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随着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一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了“三个倡导”,为如何践行主流价值观明确了方向.高校理应结合“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导其有效践行.本文以激发学生正能量为途径,研究正能量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志颖 《魅力中国》2014,(2):366-366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准确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落实到实践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任务迫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又明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作出了基本规定,更是对目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鸣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4.
贾辉 《魅力中国》2014,(17):359-3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有侧重、浑然一体,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规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构成了一个整体。企业应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引领企业道德建设,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一个民族未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积极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我党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摸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伟大成果,高校作为教育的高级基地承担着引导社会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历史责任.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践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要求,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跟随党的脚步,学生党支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的要求,探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实现途径,本文以此为立足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了"三个倡导"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因此,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两个百年目标,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傅海燕 《魅力中国》2014,(10):23-23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党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概念做了简要解读,并探讨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概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芳芳 《魅力中国》2014,(18):233-233
为积极响应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太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全民族的共同期待。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关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讲话,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二者紧密相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3月5日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题为《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其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予以诠释。文章对国内外教育领域社会价值观的现状及背景进行了阐述;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师生整体状况,阐述了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过程;对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制度作用、教师作用、网络作用发表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虽然只是简简单单24个字,但是勾勒的却是不简单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宜昌高新区深刻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实际,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创新方式方法,使社会  相似文献   

1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理解弘扬雷锋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科学设计和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学教活动,加强高职学生的“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培育高职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6.
廖伟 《理论观察》2023,(10):52-55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着重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同时,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又统一于“公正”,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实质是“凝聚社会共识”,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正是“凝聚价值共识”的前提条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是将其内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自我意识,进而外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具体行为规范和准则。  相似文献   

17.
姜华 《理论观察》2013,(8):119-1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深入挖掘高等学校作为学术重地所蕴藏的价值资源、深度开发高校师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深刻构建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渠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分析了儒家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当前,我们要努力践行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培养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于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冷红林 《魅力中国》2013,(25):167-168
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社套主史核心价值观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肿实现中华民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的“三个倡导”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内容指导。本文从分析了失学生价值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