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辉  张国卿 《农业经济》2022,(3):130-132
农村电商产业能够联通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应用之义。现阶段,农村电商产业尽管在崭新的政策背景下展现出勃勃生机,但同样面临着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农业产品结构层次度较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产品市场推广效果较差以及农村电商发展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等发展困境,因此如何进行困境选择关乎农村电商产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产业融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降本提效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促进各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均衡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充分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4+1”模式及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体系,通过对2017—2019年注册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工商实体经营范围文本数据的挖掘展开了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2017—2019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势头较好,呈现多元化的产业融合趋势;(2)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季度变化趋势较稳定,部分融合模式下机遇与挑战并存;(3)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为此,本文建议在充分把握不同农村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联结,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持续加深农业产业链前后延伸以形成农村产业多元化融合,不断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育力度以积极动员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乡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城乡融合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村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始终是农村产业的核心,农村一二三产业应紧密合作,推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进程,符合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平衡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张睿  韩影 《农业经济》2023,(9):96-97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逐步加快。人才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要素之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亟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但现阶段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缺失,不足以推动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产业融合视角下积极探索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杜雨芳  韩蕾 《农业经济》2023,(9):128-130
产业集群是增强农村电商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村电商规范、有序发展的必然途径。面对提升农村电商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应以构建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为方向,通过融入数字经济生态,成立农村电商协会,搭建电商产业园,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及产业服务等领域优势,构建创新性强、协同优势明显的农村电商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6.
当前,“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业现代化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空心村”等问题不断涌现。基于此,党和国家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合农业农村生产要素,最终形成产业新业态。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实价值包括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以及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产业融合实现路径在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种要素流动、推动科技创新等。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也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重点,北京市朝阳区首次将农村产业项目纳入奖励范畴,出台了《朝阳区农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农村地区重点发展的七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应是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新型工业化、乡镇工业集群化、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大产业体系。我们应通过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村特色资源为依托,培育乡镇特色工业集群;建立城乡产业有效对接、联动发展的协作机制;推动农村劳务输出的产业化发展;健全农村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体系等战略,加快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有助于加速城乡要素资源流动,完善与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乡村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产业资金服务单一以及人才匮乏等,致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需盘活农村资源,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完善农村电商平台生态圈,加速农业企业现代化转型,以推动我国农村电商平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所在。通过从农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结构、农村三产融合等三个方面出发,对葫芦岛市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深刻剖析当前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并从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葫芦岛市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金融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金融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冉光和一、中国农村金融产业化的理论思考(一)农村金融产业与农村经济产业的相互关系农村经济产业是指农村的农业、工业、建筑、运输、商饮业,农村金融产业主要指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性质的金融业。农村经济产业与农村金融产业...  相似文献   

12.
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经济效益增值乏力、人口红利衰减等供给冲击,锻铸农业韧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其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本文从农业弱质性视角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较为系统地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三个层面构建了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的影响效应、机制和差异。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分维度促进作用的强弱依次表现为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韧性产生促进作用;农村产业融合的韧性治理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区,产业融合仅对农业恢复力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粮食非主产区,产业融合对农业抵抗力和再造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  相似文献   

14.
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在广安县农村显露生机熊祥全,陈光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驱动下,广安县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由于农村经济产业齐全,部门众多,每项产业,每个部门对自然、经济、技术、社会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呈现出了明显的产业、部门特点和差...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连云港市坚持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产业融合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抓手,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年”“提质增效年”等活动为载体,聚力聚焦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狠抓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和创新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以来,全市共有350个项目进入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经济》1996,(4):38-40
本文借助因素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农村产业分化进行区域界定,定量分析了各区域内农村产业分化的阶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艳萍 《农业经济》2023,(7):141-142
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需要农村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这也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农村产业经济的综合效益。乡村旅游迎合了现当代人们的需求和生活转变,能够体现农村的产业发展优势。随着农村发展对土地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此开展相关探究,讨论土地市场化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并给出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经过3-5年,把广西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天我们在北流市召开全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推广北流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五”计划以来,河南省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比较重视林业产业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把林业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使全省林业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在10%以上,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农业经济》2002,(5):21-21
一、沈阳市农村产业结构概况分析从表1可见,2000年沈阳市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为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由表可见,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比重由1995年的14%上升到2000年的38%,年增长率达128%。农村第二、三产业合计比重由1995年的84%,上升到2000年的86%。可见,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成绩。表12000年底农村经济指标一览表项目2000年底数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一产业增加值69.77.7二产业增加值214.918.3三产业增加值169.619.2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