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静态的,其更强调的是一个具有逻辑的历史过程,动态的.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难以避免要与长久以来本国土壤生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尤指几千年来占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即具有儒家文化色彩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对话与融合.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已是当前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视角下具有一定的优劣两重性.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基础,但是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给其造成了一定的困境.那么如何以发展的眼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视,结合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好的助力作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上入手,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和思想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缺陷和出路,并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传统优长之处的合理吸纳。所以,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缺陷就在于没有与儒家传统思想有机结合,而出路在于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想在马克思主义找到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需要文化根性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需要现代性的"激活"。而这二者并非彼此孤立的机械运动,而是互动结合的过程,预期结果是深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国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持有批判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而后者必须深深根植于前者之中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儒家的丧葬礼俗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探究儒家丧葬礼俗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点,也就是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优秀价值理念的相融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更好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为当代中国殡葬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汲取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在必要性方面,要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因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未来的前进道路.在可能性方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的相通性,分析主观因素,从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表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深深根植于这种文化的土壤,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科学评价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改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和进行理论创新,始终是中国了解西方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中国可以从哲学、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思想、发现新规律,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将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利契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过程。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并经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努力,所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又充满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民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农民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有着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离不开作为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使二者的关系尤为密切。农民的文化传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思想土壤,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动了农民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远古社会以"养生送死"为原则的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到人们对人人各得其所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畅想,无不体现出社会保障伦理的思想.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孔丘和孟柯为代表的孔孟社会保障思想中更是具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思想精华,因此,研究儒家需要典籍<论语>、<孟子>中所蕴含的社会保障伦理思想尤为必要.本文从社会保障发展、调控、运行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便讨论儒家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现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国内学者较大程度上赞同Hofstede提出的"东亚文化是集体主义"的观点,很多学者用他的观点来解释行为的跨文化差异。社会转型中的现代中国人还是集体主义的吗?根据Hofstede提出观点时的背景、清末民初儒家学者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观点、"五四"运动所带来的中国现代史上价值观念的变迁、现代中国社会特点,提出了质疑,尝试建立研究假设,即现代中国人在集体主义取向上,可能有某种形式的流变,并在文末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关于两者的结合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杨蔓 《改革与开放》2016,(2):115-116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中最根本的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为历史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区别于他国的特色,是二者的传承与超越.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思想基础及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的凝练.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伦理学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伦理学传统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原始著作,其"仁"义"礼"和"孝"悌"等伦理道德内容,构建出以伦理为核心,道德至上的精神家园.孔子儒家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并在《论语》中阐述了一系列对人生道德修养的理解,其内容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求学、明德、交际、为人、处事等等,在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儒家的这些观点作为提高我们自我修养的要求,对当代人、对于当下的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发挥着其极重要的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综合国力、历史内涵的重要体现,是民族之魂、民族之血,伦理道德是文化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如何理解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内容、领悟其中内涵,如何将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趋向.价值观形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文化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形态,价值观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处在社会文化中核心与统帅的地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造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自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历代封建统治者以孔孟儒家学说为理论指导,一方面健全以等级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组织制度,另一方面用伦理中心的价值原则、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教化子民".上行下效,社会精英知识分子齐集孔孟旗下,进一步倡导、发展儒家理论.这样,中国社会发展到了近代,儒家文化、儒家伦理、儒家价值观早已浸透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神经,成为所谓中国人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在人民观、规律观、生态观、天下观等方面的契合构成其结合的逻辑依据。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和自信自立,把握和引领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准确掌握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理念;坚持胸怀天下,推进理论成果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文化研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学者们关于文化的争论不是趋向共识,反而争论与分歧更多更广,而且由于理论研究上的分歧,进而导致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也极难处理一些十分复杂的矛盾,诸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优秀文化与腐朽文化,文化与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等等许多问题缠杂在一起,稍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偏差,从而在技术层面上纠缠不清,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