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郡县岭南。时后五年,又因岭南九郡而置刺史部。两汉王朝以交州刺史部统一监领岭南诸郡,从政治、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南部边疆的控制,促进了岭南各地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进一步推动了汉帝国南部边疆与中原内地之间整体发展的步伐。从此以后,在行政上与两汉内郡并无差异的交趾三郡,在中央王朝的大力经营下,伴随内地移民而带来的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的深入推广,以及南海贸易交通线路的开辟、巩固和延伸,交趾地区的社会经济因此而获得迅速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秦始皇略定岭南至唐朝以前,在长达八个世纪的时间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发经历了发展期、兴盛期和鼎盛期三个阶段。南越国时期(前204年—一前111年)的93年,恰好处在发展期的初级阶段。研究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状况,对了解整个岭南开发史具有重要意义。一、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春秋时,我国中原地区已进入铁器时代。战国时,以铁农具为主的农业经济进入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得以留存为人类主要居所与活动的建筑均很好地体现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人文特点,更烙下了各自时代的印记。岭南建筑,是因应岭南地区气候特点而形成的建筑统称。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岭南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特点。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不同时期岭南建筑的设计手法及特色。  相似文献   

4.
吴力勇 《开放时代》2009,(4):F0002-F0002,F0003
公元25年,东汉桂阳郡太守卫飒,开凿了一条由广东英德经乳源至湖南继而北上西京长安的官道,史称“西京古道”。此路开通后,中原人随之把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入岭南,从而推动了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古道既是运送岭南进京贡品的通道,同时,古道也成了沟通南北商业的通途,中原的丝绸一部分通过这条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海边上船,再运往世界各地。从国外进口的商品以及岭南的物产也经此路运往中原。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妇女的"贞节观念"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贞节观念的理解及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两汉时期的贞节观念不仅仅针对女性,更多时候强调的是男性的忠贞.而且这一时期社会对妇女坚持"贞节"的要求和约束比后世宽松得多.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倾向就比较明显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关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学说,"仓颉造字"说诞生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在先秦时期有关"仓颉造字"说的讨论中,造字是一门为人称道的技艺,且具备象征自然万物和设立社会法则的"道"与"法"的内涵.到了两汉时期,"仓颉造字"说的叙事在先秦的基础上,增添了与天相感而生以及辅助王政的要素,并最终在许慎的调和与综合中得到了权威性的确定.伴随着"仓颉造字"说的形成,汉字确立了其融体现技艺、象征自然万物、设立社会法则、与天相感而生以及辅助王政为一体的多维度内涵.  相似文献   

8.
龙镇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是中国矿泉水之乡五大连池市东部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旅游区毗邻:地处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孙吴县金三角中心地带,是黑龙江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是黑龙江省首批乡镇工业小区。  相似文献   

9.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著作对此多有记载。两汉时期,儒学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自然灾害频发、两级分化严重、佛教传入、道教创立、宗族势力发展等因素是两汉个人慈善行为发展的社会条件。王公贵族、地方官吏、佛道教徒等是这一行善群体的主要成员。个人慈善活动的方式、类型多样,对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代江南城市与商业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江南城市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应地带动了江南商业的进步。但由于生产水平、人口数量和城市密度等诸因素的制约,江南商品经济的整体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北方。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