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S—LM模型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S—LM模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的主要分析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IS曲线斜率、LM曲线斜率的分析,我们认为很难比较出目前财政政策作用与货币政策作用的大小,而考察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在目前起主要作用,而货币政策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哲敏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75-79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救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搭配使用使得以IS—LM—BP模型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大显神威。尽管中美两国的救市政策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路径和政府干预的反自由主义理念,但依然存在不同之处。IS—LM—BP模型并没有过时,运用该模型分析两国救市政策的异同对于我国早日走出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与宏观政策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IS-LM模型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已经是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论断,我国学者也从这个论断出发,分析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由于我国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决定了我国的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与IS曲线的交点位置随之与发达国家不同,进而我国运用该模型的所有结论都将与经典理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中央银行也没有以买卖国债为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中,恐怕没有比IS-LM模型更富有争议的了:它既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是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的综合,同时又受到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连希克斯自已亦对这一模型不甚满意,但长期以来,他本人也并未说明不满意IS-LM分析的原因,直到70年代末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才从存量、流量分析的角度批评了IS-LM分析。更为有趣的是:尽管希克斯先生自己不满意于IS-LM分析,亦很少利用它,但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IS-LM模型作为一种设计精巧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工具仍被广泛采用,甚至在进行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分析时亦被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凯恩斯理论精华”谨慎地引入,尽管“比之低收入国家,IS-LM分析可能更适合于高收入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魏萍 《特区经济》2004,(9):102-103
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强制性结售汇制以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开始并轨,因而本文以1994年作为我国IS—LM—FE模型研究的起点。该模型描述了一国经济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三市场的均衡。其中,FE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国际资本对本国利率变化是否敏感。我国资本项目下实行严格管制,外资流入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规模都很小,利率政策对资本琉出入作用不大,因此在模型中FE曲线几乎是垂直的。1994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经历了如下3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理查得·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他们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管理的七“S”要素,即:战略(strategy)、组织(structure)、制度(style)、人员(staff)、技能(skills)、作风(style)和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由于这七个要素的英语字头都是“S”,所以作者将其称为七“S”要素‘也称“7—S”模型。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要素可以规定得多于或少于这七个要素。作者通过日美企业经营管理的比较,对七“S”要素作了深刻的分析后指出:前三个要素是硬性的“S”,是日本从美国学来的,日美两国的企业都很重视;后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和干预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或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得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或实施以及这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运用IS—LM模型在理论基础分析财政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需之间的关系,并回顾与评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运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2008年底实施了连续"双率"大幅下调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用IS-LM模型分析上述货币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因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近期货币政策的反复性导致了公众预期的错判及地方政府投资拉动意愿强烈三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因我国的IS、LM曲线总体上都较陡峭,要想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需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9.
张英 《新西部(上)》2010,(2):46-46,45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展开了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以宏观经济经典模型IS—LM模型为分析基础,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般性分析,试图表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危机下中国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否具有刺激作用,以此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通用会计制度》(以下简称特区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股份制制度)都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标准,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两者相互独立,在内容、对象、依据等方面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本文着重对两种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一、两种制度比较的依据事物之间的比较分析必须以一定的共性为基础。特区制度和股份制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这种共性,因而也就具有可比性。1、理论基础一致。两制度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基础上,以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假设等四大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合法性、真实性、及时性、清晰性、重要性、一致性、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支出层次性、稳健性等会计原则为基准;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资本(股东权益)”会计平衡方程式、制造成本法和财务报表体系。2、预期目标一致。首先,是为了适应深化会计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两个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外国投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语法现象:两个词共指同一事物,前者对后者具有限制或修饰作用,后者对前才具有说明或解释的作用。如: ①其实这夫妇二人完全错了。(王昌定《招魂》) ②这个腼腆的姑娘,她的身上处处透着一种天生美的素质。(王英奇:《爱之厦》) ③他的几个朋友: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工人,一个是作家。(《重庆日报》)句中加“·”和“=”的词语之间不象偏正,说重迭又不同于重迭,至于述宾、述补就更不谈不上了。  相似文献   

12.
近读《情系当年》和《志在探索》两本书:前一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万老(典武)撰写;后一本书是万老夫人卢朝荣副教授编集的。这两本书堪称姊妹篇。前一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是“艰辛、坎坷、求索八十春”:“艰辛”,描述他一生辛苦、奔波(见《情系当年》,下同,7-8页;37-38页);“坎坷”,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和《“建议”说明》指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收支非均衡条件下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湘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8-61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菜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物质资源匮乏、传统观念及计划经济等影响造成的消费和交换行为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式有限理性人”假设,尝试对Marshall局部均衡分析模型进行拓展,运用边际损失厌恶效用曲线(MUCLA)等方法,构建倒S形需求曲线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我国部分商品需求刚性及价格“棘轮效应”.拓展前后的需求曲线,在斜率、形状、范围等方面有不同的机理,倒S形需求曲线特定约束条件弱化后,得出的需求曲线形状变化与Marshall需求曲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香港商报》1995年4月25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对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变动而引起生产总值的升降,有三个预测:其中两个预测是悲观的,香港对内地投资的减少会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增长率将不同程度地下降;有一个预测是乐观的,可能提高内地的经济增长率。 “预测”只是一种主观的看法,准确与否,谁都不敢打保票。但是,第一,“国家信息中心”在外界看来是一个带权威性的机构,作“预测”应该慎重一点;第二,所有“预测”都是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拟定“假设”的时候,应有足够的科学性、明确的政策依据与符合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如果用以上的要求来看待“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笔者认为是不够慎重的。  相似文献   

17.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26-28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实施。此外,文章从我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新阶段,应改变"以经济为中心"观念,从"走向致富之路"向"走向道德之路"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进展状况.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外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环境导致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极限的问题;二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条件的问题.国内理论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跟踪国外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性的研究;二是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包括新古典增长和内生增长两类模型.而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而进行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证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演进是否存在EKC假设;二是对EKC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或政策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性贫困原因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学术界关于地方性贫困原因的观点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加以概括。主体不发育论如人口数量超载、人口素质低下,客体不完善论如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环境)、资本积累不足和生产结构错误(社会经济环境)。(参见何懋(纟贲)《中国西部移民纪略》,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陈瑞计《贫困根源新探》,《开发研究》1992年第6期。)但无论哪种观点,都有两个共同的倾向:一是不同程度地引入了西方贫困理论的思想;二是将贫困及其要素的作用和反作用机制割裂开来,或在因果关系上持相反的意见。(参见杨胜坤《贫困界定论》,《开发》1993年第1期P.22)我们认为,第一种尝试无疑是可取,而第二种倾向则恰恰掩盖了贫困的本质:综合作用下的均衡。因此,本文意在运用西方贫困理论的有关思想:舒尔茨的“传统农业”、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和纳尔森  相似文献   

20.
<正>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何关系?这是“菲利浦斯曲线”作出了科学的答案并已写进西方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问题。但在我国则表现为:在必须保持社会稳定前提下,怎样做到通货膨胀与发展速度的最适度组合。这是理论与政策紧密结合,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我国当前的热点。正如笔者长辈陈岱孙先生在“首都西方经济学学术报告会”的发言所指出:“有关通货膨胀是好是坏的辩论经常见诸报端,但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8期)笔者深有同感。于光远同志在1994年11月21~23日在海口召开的“亚太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稳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了《对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几点意见》的发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1期2~3页)。响应两位前辈的号召,下面略陈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