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导刊》2013,(34):8-8
时下,“弥补养老金不足要不要靠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养老金未必不足,延迟退休也只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弥补养老金不能与延迟退休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2.
邢辰 《海南金融》2021,(10):21-27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养老金财政负担,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正逐步推进.本文建立了OLG模型,把延迟退休因素、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假设纳入考量,以探究延迟退休政策对人口出生率、养老金替代率以及个体养老金收入总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现收现付制下,延迟退休增加了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和总收入,个体可以投入更多物质成本来养育子女,最终提高稳定状态下的人口出生率.二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缴费期限等影响机制,使得社保基金总额增加,由此提升了养老金替代率.三是当劳动产出弹性大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提高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当劳动产出弹性明显小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降低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隔代照料和家庭养老的世代交叠模型,以考察延迟退休对隔代照料及生育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延迟退休一方面导致个体老年期收入增加,成年期预算约束放松,促使生育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家庭赡养比率降低,并挤出老年人提供的隔代照料时间,从而降低生育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负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降低,而父亲延迟退休对子女的生育意愿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隔代照料概率降低、隔代照料时间减少;另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增加。由于经济支持的增加未能补偿隔代照料的减少,导致子女生育意愿降低。母亲延迟退休对女性、就业、未生育和低收入的子女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大力发展普惠、高质量的托幼服务事业,努力降低家庭在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这将有助于生育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打破悖论: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口老龄化广度和深度的持续延伸,"倒金字塔"1式家庭结构养老负担过于沉重已成现实,延迟退休作为提升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关键性措施必须被提上日程。基于延迟退休下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效应分析,我们发现延迟退休与促进就业并非存在矛盾,延迟退休若以合宜方式开展那么延迟退休等同于阻碍就业的悖论是可以打破的,并建议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小步渐进,先女后男;在精算基础上实施弹性退休政策;政策适度差异化以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取向在学界引起了广泛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会造成"就业挤出"效应及挤出效应的大小、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会改善养老金财务状况。梳理争议各方所得结论的逻辑起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乃至学科视角将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共识基础和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十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之前十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而国内居民储蓄构成中国就业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退休政策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从“研究制定”到“逐步实施”,表明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开始进入倒计时。本文在分析我国就业市场现状,延迟退休为就业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终身现值精算模型,通过分析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以期为延迟退休和相关配套性政策的制定提供数值依据.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会使得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当前水平.2050年前,相比不延迟退休情景,即时退休和逐步退休分别会使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平均降低39.07万元和30.86万元.为减少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负面影响,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方案的同时需要出台配套性政策,把延迟退休对社会福利的增加值用来弥补对个人养老金财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吴鸣 《上海金融》2007,(9):27-30
本文探讨一国在面临大规模资本流入时,通过资本流入外汇管理,降低资本流入脆弱性的政策效应。通过介绍Frenkel等人的理论模型,论证了资本流入外汇管制政策对经济金融的双重效应:在降低大规模资本流入带来的脆弱性同时,也要付出投资下降、产出下降的代价。同时提出要正确全面把握资本流入外汇管理效应,通过准确确立管理定位、培育政策执行力及实施相关政策配套,充分发挥该类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11.
国债对投资需求的净效应是分析国债效应和制定国债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1985~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对国债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国债的拉动效应显著,而挤出效应不明显,使得国债的净效应显著为正.但是,由于民间投资需求对公共资本弹性的下降,国债对民间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自1984年以来的产出缺口变动轨迹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应用了向量自回归VAR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出缺口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体经济本身,货币因素对产出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具有明显时滞效应.所以在当前的保增长政策措施中,坚持财政刺激政策为主、货币扩张为辅的原则是正确的,但政策当局应尽早制定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从而最大化降低刺激政策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审计师变更时机为切入点,从审计师变更时机选择的时点效应和时期效应新视角出发,研究了两种情形下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在时机选择的时点效应中,当变更时机发生在"峰"点,市场对变更公司的财务信息可信度增强;相反,当出现在"谷"点时,可信度降低。在时期效应下,当在上市后3年内就发生变更的早期变更现象,市场对财务信息可信度降低。最后为监管部门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煜 《时代金融》2013,(6):263+266
延迟退休在我国养老保险面临巨大支付压力的背景下成为关注热点,延迟退休是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控制收支缺口的有效办法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会带来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同时对政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式启动,我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增加。本文基于我国经济现实,构建开放经济两国DSGE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并从货币政策和跨境资本审慎政策“双支柱”视角比较分析我国应对政策的效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境外加息对我国主要经济金融变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国内短期资本外流增加,银行信贷约束收缩,投资减少,产出下降,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胀率下降。央行通过降低本国利率或跨境资本准备金审慎政策加以应对时,会面临稳产出、稳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三难选择,但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调控,在降低境外加息冲击对我国不利影响的同时,改善宏观调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江红莉  姚洪兴 《保险研究》2016,(12):104-113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以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将退休群体划分为“老人”、“老中人”、“新中人”和“新人”,建立细分退休群体的养老保险收支精算模型,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层面研究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不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以提高养老保险收入,降低支出,但支出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延迟退休确实可以推迟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出现的时间和降低缺口规模,但无法避免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财政政策乘数高低体现了宏观政策的效果,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IS-LM的拓展模型,估计得到2002-2017年间的财政支出乘数在0.58到0.67之间,税收乘数在-0.22到-0.18之间,私人投资乘数在1.16到1.8之间,财政支出乘数较以往研究有较大的下降,沿用传统的刺激需求政策不可持续.通过对财政支出乘数传导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所抵消,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带动效应也受到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的抵消,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挤出效应.最后基于分析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恒  周延  岳莹聪 《保险研究》2022,(9):91-10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引入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考虑通胀因素及收益率影响,厘清了开展税优型第三支柱养老金建设的经济影响机制与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投资收益率是决定税优型第三支柱建设产生正向与更优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降低EET模式第三支柱延迟税率未必产生正向的经济效应,且该政策的效果不是最优的;建设EET与TEE模式第三支柱均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应,但是EET模式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更优;通胀水平如果增长过快,不仅直接影响产出与三支柱年度收入,还通过影响消费与劳动供给结构间接影响产出与三支柱年度收入。  相似文献   

19.
莫一茗  何林 《保险研究》2022,(10):112-127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有效引导参保人自愿选择延迟退休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参考国际上弹性退休政策和养老金奖惩机制的实践经验,旨在设计一种符合我国人口变化规律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养老金领取待遇奖惩机制。在此机制下,通过比较养老金财富的精算净现值作为退休决策的依据。同时,考虑到参保人的不完全理性,引入累积前景理论刻画其对领取低于缴费的厌恶,以及对早亡概率的扭曲认知。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到参保人的不完全理性行为,奖惩机制依然可以有效激励参保人选择延迟退休。此外,部分奖惩参数存在门槛效应,需要谨慎设计奖惩机制的微观方案,以起到有效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国内资本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上看,若东道国没有融资约束,即金融发展水平较高,FDI会凭借其在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和政策上的优惠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若东道国企业存在融资约束,即金融发展水平较低,FDI会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省份数据和面板分析方法,通过分析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挤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道国的较高金融发展水平是降低FDI对东道国国内资本挤出效应,从而产生挤入效应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