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被描述为能力一般,只是因为诸葛亮的面子,才在吴国居高位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瑾是个比诸葛亮还招人喜欢的人物。德盖天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父亲过世之时,诸葛亮八岁,诸葛瑾也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诸葛亮视为职业经理人的话,他是有很大缺陷的,例如街亭之战,主要不是马谡的错,错在诸葛亮,诸葛亮靠斩人头推脱了个人责任。诸葛亮至少错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选人制度和提拔体系马谡在街亭之战前面,除了跟诸葛亮提了很多治军建议之外,直接领军打仗的事件几乎没有。将马谡派出锻炼可以先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像我们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一样,下基层锻炼能力岂不是更好。  相似文献   

3.
位于秦岭之南定军山下的陕西勉县,是诸葛亮率兵六出祁山的大本营,是蜀汉政权向西、向北向魏国发起进攻的跳板。因此,有关诸葛亮的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这里有诸葛亮演练八阵图的遗迹,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兵工厂旧址,而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座诸葛亮的读书台。在戎马倥偬的岁月,这里经常出现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孜孜读书的身影。可以想见.身长八尺.须发已经斑白的蜀汉丞相在这里抱膝而坐,手把书卷.面对群山,或吟或颂,那场景何其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4.
近日,受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播放的影响,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之书。阅至"失街亭"这一章节,深感用人的重要。"街亭"失守,马谡固然有不可推脱的直接责任,但是,也与作为调兵遣将的军师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感情用事有关。诸葛亮和马谡交情深厚非同一般,俩人之间以父子、兄弟相称。因此,对于马谡自身的弱点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况且刘备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一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尽管如此,诸葛亮凭着俩人之间的深交,在马谡一再请求和发誓下,诸葛亮终因感情超越了理智,违心派遣马谡前去镇守街亭而最终导致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失街亭真相     
诸葛亮率大军多次伐魏,均未得手,以致元气大伤,诸葛亮身心俱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自知来日无多。公元228年,诸葛亮决定做最后一搏,出兵伐魏。诸葛亮深知,司马懿已对自己的兵法套路掌握得差不多了,两人的智谋也不相上下,而且从军队力量看蜀军不占优势,这次北伐曹魏,所冒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打破常规思维的一种冒险举动。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从不冒险。但街亭失守后,出现了非常危险的情况:司马懿带领15万大军,兵临西城,而当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大将,老弱残兵,不过2000多人。如何渡过难关?从不冒险的诸葛亮在此特殊情况下,冒了一个大险:城门大开,诸葛亮则于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结果司马懿疑有伏兵,退兵而去。这里诸葛亮采取的就是“超常规思维”,遵循的就是“例外原则”。假如当初诸葛亮不采取这种非常之策,纵令他有天大本事,也无法避免兵败城破的危险。而司马懿之所以失败。恐怕还是他受了常规思维的消极影响,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用老经验处理新事情,结果上了大当。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三国演义》开播后,诸葛亮的知名度更高了。他足智多谋而又勤政务实,令各界为官为民者钦佩不已。不过,笔者劝厂长经理们慎学诸葛亮也自有一番道理。据新华社记者张锦采访报道,高续纯统领8000多人的西北轴承厂,运筹起来得心应手,显得十分潇洒,全然不像有些法人代表终日忙得不可开交,连吃饭睡觉都受到干扰。我想,高厂长若像诸葛亮,肯定潇洒不了。诸葛亮虽然策划了不少漂  相似文献   

8.
从诸葛亮斩马谡想到的刘治平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作为执法如山的一个历史典范,被人们一直传颂至今。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更值得今人传颂和难能可贵的,还是诸葛亮在失街亭后因错用马谡而主动上书要求“自贬三等”的品格。对照诸葛亮主动承担责任的高姿态,不禁使人联想...  相似文献   

9.
刘备与诸葛亮相差20岁,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是“60后”,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成功“招聘”到80后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能为今天的企业招聘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里,有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说的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统一全国,首先要定门后方。公元225年,他亲率大军安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联合各部落首领顽强对抗。诸葛亮擒住他后,亲去其缚,列位于帐,好言抚慰,以礼相待,给予鞍马,送其归寨。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擒住,却又轻易放回,众将都不理解,问曰:“何故放之?”诸葛亮笑曰:“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在诸葛亮的感召之下,孟获被七擒七纵,终于心悦诚服。南中人民为诸葛亮立祠享祭,呼之为“慈父”。  相似文献   

11.
真和假、优和劣是对立的统一。有真就有假,有优就有劣。 小时候读《西游记》,知道有真假美猴王;读《三国演义》,知道有真假诸葛亮;读《水浒全传》,知道有真假李逵……除假诸葛亮是其诸葛亮根据当时蜀国的形势所  相似文献   

12.
志当存高远     
邢志 《成功之路》2012,(7):21-23
近读陈文德所著的《诸葛亮全传》和周殿富所著的《诸葛亮武侯全传》,又联系诸葛亮经历,读解他的《诫子书》、《诫外甥书》,对他的“明志”之说有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智慧"和"忠诚"这两个中国词语,如果要同时寻求明星代言人的话,诸葛亮无疑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最好的人选.然而,诸葛亮越完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苦心经营的那爿蜀店日益没落的事实,越穷尽悲哀.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怎么看都是诸葛亮一种偏执狂式的演出. 在诸葛亮身上,深透着一种完美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的加入是刘备事业腾飞的起点。岛从得到诸葛亮之后,未来的蜀国,这家曾经颠沛流离、数次濒临灭亡的“小企业”,终于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刘备得诸葛亮,如如虎添翼,事业平步青云,蒸蒸日上。而后,诸葛亮又相继组织发展庞统等人。从此,天下开始了长达60年的三国鼎立之势。说来笑谈,刘备论才智不及诸葛亮,论武功比不上关、张、赵,却“黄袍加身“为蜀王,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12,(5):156-156
如果选择诸葛亮,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诸葛亮,同周瑜是一个类型。瑜亮并称,恰好说明了二者文学形象的一致。诸葛亮之所以没有表现出周瑜式的褊狭,只不过是因为他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个逞能斗智的典型。这种逞能斗智,必须占上风才可以得意,一旦失败就会变成周瑜。“三气周瑜”是胜者的张狂,起码不算大度。  相似文献   

17.
贾连庆  贾国军  丛岩 《新前程》2006,(11):70-71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实本是无奈之言.因为现实不由得我们选择——臭皮匠常有,而诸葛亮不常有。然而碳元素既能组成金刚石也能组成石墨.三个臭皮匠既能顶个诸葛亮,也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个坏东西!诸葛亮三气周瑜.以至于在临终前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情慨叹。令一代枭将周瑜撒手西归。情绪是个好东西!诸葛亮三气周瑜.令善于度势的诸葛亮进一步巩固了蜀国在三国中的地位,传为千古美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领导的科学决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人事决策,尤为重要。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诸葛亮任用马谡镇守街亭,致使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六出祁山,兵进长安”的战略计划彻底失败的故事。那么,这次失败是怎样造成的,原因在哪里呢?用诸葛亮的话说是“用人不当”。马谡熟读兵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为何企业却做不好呢?因为中国人都是过分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而且越是成功的老板,越自以为是。所以中国大多数企业的人才都被浪费了。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公认为最聪明的人。诸葛亮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关键不在于诸葛亮有多厉害,而在于刘备对人才的欣赏和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