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教育历史背景,注定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途径的曲折性与前进性。沿袭了300多年的教育传统和理念成就了美国的高等教育——殖民地时期的9所高等学院位居世界著名大学前列。美国教育的成败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为此,论文从经济基础角度对二战前美国大学的经费筹措途径和渠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战前后,西方财政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逐步构建起了现代公共财政理论.西方财政理论确立的逻辑判断标准包括完整的框架与体系、核心概念的提出与对现实的解释作用.同时,二战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对财政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财政理论发展的现实与之相对照,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应通过转变研究范式、解决财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发展的研究方法等路径,来实现我国财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microeconomic evidence on the unemployment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males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unemployment to 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s compared to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Our results indicate a substantial decline in the value of the Okun coefficient (from −0.65 to −0.32) between the 1890s and the 1960s. These findings challenge Christina Romer’s interpretation that the measured decline in cyclical volatility of unemployment over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created by improvements in the statistical record. Rather, it was changes in the underlying dynamics of the labor market over the cycle, most notably the transition to procyclical productivity patterns and the shift from an added to a discouraged worker effect among secondary workers, which may be summariz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bor market behavior, that account for the declining cyclical sensitivity of employment and the drop in the cyclical volatility of unemployment over the century.
John A. JamesEmail: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由繁荣步入萧条。为解决农业的危机,美国回归到高关税的传统,实行农业的贸易保护,来保护美国农业的国内市场,避免外来农产品的竞争。而广大农民进一步要求政府实行干预,缩小工农业价格的“剪刀差”。事实证明,自由放任主义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对农业实行价格补贴,这是解决美国农业萧条的最好出路。单纯依靠高关税、贸易保护已不可能解决农业的萧条,因为它导致了别国的贸易报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危机。  相似文献   

5.
战后为应对每一次经济危机,日本政府均实施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依次更迭是基于三个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即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说的过渡与交替。随着历史条件和经济周期的不断变化,为应对危机,国家干预或经济自由主义交替运用。当前,世界经济运行制度体系进入了一个转变的时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且其趋势愈演愈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陷其中,需要我们在考虑经济与政治的框架内探索新的理论创新方式,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然而创新源于历史的逻辑的东西,因此,反思历史的经济思维对指导当前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宏观经济理论的过渡与交替就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战后为应对每一次经济危机,日本政府均实施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依次更迭是基于三个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即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说的过渡与交替。随着历史条件和经济周期的不断变化,为应对危机,国家干预或经济自由主义交替运用。当前,世界经济运行制度体系进入了一个转变的时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且其趋势愈演愈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陷其中,需要我们在考虑经济与政治的框架内探索新的理论创新方式,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然而创新源于"历史的逻辑的东西",因此,反思历史的经济思维对指导当前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宏观经济理论的过渡与交替就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快速恢复国内经济,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这在当时虽然很好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人们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有战后金融体制内在的不合理性要求金融体制必须改变,国债的大量发行要求有一个发达的国债流通市场,资本、金融的国际化对金融体制的冲击以及金融业务上的技术革新也要求金融体制有所变化等.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废除对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的限制,金融债、贷款信托的自由化进程取得进展以及放宽并废除外汇管制等.金融自由化改革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日本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重视引进欧美的资本主义法制与企业制度,迅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转化性适用,注重实用性教育并继承精工传统,政府重视基础设施与公共投资,对经济实施积极而又适度的干预,是二战前日本促进工业自主发展能力快速增强的主要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工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930s is again on the frontier of research in macroeconomics.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e real business cycle (RBC) tradition have recently started to apply their theoretical apparatus to the ev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ult of their work and assesses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macroeconomics in analys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I argue that the breaking of the depression taboo in macroeconomics has been a desirable completion of the cliometric revolution: no historical event should be exempt from a dispassionat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bstantive contribution of RBC models is not yet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new historiograph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大萧条”不但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的产生,而且成为此后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论战的主要阵地。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经济学发展更是在此争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新古典综合、新凯恩斯主义、新新古典综合、新宏观政治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等流派。关于这场危机的争论始终推动着经济学的前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汇总关于“大萧条”的研究对于我们加深对经济学的认识、增加经济学解释现实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uses personnel records of employees from an Australian bank to analyse the labou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career interruptions due to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records contain the employees’ career position and pay histories, and pre-war outcomes are used to control for selection bias caused by non-random enlistment. It is shown that, despite losing human capital during the War, upon their return veterans did not face a wage penalty relative to non-volunteers. Finally, evidence from non-wage outcomes suggests that the absence of a wage penalty was a form of positive discrimination by the Bank.
Andrew J. SeltzerEmail:
  相似文献   

12.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以来,150多年中的每一届世博会都设定了一个充满美好愿望的主题,以昭示人类文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趋向。但直接倡导人类生活方式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当属1939年在纽约举办的十九届世博会,因为在那届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的盛会上所展出的尼龙、塑料、电视机、录音机等新材料新产品,直到今天还广泛地影响着现代大众的生活。所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审视,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应该给世人展示一个直观、具体的未来城市居民生活的样本。从小处说,是百姓的衣食住行,从大处论,则是人与城市乃至社会的和谐相处。综观整个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说有四个里程碑:1851年伦敦第一届,其展馆水晶宫成了一种象征;1889年巴黎第九届,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标志;1939年纽约第十九届,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0年大阪第二十四届展出的机器人,显示出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我们可以乐观地企盼,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第五个里程碑!本期刊出上海世博局黄耀诚副局长的文章,以使广大读者对世博会有一个基本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在各个方面矛盾的激化,当无法通过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时,进而导致只有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本文试图从内战前的一些表现来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诱因,作为对美国内战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4.
德国和俄国,在德国统一之后,是欧洲两个极其重要的大国,两国的关系影响着欧洲乃至国际局势的变化。自德国统一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与俄国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下,变得扑朔迷离。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德俄两国由盟友到对手,直至相互宣战。从这一时期双边关系的演变来看,德国多处于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在由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迈向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 ,中国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该以举世瞩目的文明大国崛起于世界。中国的崛起不是在走西方列强的老路 ,而是在创造优于资本主义文明更高层次上的人类文明。中国的崛起 ,是世界的福音 ,而不是世界的灾难。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 ,不仅不是世界的威胁 ,而且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历练与演变,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转变同时置于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之中,充分考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同时关照此时期世界宏观经济思潮转向的普适性以及中国经济的特异性,以期为世界范围内解释经济大萧条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为中国以一个更加开放的视野面对世界竞争和全球危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offers a Schumpeterian view of the Great Merger Movement in the Amer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ich occurred from 1895 to 1904.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Great Merger Movement was a response to competitive pressures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which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ecau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innovations required large capital investments, and because the returns to the investments would have been highly uncertain if they had been made competitively, firm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ught to restrain competition. Since the uncertainty precluded cooperating at arms-length, cooperation was internalized through horizontal consolidations. The consolidations in turn increased the size of the capital investments undertaken to implemen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e theory is supported with historical evidence about th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dustrial condition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tested using data from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suses of Manufactures.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坚守四个方面,梳理了二战以来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正是源于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提出"新干涉主义",其核心是进行"人道主义干预".一方面,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推行"人道主义干预",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包括国际性组织和主权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国以人权谋求霸权的阴谋必将破产.  相似文献   

20.
斯格特·菲茨杰拉德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作体现了爵士乐时代精神的"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象征手法的高超运用,赋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表面上的爱情悲剧更深层的含义:"美国梦的幻灭".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与场景象征、具体事物与色彩象征的统一性来挖掘及讨论小说中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