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到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上市方式,第二种是间接上市方式。其中间接方式包括境外买壳上市和境外造壳上市,由于买壳上市的方式基本被禁止,因此间接上市主要以境外造壳上市为主。  相似文献   

2.
黄肖红 《会计之友》2008,(26):100-101
本文从上市银行的收益、上市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上市银行的监管、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四个方面阐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石琳 《中外企业家》2013,(9):270-271
通过我国与国外企业上市时机、上市地点、上市方式及上市定价四个方面的研究比较,总结出国外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上市融资经验,以及我国企业在上市融资策略选择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企业成功上市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厂长经理之友》2012,(11):44-50
企业上市是个大问题。上不上市?怎样上市?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遇到哪些麻烦?即使成功完成上市,如果上市前的某些准备不到位也会留下无穷后患……请听听这些人讲述他们的上市观……  相似文献   

5.
张莉 《会计之友》2008,(29):101-102
整体上市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它是否对任何集团都适用,都会增加股东价值?本文从探讨整体上市的含义,整体上市的边界,整体上市的政策环境入手,深入分析了整体上市对股东价值的影响。得出企业集团总体上市是有条件的,只有EVA为正时的整体上市才有益于股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吕博 《四川会计》2001,(6):51-53
上市制度是指证券交易所为了保证上市证券的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上市规则,它是证券交易所游戏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市标准、上市程序、上市审核机构和上市收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证券上市制度的产生与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密不可分,它是在证券市场形成并且具有一定规模以后,由专门的机构(组织)对获取上市资格的上市条件=上市程序、信息披露以及公司运作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范。由于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法律渊源以及证券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两岩三地间的上市制度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陈颖峥  苏宁 《价值工程》2006,25(7):144-147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兼并与收购呈现证券化的趋势。“买壳上市”是上市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一朵奇葩。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企业通过并购控股上市企业的股份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用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本文就对“买壳上市”的动因、目标“壳”企业的选择、“买壳上市”的实现模式及“买壳上市”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上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国家放开B股市场,乡镇企业上市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乡镇企业上市有关问题谈一点认识。1993年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粤美的A”上市,首开乡镇企业上市先河。目前我国在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乡镇企业上市公司达30多家。也有少数乡镇企业开始在境外上市,如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广东佛山市石湾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新加坡上市。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等14个省市均有乡镇企业上市,这些上市乡镇企业在全国内…  相似文献   

9.
企业欲上市,管理先上市 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企业上市无疑是一剂“补药”。然而补药并非没有毒性,因而也有人把企业上市戏称为“戴着金镣铐的舞蹈”——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要上市,管理必须先上市!管理上市是企业以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规范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以上市所必须的社会化、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契机,运用“管理上市”的理念与方法实现管理规范化,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操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娜 《现代企业》2005,(9):42-43
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指的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一个并购交易把自己的业务或资产并入到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同时成为那家上市企业的股东(往往是大股东或控投股东)进而主导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在139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中采取直接上市方式的民营企业有59家,约占民营类上市公司总数的42%: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共有80家,约占民营类上市公司总数的58%,可见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栖息谷专题     
栖息谷管理社区-专题推荐企业欲上市,管理先上市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企业上市无疑是一剂"补药"。然而补药并非没有毒性,因而也有人把企业上市戏称为"戴着金镣铐的舞蹈"——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要上市,管理必须先上市!管理上市是企业以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规范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以上市所必须的社会化、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契机,运用"管理上市"的理念与方法实现管理规范化,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以2010年在境内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IPO上市的131家中国企业为样本,研究中国创业板推出后,影响中国企业境内外创业板上市决策的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上市前的成长性与赴境外创业板上市倾向显著负相关;企业上市前是否有境外市场业务与赴境外创业板上市倾向显著负相关;社会服务行业的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更倾向于在境外上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股东一夜暴富的神话及资本市场巨大的融资平台的诱惑,利用美化业绩,操纵利润等手段"包装上市"IPO上市指导成为公开的秘密,随着上市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欺诈上市层出不穷,2013的云南绿大地、万福生科公司案等严重危害了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在上市新政策下,不再需要证监会IPO审核,欺诈上市的风险完全转嫁于中介机构。为了有效防范欺诈上市,笔者以进行详细剖析研究IPO舞弊风险的识别以及欺诈上市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现状境外上市(Overseas listing),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通过对比2003到2009年数据,其中2007年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高峰状态,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共有242家,[1]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和境内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企业境外上市的数量及融资额都达到了最低点,  相似文献   

15.
欧阳光炜 《公司》2001,(1):25-25
二板市场即将建立,无疑将给我国的证券市场注入新活力,上市门槛降低,也给众多的中小企业带来上市的机会。股票上市作为一种筹资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目前不少企业都在磨拳擦掌,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对于日渐高涨的“上市热”,笔者认为应该冷静的进行思考。 一、上市为什么, 有的企业并不关心上市是为了什么,其目的就是要上市,把上市作为企业发展成功的表现。因此,他们对上市缺乏清醒的认识,仍有一种炒作和浮躁的心理,对自己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产品市场情况认识不足,不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期货品种上市的联合审批制是我国期货市场特殊发展路径的产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期货市场的逐步规范,这种上市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要求。借鉴美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期货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可以作出:完全市场化方式上市;证监会整体规划下的均衡上市;期货品种分类管理、差异化上市;统筹布局与市场化发展相结合等不同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市场低迷或IPO暂停时期,为数不少的公司通过借壳方式实现间接上市。迄今为止,借壳上市仍是一个内涵外延不甚明确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的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借助上市的“壳”资源通过收购与兼并方式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等诸多类型。狭义的借壳上市仅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反向购买方式(即由上市的壳公司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易股权方式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拟借壳公司)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之所以称其为反向购买,是因为合并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由借壳公司股东控制。本文研究的只是反向购买交易下的借壳上市,不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它以控制权会发生变更区别于整体上市,以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同时完成区别于买壳上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1年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其上市前一年、上市当年及上市后一年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除偿债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外,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指标在上市当年和上市后一年均比上市前一年差。  相似文献   

19.
宋瑚琏  刘静 《财会月刊》2014,(12):76-78
随着上市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欺诈上市层出不穷,绿大地、万福生科公司案等严重危害了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在上市新政策下,不再需要证监会IPO审核,欺诈上市的风险完全转嫁于中介机构。为了有效防范欺诈上市,本文以深圳海联讯公司案为例进行详细剖析,研究IPO舞弊风险的识别以及欺诈上市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市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欺诈上市层出不穷,绿大地、万福生科公司案等严重危害了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在上市新政策下,不再需要证监会IPO审核,欺诈上市的风险完全转嫁于中介机构。为了有效防范欺诈上市,本文以深圳海联讯公司案为例进行详细剖析,研究IPO舞弊风险的识别以及欺诈上市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