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门槛特征的框架, 本文研究了中国 2001~2016 年地区层面 FDI 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实证研究表明,FDI 的流入促进了全国、 东部、 中部地区技术创新产出, 但西部地区呈现出负向的FDI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东部和全国地区FDI 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呈现出“U” 型特征, 而中部、 西部地区FDI 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表现为倒“U” 型特征。 基于研发投入调节效应模型的研究表明, 我国各地区FDI 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随着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扩大和研发人员投入增加而提高。 此外,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证实,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开放度、 基础设施建设均有助于提高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 为此, 各地区不应单纯加大FDI 的引入, 而应更加注重强化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 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 利用中国 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地区创新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相关性 ,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滚雪球”效应;(2)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金融集聚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非线性;(3)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进行非线性检验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双门槛效应。 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经过两个正向促进体制后, 转为较强的负向抑制体制。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物化型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已成为承载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通过对FDI技术溢出过程深入剖析和研究,揭示了FDI技术溢出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利用FDI技术溢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FDI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关联溢出效应,受行业特征、技术差距以及FDI股权形式(合资和独资)的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对我国1998~2014年汽车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汽车整车行业,合资企业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受技术差距影响,正向的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而独资企业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不明显。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合资和独资企业在初期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都有正向的关联溢出效应,后期合资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逐渐扩大,而独资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减弱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 2000~2016 年中国大陆 31个省的面板数据, 本文探讨了自主研发、 技术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示: (1) 自主研发与技术溢出是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各省技术创新存在差距, 且从长期变化趋势看差距呈扩大趋势; (2) 地理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影响,R&D 吸收能力、FDI 技术溢出对创新的影响程度与人力资本高度相关, 且自主研发相比FDI 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 (3)FDI 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 即当人力资本处于充足或稀缺阶段时,FDI 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往往更明显;R&D 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存在单门槛效应, 即人力资本越多,R&D 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显著。 因此应提高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并减少地区差异, 从而使我国经济更加平稳健康的向前展。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对于OFDI的技术创新逆向溢出以及母国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重要关联,目前我国OFDI存在回馈母国技术提升的人力资本水平累积、技术水平趋近的双门槛及跨越难题。在与技术势差交叉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本对母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形成了与研发创新间的替代;母国各区域与东道国的技术势差越小,人力资本逆向溢出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两者差距的动态趋近,推动了人力资本因素对于母国技术创新逆向溢出贡献的增进。尽快缩减我国与东道国间人力资本投资累积以及技术势差水平,有助于提升母国人力资本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能。 相似文献
8.
9.
10.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FDI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行业层面出发,采用"相对差距型"指标将制造业行业按相对技术差距分成3组,通过构建模型检验了技术差距组间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相对能力差距较小或中等时,溢出效应才较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 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 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 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 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 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 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 而对于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意义则逐步减弱。总体而言,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效率变化 的影响主导了对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4)非资源型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投入促进 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对三者的影响显著 为负,人力资本投入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不明显,但 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碳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碳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和本省域的碳生产率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和相邻省域的碳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门限效应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自1995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以金融发展效率为门限变量,对金融发展效率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门限特征,门限值为88.61%。当金融发展效率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效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当金融发展效率位于门限值之上时,金融发展效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在小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效率抑制了技术创新;只有在大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效率才能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需要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对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删除,必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发展,推动技术 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 FDI 技术外溢效应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 FDI 技术外溢潜力指标,并利用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15个省市的 FDI 技术外溢潜力,结果表明:各个省市 FDI 技术外溢潜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北京、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发生 FDI 技术外溢的潜力较大,而贵州、山西、湖南、安徽较小,其他省市居中。因此,具有较高潜力的省份应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更高的投资激励吸引外资企业以获取技术外溢,潜力较小的省份应该采取提高本地企业技术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来与外资企业接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金融集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考察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分析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增强趋势。金融集聚、金融投资比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镇化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理距离关联模式下溢出效应更强;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选择问题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技术选择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发展的首要阶段。本文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耦合效应,并以吉林省37个工业产业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吉林省工业产业中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超过80%产业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并且产业规模是制约产业选择技术水平的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