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斌 《现代商业》2008,(18):240-241
本文依托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差异的产生、递延所得税项目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方面对所得税进行了阐述,较全面地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孙晓庆 《商》2013,(12):103-103
本文基于新会计所得税准则的实施情况,首先分析了新旧会计所得税准则的不同之处,其次阐述了新会计所得税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主要特点,再次指出了新会计所得税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施新会计所得税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对合理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了明确.但是并非所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都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本文对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2015,(19):155-156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范围逐步提高,拥有越来越复杂的核算方法,因此所得税会计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所得税会计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为所得税会计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以及所得税会计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对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做了比较研究。第四部分提出了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得税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本文在分析所得税性质及属性的基础上,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框架——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所得税会计的假设、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则、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重点对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之不同进行比较,谈出笔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红伟 《中国电子商务》2014,(13):184-184,186
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首先介绍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以及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最后对所得税准则在企业产生的影响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基本上就掌握了所得税核算技巧。文章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日常核算按利润表中"利润总额"计算交纳所得税;年末根据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缴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核算中暂时性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静 《商业时代》2011,(17):54-5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并逐渐和国际市场机制接轨。因此,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本文介绍了所得税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及类别,并对暂时性差异原因作了宏观和实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俞建华 《市场论坛》2007,(5):63-64,6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采用债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处理。这无疑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所得税会计信息,提高决策相关性,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真正建立与完善,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文章首先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阐述了所得税会计的内容,对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所得税会计改革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实例简要阐述了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提出用Excel Vba设计分期款销售所得税计算模式来计算暂时性差异所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设计出分期收款销售所得税会计核算处理中数据计算的通用模型,以期使所得税会计处理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2.
王占群 《现代商业》2011,(23):193+192
目前,我国所得税税款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所得税的偷逃现象给我国税收带来了严重危害。从所得税征管的角度来看,如何防止所得税流以及加强征管部门征缴税款的执法力度,加强税务工作审计,已成为征管所得税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所得税税款偷逃的现状,总结归纳出当前所得税流失的主要漏洞,并针对如何堵住所得税偷逃的漏洞具体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孟宪刚 《致富时代》2009,(11):26-26
所得税会计是我国会计的一个薄弱环节,从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框架分析入手,在对比分析美国所得税会计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的规定,合并报表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和不应该确定递延所得税是两种主要解释,两种解释的差异以2010年为界线。合并报表到底是否应该确认抵押所得税是学者争议的焦点,也是学术界一直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合并报表不是纳税主体、不存在计税基础不存在暂时性差异以及合并报表确定的递延税费不影响应缴税额和应缴所得税等原因,认为合并报表不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本文简单阐述了递延所得税的两种解释,分析了合并报表不应该确定递延所得税的原因,认为合并报表确认所得税会带来诸如违反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实质含义以及企业资产和所得税等数额不准确等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志军  吕瑜 《商场现代化》2007,(17):329-330
<正>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核算作了重大改变,在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首先开始实施。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相关规范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统一了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规范了所得税会计的实务处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我国企业以及会计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本部分,笔者尝试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和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具体探讨了所得税核算程序、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会计处理问题。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执行新准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了原准则的利润表债务法。为便于学习和掌握,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一、新所得税准则对石油企业的影响 (一)加大了石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难度.新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对习惯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广大会计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挑战.另外,新所得税准则中没有对永久性差异及其处理方法进行规定,加大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难度,对石油企业会计人员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在不同的收益计量理念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递延所得税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若企业基于国家现行税法核算出来的已缴的所得税税额高于企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核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税额,那么企业所得税税负在未来期间就会有所降低,而这实质上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若企业基于国家现行税法核算出来的已缴的所得税税额若小于企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核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税额,那么企业所得税税负在未来期间就会大幅度增加,而这实质上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首先阐述了递延所得税涵义与确认原则,其次,分别从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相关性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