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启芳 《经济论坛》2011,(10):118-119
本文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演变驱动力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态空间演变定量研究初探——以太原市为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青 《经济地理》2002,22(3):339-341
本文应用分形理论,对太原市城市形态近4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揭示了太原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域扩展方式,结果显示:太原市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及社会发展的周期性密切相关,城市的形态随城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形理论对绵阳市城市形态近50年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揭示了绵阳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分维值的变化特征。以此说明河流阶地型城市形态的空间历史演变在一定时间段上具有自相似性,城市是具有时间序列的分形体,为预测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换兆  郝寿义 《经济地理》2008,28(3):419-424
我国自1996年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加速城市空间的扩大,大量占用非城市建设用地,而现有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使得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构建了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动态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提出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概念,以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全面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统称之为城市病。妥善解决城市病问题,是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本文从城市病与城市化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规律和治理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城市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这两项的积极互动,是经济结构优化和国家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当今一些发达国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比较,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一致,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实现在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促进和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建设,这是一个国家发展需要考虑及妥善处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之后从单向线性模式角度,分别从结构转型理论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要素流动与城市化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有城市空间下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使得大量的农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从中国的国情来看,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张来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而从现有城市空间出发,分析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选择的影响,提高现有城市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充分提升现有城市空间的经济社会承载力,是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双维视角下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分析苏州城市外部和内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来看,苏州城市外部用地扩展经历"低强高速"、"中强中速"和"高强低速"3个发展阶段。②从苏州城市内部形态演变来看,全局集成核规模不断扩大且集成核形态逐渐完善,由树状单中心集成核向轮状多中心集成核转变。③苏州城市内外部形态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道路交通系统和用地扩展的城市内外部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外部和内部维度均凸显出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多核"→"组团状行政型多核"→"组团状功能型多核"演变趋势。④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应用1986—2013年期间7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厦门市近30年的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求其动态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建设用地景观增长较快,景观空间格局趋于均衡。城镇景观以极核为中心呈连片发展态势;独立工矿景观指数均呈现上下波动,具有不稳定性;农村居民点景观变化较为平稳,具备一定的极核作用。建设用地景观形态演化时空特征明显,城市化初期,各类建设用地景观形态较为规则;快速城市化时期,城镇景观最先表现出扩张形态特征;其他两类建设用地景观也渐次展现扩张特征,各类建设用地景观空间分布区域均衡。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主要受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中心、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空间政策及景观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春市为例,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长春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存在着生态环境污染加剧、能源利用效率低和城市化发展地域失衡等问题。重点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人口、城市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规划理念各具特点;当代城市规划应当加强和其它学科的密切合作和运用,并融人生态城的基本观点,同时应提高规划人员的基本素质,考虑城市间的区域合作。 一、城市发展史的回顾 这里,我们引用齐康先生的“期”的概念,来对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段归属进行概括和阐述。所谓“期”。是撇开形形色色的“时间”分类方法,而用一种适于城市设计本身历史时段的划分方法,来决定“期”这个变量。根据对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段:  相似文献   

13.
SLEUTH模型支持下的城市扩展方案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迫切需要对未来城市空间扩展进行方案预测和评估,以减少规划的不确定性.以杭州市为研究区,以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选择SLEUTH模型预测不同的城市扩展方案,即现有发展趋势方案(MSQ)、农田适度保护方案(MFP)、紧凑城市发展方案(CC).为了增进模型的应用水平,从人口增长、地类转换、规划效果等不同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SQ方案预测的城市形态分散、耕地数量锐减,MFP方案通过农田保护抑制了城市无序蔓延,CC方案通过扩展边界控制防止多中心之间的过度开发.但各方案未能充分体现道路和开发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在反映人口分布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在工业化中期均有一个城市化加速的时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为了适应新世纪城市化加速的趋势,搞好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必要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经济发展战略演变与经济体制变迁,城市建设方针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其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南京江宁区城市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与环境以及居民素质与生活质量五个角度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此指标体系对江宁区的城市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江宁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形态演变及机制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期大庆市矿区及城市建设规划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GIS分析、统计分析和类型分析等方法,从体系形态、结构形态和肌理形态三个层次分析大庆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特征和机制。在以下四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认识:首先,大庆市空间体系形态较为分散,但有着聚集发展的趋势;其次,大庆市油田开采区内与区外的城镇结构形态演变分别遵循受控"点—轴"发展模式与多核心、带状发展模式,耦合形成了城市整体的结构形态;第三,城市肌理形态体现出类型和层次上的单一性,并有着特殊的"大院式"空间形态单元;第四,大庆市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变可归纳为四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约束作用、引导作用、作为内在机制和推动作用等途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形态演变日趋文化化、生态化、人本化发展的客观形势下,特色街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与日俱增,并呈不断加快发展之势.准确把握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促进城市特色街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异质性、部门经济增长存在着聚集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收入分配服从平均主义原则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二元经济城市增长机制的拓展的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及未来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将在城市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同时进行。在一段时期内,城市正规部门的发展将决定农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而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则决定了农村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但从长期看,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将取决于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具有聚集效应的那一部分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具有聚集效应的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还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我国城市化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苏瑞翩 《经济论坛》2010,(10):26-28
城乡互动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城乡关系演变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积极推进城乡互动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本文站在城乡互动的视角,从城乡互动的科学内涵、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和推进城乡互动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需要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与之相协调统一。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是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重要元素,承载着多种功能,它使绿色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通过对绥芬河市绿色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以及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使绿色空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为绥芬河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