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严 《沪港经济》2006,(6):42-4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这是我国自2004年10月29日加息以来,第一次提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2.
货膨胀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相信,全球通胀的浪潮已经袭来,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7,(13):12-13
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17日傍晚作为今年以来首次加息的日子。如果资产价格上涨的势头不能有效遏制,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人民银行将持续动用加息这个手段来对付的。  相似文献   

4.
虽然利率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的利率概念都可以被用作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适合把利率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我国目前基础货币扩张的主渠道是外汇占款,因此货币政策操作的常规工具应该是汇率,而不是利率,盲目提高利率只会进一步加大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套利空间,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考虑到目前僵化的汇率政策给整个经济带来的诸多危害,金融当局完全有必要逐步调高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但在调整汇率的同时,也应对利率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两者都逐渐趋近于市场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6,(28):34-34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化。中国年内可能将利率调高54个基点,但是地方政府驱动的信贷需求对于利率变动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2日]中国央行在四个月时间里先后两次加息,但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央行可能已没有进一步运用利率手段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空间了。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7月5日】毫无疑问,中国央行短期内很难举起利率大棒。 至少,在中国的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很难看到中国央行加息。 很显然,如果中国央行在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加息,那么,中国财政部发行的15500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利率肯定会水涨船高,无论这些特别国债是向中国央行发行,还是向市场发行。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4,(6):17-19
近期,在央行各项货币政策逐一出台后,尤其是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以来,央行会不会加息?为何央行现在还不加息?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多位经济界人士对这一敏感话题纷纷向外界发表了观点,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相比关联储碰到的“长息之谜”(短期利率上升,但长期利率下降),我国央行所遭遇的利率之谜显然更为复杂。一方面,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热度”因宏观调控而持续下降一段时间后,目前又开始出现回升迹象,不少专家认为,未来6个月应继续加息,其中部分人士更是认为越早加息越有利;但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7,(20):33-34
欧洲各国央行行长10日暗示,他们将展开行动,控制席卷欧洲的通胀压力。目前,英国央行(Bank of Endgland)已上调利率,欧洲央行(ECB)也暗示将在6月加息。欧洲央行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表态,欧洲央行将保持“高度警惕”。人们普遍将这一措辞理解为,欧洲央行将在1个月后加息。欧元区利率目前为3.75%。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6):13-14
【德国之声8月24日】为了给过热的国民经济降温,中国央行再一次上调基准利率。据专家分析,这一宏观调控手段的首要目的是抑制投资和信贷冲动,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2.
3月8日,欧洲中央银行(ECB)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75%,这一决定已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另外,昨日英国央行宣布,其货币政策理事会决定维持基准利率5.25%不变。欧元加息的消息公布后,外汇市场上欧元汇率表现平淡,截至北京时间3月7日晚21点,欧元兑美元微跌至1.3146。这是欧洲央行自2005年12月份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第7次上调利率25个基点,本轮加息启动前的利率水平是2%。对于欧洲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动向,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55家金融机构中有34家金融机构预计,欧洲央行今年第二季度会将利率升至4.00%,有5家预计到今年年底欧洲央行政策利率将升至4.25%或以上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29日宣布上调基准贷款利率,幅度超过预期,该行同时威胁将出台更多举措。印度央行试图以此发出迄今为止最强的信号,即不会容忍高通胀。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7,(31):17-18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今年第3次加息,此举反映出央行对近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愈来愈担忧。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央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4日将隔夜利率目标上调25个基点,至14年高位7.25%,但同时也发出信号,暗示该行紧缩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6.
吴一萍 《沪港经济》2004,(12):55-56
股市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7个基点,这是九年来中国第一次加息,股指应声而跌。其实,并非这27个基点难以消化,而是面对央行的利率指挥棒,股市还有种种疑惑……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4,(12):21-22
央行宣布加息决策之后,中国是否已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将成为最大的悬念。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的8年中,中国内地利率一直处于“降息通道”,经过连续8次降息,存款利率从10.98%下降至1.98%。去年以来,为是否应该“调头”加息,众多学术界、文务界人上展开了近乎话语混战的激烈争辩,直到加息前,官方口径依然为“保持利率稳定”。此次突然转变态度,是否意味着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8.
问: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  相似文献   

19.
8月21日傍晚,央行网站推出重要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张喜玲  杨振宁 《特区经济》2004,(12):145-146
从西方国家近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来看,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作用是一种主流思想,利率对货币政策意向的传导是通过中央银行操作调控基准利率开始的。基准利率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在广义金融市场上,短期利率变动可以通过两条渠道来影响长期利率,进而最终影响投资与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