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改善三峡库区农民增收难的现状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玲 《乡镇经济》2006,(12):19-22
新时期农民增收难问题不仅关系到三峡库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库区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贺杰  王媛 《魅力中国》2014,(27):10-10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农村地区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困境与对策等,但缺少把地域资源与农民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对策进行文献综述,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袁炳富 《乡镇经济》2010,1(1):127-128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现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学习和宣城市的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连接农民与市场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供销社通过“四项改造”,充分发挥组织、合作、营销、人才等优势,兴办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农产品生产、流通协会、社区服务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对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正日益显现出来,已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开拓农村市场,对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拓农村市场,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由于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总量不足,农民收人水平不高,农民自身购买力偏低。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最根本的就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增强农民购买力。当前,一是充分利用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引导农民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调整和优化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王东宇 《唐山经济》2009,(12):21-22
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旅游业态,有力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提高了农民素质,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解决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创新了经营管理模式,更新了生产方式,实现了城乡等值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托力量,文章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民主意识、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杭州市“三农”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按照“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的要求,以发展都市农业、促进转移就业、深化实事项目、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乡镇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正视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创新与调整步伐,是当前农村工作的关键。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农村的最大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11.
高投入——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好收 《特区经济》2007,(12):171-172
近年来,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障碍。究其根本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投入较高即生产成本较高,而市场价格又相对偏低,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困难。  相似文献   

12.
辛桂琴 《特区经济》2008,(4):143-144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为有效的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序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发挥农村工业对安置农村剩余劳力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入手,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根本消除城乡差别的建议,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使得农民收入迅速增长,曾经一度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9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增长开始乏力,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快,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速度加快。有关测算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是决定收入总体差距的首要因素,其贡献率在60%左右。所以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象及原因出发,研究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云南省农民收入现状和农民收入构成的基础上,对1985--2005年支援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财政资金逐步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可靠保障,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农业科技建设费用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而农业基本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并进一步提出西部省区应该根据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特征优化支农财政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祖平  刘修银 《乡镇经济》2008,24(2):123-126
近年来,安徽省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及自身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广泛提高,但是农村经济并不发达,且农村仍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文章通过讨论安徽农村目前的经济状态,分析农村资金短缺的原因以及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收入的相关建议,以使其摆脱贫困,尽快走向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没有西部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所以,发展西部经济,实现西部小康,是关系全局的大事.为此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社生存竞争、改善经营的需要,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帮助农民增收的需要,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规范农村金融秩序、促进农村信用文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小额信贷存在资金供求矛盾大、利率低、期限短、额度小、具有一定风险等问题,限制了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农村、农业、农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产生有历史原因、人口原因、政策原因等.它一方面与农村产业相联系,另一方面关乎农民收入与农村稳定,可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小城镇、输出劳动力,特别是利用丰富的高智力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芳 《科技和产业》2009,9(4):78-79,8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土地不断被征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及资金筹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保险的现状,探讨了目前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村保险服务质量低和农民保险意识低是制约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落后的农村保险难以发挥必要的保障作用.对于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并进而提出应从加快农村保险立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保险意识等几方面着手加快农村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