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来推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
截止2002年底.江苏省镇江市共有农村家庭54万户、163.9万人口。其中,人均年收入在19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为1.9万户(镇江市200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4452元.市政府将人均年收入在1900元以下的农户定为贫困农户),占农户的3.5%;贫困人口5.3万,占农村人口的3.2%。贫困的集中度不高.主要是个体间的贫困,并  相似文献   

3.
《青海金融》2005,(8):8-10
青海海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全区85%的人口为农村人口,133万农民中,尚有55万贫困人口;2004年全省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而海东地区GDP仅为全省的一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虽连续4年超过两位数,但仍比全国、全省低1200元和200元,而这种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要解决这种区域差异性,消除贫困,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就必须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对货币政策有所选择。因此,本文就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货币政策协调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内蒙古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2489.85万人,农牧区人口1052.2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11元①,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相当于200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我国1982年开始试办人身保险业务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相似文献   

5.
许荣  赵昶  赵粲钰 《保险研究》2016,(12):74-84
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是我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种手段。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救济费用增加既有可能引起农民增加投保(汲水效应),也有可能导致农民减少投保(挤出效应)。基于2001至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政府救济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各省的上年受灾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人均农村自然灾害救济费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汲水效应。进一步引入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救灾支出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支持实证结论。该研究对我国健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务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近年来,我市农民进城务工队伍不断壮大,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总人口861万,其中农村人口686万,占总人口的80%,农村劳动力205万人,外出务T人员超过129万人。从我们问卷调查的1200户农民工家庭样本来看,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涪陵区财政局从资金上、工作上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去年底,全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0.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2%,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其中劳务净收入9.1亿元。该区农村劳力转移呈现五大亮点:(1)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从1998年开始,全区每年增加外出务工的农民都在2万人以上,遍布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福建等经济发达省市。(2)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去年全区农民务工纯收入980元,占农民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国、省际、典型地区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结构性状况,并从收入极值比和基尼系数双维度剖析农村内贫富差距现状,继而从经济学视角阐释农民纯收入结构性差异以及农村内贫富差距的成因。最后,文章分别从制度改革、产业融合、政府转移支付和农民教育等方面提出缩小农村内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农民问题,是促进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要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提升农民的素质;二是减少农民的数量。提升农民的素质,就是注重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将经济发展从依赖自然资源转移到依靠人力资源上来。本文重点分析政府教育投入、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收入分配制度以及二元经济体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表现,旨在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地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第一食品加工大省。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1.77万亩。截至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982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31万人,占总人口的67.5%。2006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2464.09亿元,财政收入678.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1.03元。  相似文献   

12.
今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我们认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增长,农民消费能力在逐步增强,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内需保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据测算,当前农民消费每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因此,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统计: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贫困农村返贫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市所辖的六个县(市、区)中,陵川、沁水两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尚未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两县共辖农村人口40.2万人,根据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标准,核定贫困人口16.5万人。继沁人县1996年整体脱贫后,陵川县1997年也已实现整体脱贫。截止1999年底,两县脱贫人口数达32.2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95%,较1994年增长了61%。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90元,人均基  相似文献   

14.
张昱乾 《中国财政》2012,(24):49-5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农业人口达6.57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48.85%,而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73%,其中近六成生活在农村,约1.0656亿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长期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老人作为农村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更应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民养老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一直是政府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要用10年时间解决3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据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通报,全国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十分缓慢,贫困地区与全国农村、贫困农民与全国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消灭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贵州是全国扶贫重点省份,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极贫人口31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全省有扶贫县(市)82个,占全省87个县(市)的94%,其中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50个,占总县数的57.5%,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占60.9%,重点村占54.3%。新阶  相似文献   

16.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广大农民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山东沂水县是一个111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均耕地1.1亩,80%是山区,原为国务院重点扶贫县。近几年,该县围绕“组织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软硬条件,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步并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实现了2713元。  相似文献   

17.
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现辖五县一市一区,总人口27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2.6%,是典型的农业大市。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37亿元.财政总收入37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近年来,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速度,宣城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引导,并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重庆市涪陵区财税部门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税工作的重点,积极配合仁义镇组织5000多名农民工到辽宁、沈阳等省地务工,一年实现劳务收入1200万元,占全镇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仁义镇总人口20万人,农村人口占85%,人均耕地1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长期以来,6000余名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镇党委、政府调整思路,把劳务输出列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黔东南州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居住有苗族、侗族等33个民族。2008年,全州总人口446.9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4.83万,占总人口的81.64%;农村人口387.48万,占总人口的86.70%。全年实现GDP228亿元,财政总收入23.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属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农业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经济结构中,农业的基础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开发农业是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必由之路。农业的立体开发,综合配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筹集开发农业资金存在许多困难,笔者现结合南平地区实际情况作些分析。 一、资金分布状况不平衡。目前,本区各县乡村能投入开发农业的资金相当有限。以1990年为例,乡级财政收入全区平均为44.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平均为9.93万元。但乡村之间分布很不平衡。全区财力低于20万元的乡占44.5%,村集体收入1—3万元以下的占22.8%。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储蓄存款的差异也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乡有20.31%,主要分布在南平、建瓯、邵武及各县城关开发较早的乡镇。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乡占25.78%,大部分为贫困乡。农村人均储蓄存款在300元以下的县,全区占40%。集体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储蓄存款呈不平衡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