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部房地产新政“十五条”,搅动几多人心。面对国家对楼市的再次重典出击。广州的消费者们反应不一。影响最大的就是正在或准备进行交易的二手楼客,在突然增加的五年大限面前,有人得意有人叹;部分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则在“首付三成”的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28):15-16
中国政府上个月两度宣布新措施,拉开对房地产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国媒体认为,无论“国六条”或“国十五条”只针对中国开发商、银行和地方政府,对外资炒楼缺乏防范,客观上外资已经促成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敢于拉动房价是负责任的一种做法。”6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名政府官员说,“房地产业现在已成为重要的税源和财政收入来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很大。”在“国六条”和“十五条”细则出台后,北京市朝阳区这位官员的表态,委实令人大吃一惊。难道人们最担心的事情又要重演吗?“国八条”调控之所以未达预期目的,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抵制。由于  相似文献   

4.
资金紧缺,几乎是目前所有高速发展、快速扩张的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和最难解决的问题。而随着“国六条”、“国十五条”的出台以及央行提高存贷款利息,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在加大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意味着取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取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成为许多企业财务总监乃至负责人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5.
回顾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国家从最初的调控到前一年的“国八条”,再到当年的“国六条”,以及在此基础上细化的“国十五条”,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因此有所缓解,但房价过高问题却更显突出,消费者期待的房价回落并没有出现。2006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畸高的房价、过快的涨幅、膨胀的利润……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桀骜”与“任眭”让社会公众饱尝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6.
老区情未了     
<正>30年前的秋天,我作为老区工作的一名新兵,带着憧憬和向往来到延安,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今今昔昔话延安》一文,发表在《中国老区建设》创刊号上。30年后的今天,又值“塞下秋来”,我们在这里纪念《中国老区建设》创刊30周年。一声“老区”,几多深情,几多温暖。一份老区事业,几多求索,几多追寻。《中国老区建设》30年的历程,正如支树平会长指出的,是一条艰难创业、坚守立业、开拓兴业之路。我作为30年的亲历者、见证者,此时此刻,感悟很多,想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的体会也很多。鉴于会议的安排,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感恩感谢。  相似文献   

7.
又看到安全套引起争议,这回是郑州。媒体报道说,郑州市娱乐场所百分之百安全套摆放计划“引发争议”、“艰难进行”。我不记得这是几多回听说娱乐场所摆放安全套引起争议,也不知道今后还会碰到几多回。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房地产业过热问题,国家建设部和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内容共十五条(下称“十五条”)。“十五条”兼具行政和经济双重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并执行,必将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及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对银行而言.房地产开发贷款单笔金额大.风险集中.是受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9.
《浙江工商》2007,(8):39-39
星星集团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首批国家级质量免检产品”,进入“十一五”起步之年,星星先后获得”全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企业竞争力500强”,星星集团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其掌门人叶仙玉同志付出的几多汗水几多心血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平方 《上海经济》2006,(7):38-41
继一年前发布国六条后,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条意见(新国六条)又发布,震动楼市各方.5月29日,在新国六条出台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意见》或“十五条”)也发布.政府部门频频发布房地产新政和调控举措,在中国房地产业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更有专家悲观地指出:房地产热已造成全国性失控.  相似文献   

11.
林阿其 《开放潮》2006,(7):56-57
2004年以来,我国住房价格不断攀升,为了平抑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房价仍然不断飙升,今年5月29日,建设部等九部委继房产新政“国六条”后,又联合公布了十五条“实施细则”,试图稳定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但人们普遍当心出现“硬政策,软着陆”的尴尬,期待当下“调而未控”的房地产局面早日打破,旨在平抑房价的政策能一一落实。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住房价格不断攀升的最重要原因,但短期内如果房价涨幅过快,  相似文献   

12.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带领全县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前完成了“十五”提出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我国住房价格不断攀升,为了平抑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房价仍然不断飙升,今年5月29日,建设部等九部委继房产新政“国六条”后,又联合公布了十五条“实施细则”,试图稳定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但人们普遍当心出现“硬政策,软着陆”的尴尬,期待当下“调而未控”的房地产局面早日打破,旨在平抑房价的政策能一一落实。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住房价格不断攀升的最重要原因,但短期内如果房价涨幅过快,就可能超出经济的系统承受能力,影响经济系统的稳定,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  相似文献   

14.
大视野     
要正确理解“新经济”西北“不缺水”等十条重庆“十五”计划思路的主要特征 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认为,重庆制定“十五”计划的主要思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十五”期间的发展主线就是继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加速推进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为此,重庆“十五”计划中的指标测算有一些变化,一些关系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指标提得非常明确,如城镇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均拥有住房条件、每…  相似文献   

15.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出台新一轮房价调控政策,我们称之为“国五条”。温总理在卸任之前针对房价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完竟效果会如何?估计连他本人都无法预测。在此背景下,笔者将对2013年“国五条”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为我国房价调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终于出手救楼市了13月3日,广东突然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以往被称赞由市场调节的广东为何在此阶段出手救市?由此前纷纷扬扬的“重庆买房退税”到最近广东省发布的的“粤十五条”,地方政府拉开救市大幕的动机是什么?而这些所谓的救市措施又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上海。 1999年12月22日,在雷鸣般的掌声里,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创会会长唐翔千,从满面笑容的徐匡迪市长手里,接过了“荣誉市民”的大红证书。 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这是1300万上海人民,对一位爱国实业家所表达的最崇高的敬意。 本刊特向读者隆重推荐唐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诸位一定会引起几多回忆,几多沉思,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丰台科技园,是中关村最早成立的三个园区之一,坐落于享有“陆路码头”、“花乡”和“航天城”盛誉的北京市丰台区。今年是园区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来,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丰台科技园始终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使命,以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发展总部经济为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打造总部产业链,重点突破、适度超越,发展特色园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柴清玉 《科学决策》2005,(10):64-64
最近,两条消息让人欣喜振奋:一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中国医改课题组负责人葛延风告诉记者的那段话:“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另一条是7月30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历时两年的“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3,(9):12-12
“无论新‘国五条’什么时候出台,都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个政策不可能让13亿人都满意,只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长远利益。”——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新“国五条”刚刚出台,要先看看市场的反应再说,他对控制房价有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