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对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指明目前金融机构对集团客户授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述加强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对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指明目前金融机构对集团客户授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述加强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多家集团企业相继出现债务危机,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和声誉带来重大损失,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成为困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焦点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集团企业的风险特征,剖析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银行加强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丁岩 《中国金融》1999,(4):27-27,30
由于历史形成的业务分工和管理模式,国内各商业银行多年来普遍采取授信业务分散管理的模式。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对同一客户分头授信,本外币业务分割授信,对贷款、贴现、承兑、保函、信用证等分散授信。随着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品种的增加和客户授信需求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集团客户作为各家商业银行争相营销的对象,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从集团客户的定义和特征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管理实践,分析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阐述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最后,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捷  劳海燕 《西南金融》2005,(10):11-13
集团企业近年来在四川发展较快,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近期集团企业风险频频暴露,成为导致四川银行业信用风险加大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联交易的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整个授信过程中都有可能承受集团客户关联交易所引致的信用风险,按照关联交易对银行授信决策与管理过程的影响特点,本文将集团客户关联交易引致信用风险的模式划分为信用决策风险、信用膨胀风险和信用转移风险,并分别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团客户在各银行贷款占比的不断增加,其风险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揭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振兴规划对于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对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信贷实践,分析了商业银行集团授信客户的信用风险表征,提出了具体的风险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集团授信业务能带来增量收益,也隐含着一系列特殊资产损失风险发生的可能。从银行的经营原则来讲,发展集团客户授信业务、保持授信一定的集中度并无不妥,关键是权衡收益与风险,控制授信额度,加强和规范客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最高信用额度风险控制标准。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该指标将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额度与集团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和信用评级状况相结合,首次对集团客户授信总量进行了量化控制,在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张,以及盲目涉足境内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现有的以净资产和信用评级为主要指标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从而对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风险限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应针对集团客户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尽快建立集中垂直的授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创新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方式,构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体系.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协会也需从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调整,建立高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而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应针对集团客户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尽快建立集中垂直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创新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方式,构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体系。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协会也需从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调整,建立高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而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民族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为应对上述压力,追求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内聚外联,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提高了民族企业的生产实力和竞争力,也成为了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集团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在我国利率。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对集团客户融资渠道来说,绝大部分企业集团以银行融资为主,其规模的外延式扩张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加之企业集团与其关联企业关系错综复杂,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面临的最大风险。像近年来相继爆发的银广夏.蓝田,科龙.农凯以及德隆事件,涉及金额巨大,债权银行众多,在金融界已经引起巨大震动。从总体看,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缺乏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客户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本文从集团客户的范围和定义出发,通过比较中外集团客户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分析了我国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特点。并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上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集团企业关联交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等客观的需求,但不公平关联交易所引发的集团风险案例。对银行等债权人权益的损害也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本文剖析了关联交易的4种主要特征,旨在揭开集团企业关联交易复杂、神秘的面纱,结合商业银行信贷操作实际,提出了防范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18.
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重点对象和重要的利润来源.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一直相当薄弱.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面对金融体系不断开放、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体制亟待改进.为此,本文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覃勇 《中国外资》2012,(10):48-49
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重点对象和重要的利润来源。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一直相当薄弱。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面对金融体系不断开放、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体制亟待改进。为此,本文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集团客户关联交易信用风险监管现状与制度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客户关联交易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缘于个人操纵关联交易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转型期外部市场的不完善、法律机制的不健全、社会信用的缺失,在运营过程中,集团客户的控制性股东常会利用超市场的支配力量对关联交易做出安排,使集团内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大量存在,而商业银行相关监管制度的非效率性,又从根源上为集团客户利用这种非公允关联交易逃废债务、套取信贷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使贷出银行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