中14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瑞士企业在中国利用本地人力资源.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一个引人注目,充满活力的创新群体。研发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其中就包括发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北京应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瑞士企业研发投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现代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对外投资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选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来更好地使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力缺口"的合作模式与知识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投资的契机,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以知识为源泉,学习为手段,来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国际化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必须正确衡量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的“能力缺口”的大小,围绕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择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许泰民 《特区经济》2006,213(10):171-173
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的研究,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对中国研发投资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是以加入WTO以后市场规模日益增大的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区位选择三大基础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验证影响和决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中国区位分布的各个基础经济变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研发机构,是指专门以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信息调研和公益性技术研究为主要业务活动的营利或非营利机构。近几年来,跨国公司一改过去把研发机构设立在母国的做法,开始把研发机构设立在海外。中国作为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是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目标市场,这也正好迎合了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不仅培养和开发了大量的研发人才,而且其技术外溢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对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浦东是我国重要的开发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引进研发机构可谓具有…  相似文献   

12.
日化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和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跨国公司在我国日化市场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增长迅猛成为中国日化业的一大重要现象。本文介绍了日化业跨国公司在中国R&D投资的现状与特征,并分别对其在华R&D投资的动因和区位选择进行分析,以期给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进行R&D活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浙江需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馨  王皓白 《浙江经济》2005,(13):44-45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浙江所处的长江三角洲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建立研发机构的主要地区之一。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并充分利用外资研发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将有利于浙江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好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这一智力资本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蜂涌而入,我国企业面临着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例如:我国DVD厂商遭遇6C专利制肘和温州打火机厂商遭遇欧盟技术壁垒冲击的境遇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进行自主技术开发已成为我国企业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的任务。而研发支出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15.
梁峻芳 《北方经济》2006,(19):54-55
自1994年北方电讯投资成立了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研究开发中心以来,微软、西门子、IBM、英特尔、朗讯、摩托罗拉、宝洁等公司相继在华投资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或宣布大型的研发投资计划,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伴随着生产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品牌本土化和采购本土化而出现的新趋势.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的400多家已在中国建立了700多个研发机构,中国已经成为外资设立研发机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加速发展的深层动因,对于我们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就开始进入中国。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外资企业开始大量涌入。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对引进外资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外资在华投资的股权、市场准入、行业限制日益放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迅速增长,对中国企业的购并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中国对外开放相伴相生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分享到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成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对市场前景的憧憬和追求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一种趋势,标志着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其具体效应,应作认真、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8.
研发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活动使得研发资源的流动加快。天津应密切追踪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新动向并制定新的发展思路,加快研发中心的集聚,并趋利避害.培育和提升本土研发水平。争取建成跨国公司研发的集中地。借助全球研发资源的再配置有利于研发中心向天津的集聚,笔者建议:1.调整招商重点和策略,与“科技招商”和产业创新对接,吸引跨国公司来津设立研发中心,探索其与本地企业和项目合作的新机制。2.加强企业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3.构建“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的机制.加快培育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三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盛行“以市场换技术”作为企业引进发展技术的主要途径。结果市场让出去了,却未获得先进技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从跨国公司内在动机及技术战略来看,跨国公司既不可能转让先进技术也不可能让我们掌握落后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外资投资于东道国的首要目的是获利,保持其先进技术的垄断优势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中国企业很难从跨国公司获得关键性技术。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发掘引进技术潜力的能力弱,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又将主要资金和精力用于硬件设备和生产线的进口,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这种引技模式并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技术水平,反而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形成依赖。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股权结构的独资、控股倾向,研发内容的适应性和专用性,研发活动的聚集性等特点,对中国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其中,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中国知识高地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配套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负效应表现为挤占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挤占我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