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上周继续下跌,跌至每桶57.68美元,为2007年3月第4周以来欧佩克周平均油价首次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分析人士认为,最近一个时期,经济衰退忧虑引发投资者对原油需求进一步下降的不安情绪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外,美元汇率的攀升也打压了包括原油在内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矿业和能源部长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日前表示,印尼支持欧佩克关于石油日产量减少50万桶的计划,但其前提是能使油价稳定在每桶22到26美元之间。他说,欧佩克国家已同意,如果石油平均价格连续20天低于每桶22美元,欧佩克将每天自动减产50万桶。同时,如果世界油价达到每桶28美元,欧佩克将自动每天增产50万桶。他认为欧佩克的决定是好的,但是决定油价走势的不仅仅是欧佩克,还有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家。2000年3月,欧佩克产量定额是每天2390万桶,其中印尼日产量为128万桶。据石油专家估计,世界…  相似文献   

3.
就在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0月24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特别会议上决定减产以求稳定不断下跌的油价之际,国际油价于10月22日再遭重挫,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盘中跌至每桶66.175美元,创16个月来新低。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油价也跌至每桶64.52美元。自今年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以来,国际油价累计已下跌约55%。  相似文献   

4.
去年3月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直呈上扬趋势,从较低的每桶约10美元一度曾涨至每桶34美元,涨幅高达2.4倍,创造了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联,近年又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因此,新一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必然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一、石油价格上涨影响了世界经济近三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基本星"V"字型走势,油价大落大起,跌升幅度剧烈。1998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由年初的每桶14.5美元左右下降到年底的10美元左右,比1997年下降33%。1999年初,为了遏制油价的下跌,欧佩克和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协议,每天减产约210万桶原油,包括1998年削减的原油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在2004年连续攀升的基础上继续冲高上行。从前7个月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月份外,大部分时间里油价均呈现出波动上涨走势。7月6日,WTI 原油期货价格升至每桶61.28美元,创出历史新高。此后,国际市场油价多次突破每桶60美元,始终在高位运行。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监测显示,上半年纽约 WTI 原油平均现货价格为51.39美元/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9.65%;新加坡市场汽油平均现货价格为56.47美元/桶,  相似文献   

6.
国际     
《中国经贸》2008,(5):12-13
欧佩克油价突破每桶111美元;英国食品价格涨幅已达一代人以来最高水平;世粮署:粮价上涨犹如无声海啸1亿人挨饿;沃尔玛位居《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榜首  相似文献   

7.
王东 《西部论丛》2005,(2):53-55
2004年在中东形势进一步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对石油需求增大,以及欧佩克实施减产计划的影响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上扬,一度每桶突破55美元,是20年来油价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油价近日连续攀升,并于13日创下新高,其中纽约市场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市时达到每桶76.70美元。而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已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分析人士指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能源需求旺盛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剩余产能严重不足等是推动国际市场油价近来频频走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东 《中国经贸》2008,(3):42-44
2008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纽约期货市场和英国伦敦石油交易所每桶升突破100美元关口.欧佩克的7种原油参考价格也突破95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了60%,创造了近年来的最高点。从目前的石油供给情况看,由于欧佩克增产能力依然有限和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油价将继续在高位徘徊.油价的浮动范围从2006年的每桶65~70美元提高到95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将超过100美元。与此同时,在目前中东局势持续恶化的影响下国际石油价格也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在较高的价位。而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的坚挺.不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增大,而且对国际石油安全机制的影响也进一步突出。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10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2%,低于2007年的2.5%:发展中国家经济预计将增长7.4%,低于2007年的8.1%,当前高油价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牛犁 《新财经》2005,(9):68-69
当全球石油供求处于脆弱平衡状态之时,由地缘政治引发的“恐怖溢价”和国际游资操控的“投机溢价”左右着石油的价格国际油价“超高”30美元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在大涨两年的基础上继续一路狂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纽约市场西得克萨斯(WTI)原油期货价格由年初的每桶42美元起步,在3月中旬至4月初突破去年创下的每桶55美元的高点,一度逼近每桶60美元关  相似文献   

11.
白明 《西部论丛》2008,(2):19-22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能力在相当长时间内恐怕是难以被替代的。1998年,受到西方经济增长放慢、欧佩克产油国超产、美元坚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降至每桶10美元左右。其后,国际石油市场行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2008年,国际市场油价攀升至每桶100美元的高位,为10年前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10日,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公布的统计数字,世界原油价格再度突破每桶33美元,原油价格最高是在美伊在战争开始之前,达到了38美元一桶。虽然在战争开始之后有所回落,但是因为美国无法实现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的预想目标,油价又开始回升,目前又涨到了每桶28美元以上。自石油  相似文献   

13.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7日宣布将每日石油生产配额减少220万桶,为该组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性减产措施。鉴于目前油价已经比历史最高的接近每桶150美元缩水了70%以上,欧佩克因此希望通过减产措施来提高油价。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油价凛冬再至,低油价持续时长恐刷新历史。5月11日,美国6月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24.14美元,跌幅为2.43%。布伦特7月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29.63美元,跌幅为4.33%。国际油价的持续低企,使得国内三大石油石化巨头忧心忡忡。为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一把手接连发声,要求企业充分做好长期应对低油价的思想准备,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并纷纷对2020年预算指标进行相应下调。  相似文献   

15.
世界能源     
1986年世界能源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仅涉及石油和核能方面)。由于欧佩克改变战略,从“保价限产”改变为争取“公平份额”之后,石油市场的供过于求更为突出,因而油价急剧下泻,从年前的每桶28美元,跌至每桶7.8美元,对石油生产国和进口国发生了重大影响。另外,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又对各国的核能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国际石油市场走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10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一度冲高至55美元。当日收盘价为54.93美元.为该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纪录。油价一路飙升己引起全球担忧!进入11月,油价回落……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7年9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每桶80美元后,国际油价又突破每桶90美元大关。石油专家预测,国际油价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石油价格的波动无疑会给中国众多行业带来连锁反应,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实现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8.
如果原油价格保持在现有水平,2015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支出将会减少数百亿美元。这无疑有利于国家改善国际收支、节省外汇储备、促进工业产出并刺激经济增长。近日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45美元的心理关口,而就在半年前,国际油价还停留在每桶100美元上方。据国际机构测算,每当国际油价每桶下降10美元,可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0.1到0.3个百分点,对于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石  相似文献   

19.
羽佳 《东北之窗》2008,(15):16-17
7月11日,国际油价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突破每桶147美元。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盘中新高后,收于145.0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43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北  相似文献   

20.
国际油价主导因素的变动 美伊战争期间,国际石油价格虽然攀升,但却未超过每桶40美元.但是美伊战争结束后,国际石油价格却未按照一般推理出现回落,反而持续徘徊在高价位上.2004年8月冲向近24年来历史最高,美国纽约石油价格每桶曾达到50美元.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