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技术的供给不足,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目前,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受政府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的约束;另一方面.还受农业科研机构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失衡主要是由于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因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在于农业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农业供给结构的调整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给约束、资金供给约束和农业投资的供给约束。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趋势及其周期性波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估计及其阶段性演变特征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潜在产出增长率被定义为充分就业或就业水平达到自然失业率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两大假定前提:(1)经济发展中不存在资本与其他资源不足的约束,资本与其他资源总能满足充分就业状态下劳动力就业的需要。(2)经济发展中不存在需求总量不足与需求结构性不足的约束,充分就业状态下的产出总有市场需求,即产出总是有效产出。但实际产出总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资本与其他资源不足的约束。对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供给不足;同时,许多国家的自然资源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但全球资源的供给能力在特定时期是有限的.时常会发生如石油危机等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需求不足的约束。经济发展会经常面临总量需求不足或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制约。因此,在估计潜在产出水平时,单纯由产业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潜在产出能力仅是一种理论抽象,对现实经济的参考意义不大,如我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剩余劳动力均与相应的产业资本结合,则潜在产出能力远大于实际产出能力,但这部分产出能力不仅受资本不足的约束而难以实现,即使能够实现,也会因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约束而成为无效供给能力。鉴于此,各国在估计潜在产出水平时,通常将实际产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为潜在产出水平的替代指标,我们在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水平时,也采用以耶滤波估计的实际产出发展趋势作为我国潜在产出水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4.
西部经济开发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曦 《财经科学》2003,(5):99-102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了中国西部经济开发面临的制度约束和制度创新问题,认为中国西部经济开发战略实施的基本约束是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制度供给不足,西部经济开发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重点加强全社会观念和制度环境的创新,经济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产权制度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依靠制度创新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深圳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并建立指标体系对深圳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随后利用格兰杰(Casual)因果检验考察了深圳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之间是双向的引导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制度约束纳入到FDI技术溢出渠道中,并选取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通过OP三步法获得技术进步指标以科学衡量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真实状态,然后采用系统矩估计(SYS-GMM),分析FDI水平溢出、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转轨过程中所特有的制度约束使国内企业难以实现技术进步;在这种制度约束下,FDI三种技术溢出渠道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各异;FDI来源渠道所产生的技术溢出也不一样,制度约束显著影响国内企业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技术进步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的活动,要受制度安排的影响;而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具有普遍性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既不能忽视技术进步,更应该强调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的难点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速"石油农业"生产模式向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化有赖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发展.文章针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约束、制度约束、供给和需求市场约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与社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技术的竞争,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了人类社会的普遍需求。国际直接投资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取技术进步,而跨国公司是推动这一进程的主体。技术扩散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技术、技术供方、技术需方、技术转移渠道、技术转移促进及障碍——政府、政策、制度、文化及其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技术进步的需求旺盛且刚性增长,技术进步的供给旺盛且回报递增,且技术进步的效率受技术扩散系统诸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放条件下的我国农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入世将使国内农业技术供给曲线显著右移,同时将极大地刺激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但是,技术或知识的进步,包括技术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不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自发进行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采取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制度经济,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约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才能有效地避免“道德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制度安排的供给相对不足,市场“交易费用”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快政府对制度安排的有效供给,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制度是我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中的元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受需求诱致因素和体制的约束。在体制约束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困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面临制度粘性,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土地制度创新成为主要路径。该文在分析成都土地整治、重庆地票、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土地制度创新在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定位和制度供给基础上,提出在需求诱致下我国现行体制内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技术能力是共享经济下企业适应动态环境的一种有效策略,具有挣脱自身资源束缚,赢得外部支撑力的作用。明确提出物理技术能力与社会技术能力是导致企业创业绩效差异的关键,并根据权变理论提出制度环境(正式制度约束与非正式制度约束)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而通过层次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物理技术能力与社会技术能力均能促进创业绩效提升;②正式制度约束能够有效促进物理技术能力和社会技术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非正式制度约束会减弱物理技术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但会增强社会技术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变迁是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作作用的过程。理论界对制度供给不足讨论得比较多,但往往忽视了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在一些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制度供给过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或者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制度供给过剩也管制需求密切相关。研究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起源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理论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从而打开了技术进步方向的黑箱,进一步完善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经验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经济现象,如技能溢价、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环境技术变迁等。此外,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主要包括:对要素间替代弹性的估计、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及要素相对供给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双向因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而费用昂贵的过程.利用"需求-供给"模型来分析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主要分析框架之一.本文将时制度需求与供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探讨我国目前医疗制度设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黄登春 《经济师》2002,(4):67-68
供给创新包括技术、产品、制度、市场与管理的创新 ,是全方位的创新。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源就在于供给创新乏力 ,因而激励消费需求最根本的出路是不断进行供给创新 ,创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经济学成本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作为环境治理的正式制度,其供给和需求不足且交易成本过大,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虚设、制度失灵现象和环境治理不力。究其因,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及诸多因素所致。环境法律制度供需的最优化应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充分合理化及交易成本的最优化,以此作为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创新和改进的目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化举 《生产力研究》2005,(7):107-110,F0003
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了中国电信产业的制度变迁的必然性。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变化探讨电信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技术变革、市场需求、相对价格变化以及其它制度的变化导致了制度需求的变化,而制度环境变迁、社科知识的进步以及对其它制度的吸收借鉴引起了制度供给的变化。在审视已有的制度变迁的现状的同时,本文提出营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产业管制重建是今后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农户融资制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但系统研究和动态研究略显欠缺,将制度供求理论引入研究的文献很少。结合中国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制度变迁理论来看,中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城市利益导向的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并存的政府管制与操纵,这是导致农户正式融资制度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非均衡的政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制度的设计必然与农户的实际需求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