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5年暑假期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行动,说明网瘾在我国青少年上网人群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人群中还相当严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更高,达到16.6%。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林臻  林澍  李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2,(29):260-262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分析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KimbedyYoung的网络成瘾判断、网络成瘾程度自测调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等问卷进行测评,同时结合个别访谈的形式。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同科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生产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少部分成人也受到了网络成瘾的毒害,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事业无成。本文从网络成瘾症的主要表现与类型出发,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克娥 《当代经济》2007,(12):38-39
文章通过调查,了解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人群在采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养方式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是困扰青少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日益严重。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单纯依靠药物、心理和教育的方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活动,通过个案辅导、团体治疗和社区参与等方法,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介入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干预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依据心理学理论,从时间管理倾向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表现和特点,说明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强调要通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来预防和改善网络成瘾状况,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以帮助网络成瘾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韩身智 《经济师》2008,(6):52-53
文章论述了关注和认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积极改进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佳选择,指出网络生存的常态化对人类自身遗传体质的潜在影响,亦是一个不客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释大学生辍学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变迁,表明互联网成瘾对大学生辍学影响有愈发严重态势。按逻辑顺序提出并分析了网瘾辍学原因和网瘾辍学对策,对大学生网瘾辍学问题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大学生业已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而且给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倍受社会关注。本文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着手,对大学生戒除网瘾提出了几点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学生的网络成瘾和学习倦怠问题,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5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学习倦怠差异比较,同时对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0,P=0.003);学业疏离与网络成瘾症状成显著正相关(r=0.75),表明高职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大学三年级女学生进行访谈,目的是探讨父母离异和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离异后,家庭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原因。虽然儿童人格发展的形成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互制约,但儿童在早期的不成熟阶段,家庭教养方式注定儿童怎样处理外部环境,对其人格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儿童的家长,应当在处理双方关系的同时,对自己孩子的情绪情感多加注意,正确的教育儿童,防止童人格发展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上网络成瘾,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合理的干预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上网成瘟已经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对士网成瘟现象进行研究,探索最本质的原因以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伴随我国网络用户群的增长,有关网络的各种影响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分析,提出针对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对高职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网络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并强化引导干预,既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秩序的重要任务。本文研究了我国青少年网络社会交往行为的新变化,提出了创新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行为引导工作方式,强化青少年社交行为教育、心理疏导和有效监管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学生、大学生网络生活与习惯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青少年也是现代网络发展的最大受惠群体之一,网络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休闲、娱乐、交友、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人生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促进、引导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在高校中普及和运用的不断扩大与发展,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网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利用元分析方法对以前的体育运动治疗网瘾的数据进行再分析,从而证明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治疗网瘾。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青少年交往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式,但单一的网络人际交往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对青少年走向扛会、接受社会规范造成一定阻碍。在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鸿 《发展研究》2006,(6):96-98
互联网以其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我们应当承认,网络在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和冲击。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就是它消极因素的一个具体表现,它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呈冲动失控状态,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偏失与损害。这种现象尤其在青年人及在校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由于他们心理发展尚不稳定成熟,因而他们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3,(9)
探讨河南省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预防与矫治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应用网络成瘾界定量表及EPQ问卷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为4.52%,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性特质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复相关系数0.411,决定系数0.169,调整系数0.165。其中,神经质、精神质在0.000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指出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显著性的城乡差异与性别差异;人格特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尤其是神经质和精神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