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于次贷危机导致西方银行业经营陷入困境,再度引发业内银行关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争论.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银行业综合型经营模式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业"强身健体"有效抵御风险的根本是加强监管,同时提出了对银行业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化解信用风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本文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探讨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越南开始整顿银行业,继今年3月出现首次银行合并后,又有五家银行于4月达成合作协议。 越南自1991年至今已增加60家以上的商业银行。但多数新银行都因资金和信用不足,经营陷于困境,因而必须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客户基础,恢复民众信心,吸收剩余资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舞弊案件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一个高峰期,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银行业信用保证制度生硬乏变。传统信用保证制度,以个人信用保证为基础,存在着保证人责任过大、舞弊赔偿没有保障等弊端。从取径西洋到变革传统信用保证办法,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信用保证制度变革主要采取信用保险和特种现金保证办法。中国第一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银行通过投保信用保险,达到职业信用保证效用。“特种现金保证办法”则以信用保证金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自行保证方法。但以“特种现金保证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变革,最后由于国民政府的消极否定而未能在全国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工程就是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评定不同的信用级别,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再根据农户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不等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内实行“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借随贷,余额控制”。在农户普遍参加评级的基础上,以村、乡(镇)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授予信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金融业分、混经营的历史回顾 西方金融业经营模式在历史上是经过了一番演变的,大体上走出了一条“混业→分业→混业”的否定之否定道路。 20世纪30年代以前,证券、保险市场体系处于初创阶段,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实行的是混业经营。 1929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导致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在随后的4年中,又有近万家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美国  相似文献   

7.
“美国被降级了”;“美国永远不会失去顶级信用级别的神话破灭了”;“中国的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评级机构险信息”…… 2010年7月11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信用评级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特区经济》2006,(1):361-362
作为改革的重要一步,我国商业银行现在被允许发行次级债。次级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最后期限将至,而国内银行资本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能够较快地补充资本金,是一种市场化的好办法。信用评级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在西方国家的银行次级债发行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外部信用评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被降级了”;“美国永远不会失去顶级信用级别的神话破灭了”;“中国的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评级机构险信息”…… 2010年7月11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的日数据,对中国五个主体信用级别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各级别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与无风险利率指标负相关,与波动率指标正相关,从而验证了结构化模型在中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有效性。我们还发现国内短期融资券的信用利差与基于交易量的流动性指标总体上是正相关的。另外,实证模型解释力随信用级别的降低而单调上升,与欧美市场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需求分析1.银行业的高风险运行要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信用中介的银行,其基本特征是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较差、资本金严重不足、违规经营活动屡禁不止,经济效益欠佳。不少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估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西方国际银行业的银行再造理论,并且把其与我国的集约化经营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寒 《特区经济》1993,(2):42-44
<正> 提出银行业对工商企业集团的控股是以当今国际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背景的。要培育和组建大型产业集团、跨国公司,改变我国企业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局面,就必须在资源配置组合上进行深刻的变革。(一) 银行业和工商产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从集团性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工商产业的投资大于自身积累,投资与积累之间的差额构成了工商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制约因素。银行业是经济的信用中介集团,国民收入减投资和消费的剩余部分等于国民储蓄,这便形成银行业负债方的资产,而其自身并不完成实物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2006,(2):14-14
2006年1月11日,2005年度第二批中国外贸企业信用评级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共审议通过107家优秀外经、贸企业获得 A 级以上级别,其中 AAA 级信用企业53家、AA 级信用企业40家、A 级信用企业14家。会议由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副会长张哓利主持,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周可仁,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林丽韫出席了当天的会议并发表讲话。 2002年初,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外经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课题的调研,并于2003年9月成立了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之时,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却出现了业绩急速下滑、逾期贷款激增、坏账比例增多等问题,引起了IMF和国际评级机构的特别关注,哈萨克斯坦政府及时出台“反危机计划”,通过对“问题银行”的债务重组、注资等,扭转了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危机。然而,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不良贷款、收不抵支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银行。本文从国际评级机构对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评价入手,结合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现状,对其进行潜在信用风险的分析,认为哈萨克斯坦银行业依然存在贷款质量低下、收不抵支、巨额亏损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鲍洁 《天津经济》2003,(9):51-53
信托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并称为现代金融业四大支柱.但是,从1998年开始以广东国投为代表的中国信托业危机的发生,信托行业的信用出现了危机,其地位也逐渐被众人所淡忘.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作为可能违约的道德风险,始终困扰着金融机构,是制约银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界开始通过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应用来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以便从容应对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 一、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出现及作用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拥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有序的人类信用秩序。信用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用机制的日益完备,信用风险以及逆向选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用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经历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重组浪潮,收购和兼并活动频繁。在国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追求规模效益几乎成为所有西方国家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各国金融管制的普遍放松,为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提供了可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以及应采取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9.
一、银行产业的基本含义与范畴银行是经营特殊的商品——货币业务的企业,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发行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虽历经近代到当代的长期发展,现代银行业的本质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仍是提供资金借贷、交易和流通的金融媒介,但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业的功能已经大大增强,成为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中枢环节。从银行的功能看,银行充当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媒介,具有从居民手中吸收存款并将它们转化为真实的投资资  相似文献   

20.
<正> 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银行业大展鸿图、加速发展的20年。面对巨大的发展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业在充分利用机遇、把握机遇的同时,还必须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针对当前出现的客户选择上片面求大弃小、行业选择上追热避冷、内部经营上重发展轻管理、市场营销上重开拓轻维护和业务发展上重速度轻效益的苗头性倾向和问题,笔者认为,银行业要实现持续高质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