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寄簃文存》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清末法制改革的倡导者沈家本的著作,它系统地表述了沈家本的法学思想。而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是贯穿于其中的重要法律变革思想。关注这种思想,将对我们今天在加入WTO后面临的法律变革问题产生深刻的启示,而且将对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问题提供一种思维模式,即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近现代西方法律思想史中,价值法学与规范法学呈现出此起彼伏、竞长争高的复杂态势,并对西方法律变革和法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法律实证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历程,则集中映现出中国法学研究寻求从价值主义向规范主义突破的历史轨迹。鉴于我国重实体轻程序、重价值轻规范的法律传统根深蒂固,法律实证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末修律,是满清政府最后10年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立法活动.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他一方面对中国封建法制作出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批判总结,另一方面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法律原则进行了全盘考察和有选择的吸收,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渗透到具体的修律活动中去,为中国法律近代化作出了最初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吴建红 《全国商情》2009,(1):110-112
法律的终极价值是法律所追求的人的终极关怀,亦即有关人的本性或生命意义的价值.人是一个价值存在,又是一个开放的自由存在,因而其终极关怀本身也是一种尚未定型、开放的对象.西方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反思经历了古代神学或准神学的、近代人学的和现代生命哲学的三种形态,与之对应,西方古代的法律终极价值是神(上帝)、近代的法律终极价值是自由、现代的法律终极价值是生命.  相似文献   

5.
商业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催化剂,中国与西方在封建社会中后期都出现了高度的商业繁荣,同样的商业繁荣却造成了不同的结果。作者从法律环境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法律环境对两个不同的商业繁荣的影响,从商人、商业团体的法律地位,商业法、城市法的形成,商业经济对封建经济的影响等几个层次分析了商业发展与法律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欠缺法律信仰生成的土壤,我国传统社会根本不存在法律信仰。而事实上,我国传统社会是存在法律信仰的。不过在信仰程度、信仰方式上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信仰是一种伦理价值型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法律观秉承"古为今用",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本主义传统,对近代中国革命和法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对传统人本思想的过分夸大也阻碍了建国初期的法治文明进程。对毛泽东法律观与儒家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进而对当今法治社会下继承人本主义传统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律职业共同体既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也是特定社会和法律体系选择的结果.各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延续中自然形成的,每一种法律职业在法制史上的作用也是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得以发挥的,因而是很难替代或模仿的.因此本文从西方和中方的法律职业谈起,分析中西方关于法律职业的不同发展,说出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学术界关注不够的近代法学活动家沈钧儒的法律思想与实践予以专题探讨,试图指出:沈钧儒的法律思想萌生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提倡以法治国、推崇司法独立、主张用法律保障人权,这是构成沈氏法律思想及其政治生涯的主体部分;沈氏的法律思想与司法实践曾深深影响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普通民众,成为中国近代法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治问题自始就是一个比较问题,因为我们在构建法治秩序时,至少目前还无法摆脱西方法治主义的影响。中国法治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中国传统文明本身的脉络梳理上,这是构建中国法治秩序的原始立场。只有在理清民族文化传统之前,放弃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诉求来界定并阐释中国的法治问题,才可以在此超越"法治陷阱",并进而梳理法治,构建人的独立意识,成就中国人的秩序洞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遽变动,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近代中国的思想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这种转型先后经历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包括全盘西化)以及中体西用马魂等方面的探讨,而这种对于中西文化的探讨,再加上对两者的深刻批判与反思,积极地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而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找到了理论依据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保障和实现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也不例外。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与现代法治要求仍不相适应,且面临诸多困境,所以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必须在公众参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和责任明晰等方面寻求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以La Porta等人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各国之间在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的宽度和深度、股利政策以及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法律对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在内的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则是解释这些差异的一个共同的基本因素,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司治理研究视角和方法,即公司治理的法律视角。笔者回顾和总结了法律起源于投资者保护的差异、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经济后果、中国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以及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框架下的全球公司治理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律的伦理化 ,另一个是隐藏在法律伦理化过程中的伦理的法律化。由于法律和道德在起源上相同 ,且调控范围交叉 ,社会功能互补 ,这使得伦理的法律化过程常常被法律的伦理化所遮蔽。然而伦理的法律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 ,究其实质 ,是统治者通过将伦理规范扩大化为法律的方式 ,来达到最大化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即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阳儒阴法”。从这一角度理解 ,伦理的法律化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对主体权利的进一步制约 ,强化了中国法律文化专制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面临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日本近代文学在借鉴西方文学的同时,没有丢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握住了对立统一的分寸。明治初期的写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砚友社文学等努力向西方文学看齐,使日本文学西方化,进而与传统文学背离。明治中后期的自然主义文学等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伴随着选择传统,最终走向了回归传统。明治末期和大正时期的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文学等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表面上看,实验戏剧是对中国现代戏剧传统的反叛和否定.但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实验戏剧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某些传统,如现实主义,民族化和大众化等传统.  相似文献   

18.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19.
法律革命是一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诸要素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针对我国第三次法律革命浪潮的兴起-建设法治国家,在保留传统法制中的精华的基础之上,用开放的态度进行法律移植势在必行。同时为了保证法律移植的效果,在我们这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有必要进行一定法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20.
西方银行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西方银行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日益深入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国金融思想的近代化,促进了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近代国人在引进、研究西方银行理论,改造传统金融思想,建立银行制度的过程中,大多主张学习借鉴西方的银行制度,但他们反对照抄照搬,而是要求结合中国实际,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制度。这种学习西方的态度和方法值得我们的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