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成十 《亚太经济》1996,(6):59-60,54
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趋向成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南京300071)90年代以来的经济、科技的发和冷战结束对美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美国企业管理的变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9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是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正> 香港的对外贸易,撇开本港与中国内地的特殊经贸关系,则受港美贸易关系的影响最深。重视港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于香港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是极其重要的。回顾战后香港与美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至50年代末。美国以香港作为其远东地区战争剩余物资的推销站。1947年达451亿港元(以下简称元),占香港贸易总额的16.3%,致使美国成为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到50年代初,由于美国对中国实施禁运,严重扼制了香港对内地的转口贸易,从而使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991~2005年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其对外贸易逆差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拒绝对外贸易逆差扩大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只有60%。对此计量检验结果,本文认为,美国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缺口、经济结构升级、低利率、高新技术出口管制以及美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缓慢、谋求全球霸权等国内外因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效性:一方面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加剧了美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标志着一个转折时牮开始。长期持续的东西方对抗、由于苏联、东欧政局的变化,东西德的统一,华沙条约国组织的解体,基本上不复存在,苏联、东欧各国目前致力于觅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和合作,在国内则朝向西方式民主、产权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并且面临经济增长的普遍下降和社会的动荡不宁。针对这种形势,美国的战略着重在进一步瓦解东欧和苏联的原有体制,经济上促进苏联、东欧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按照目前美国的经济实力,没有欧洲和日本等盟国的协力合作,是无法达到目的。美国同时也面临调整对其他区域的经济战略,其中对亚太地区尤属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90年代中俄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书对自苏联解体至上个世纪末的中俄贸易做了实证分析。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数量关系说明,影响中俄两国之间贸易额的主要因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在上个世纪末,对两国贸易负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持续走低。新世纪已经来临,中俄两国贸易是否会有大幅度进展?两国领导人的积极努力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关键取决于俄国经济的复苏程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实际国民收入变动1%,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贸易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10.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即从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过渡到多极竞争的冷战后格局。尤其是在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后,新格局的轮廓逐渐明朗化。作为冷战后仍保持着“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不能不对其已经过时的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而亚太政策的调整又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冷战时期的美国亚太政策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一是美国以亚太“非共产党”国家的保护者自居,承担着重大的军事义务;二是美国以其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力量为后盾,支持其亚  相似文献   

11.
从冷战后美国贸易战略运行的轨迹来看,其主导方向仍是全球贸易自由化。这一导向主要从三条战线上展开:一是经营开放式地区主义,把自由贸易区作为通向全球自由贸易的铺路石;二是软硬兼施,打破乌拉圭回合谈判僵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谈判进展;三是在双边行动中按照美国贸易开放标准,强硬“提升”对方贸易自由化纯度。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紧张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坚持主导全球贸易自由化,主要在于全球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美国贸易战略这一导向难以改变。它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对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与亚洲的经济关系经历了几个时期的转变: 第一个时期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美国国内的经济重心是在大西洋沿岸的东部地区。由于历史的联系,美国的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在于两个地区:一是欧洲,二是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及加勒北海地区。50年代与6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战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与此同时,亚洲大多数国家正忙于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废墟,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时期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利益要比经济利益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亚洲“四小”的国际贸易备受注目。六十年代中期,它们的出口仅占世界出口总额不到2%,1987年提商到6.5%,其中五分之二销往美国。1980年到1986年“四小”出口新增加的560亿美元中,美国市场占300亿(54%)。英国1986年进口“四小”的产品500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14.6%——相当于美国从法国。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投资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加拿大同样是两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国家,但其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重点历来放在欧洲。从7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美加出于其经济、政治、战略等方面的考虑,日益加强与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系。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外贸市场,加拿大外贸的第二重点,也是美加重要的投资场所。本文就美加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战略、美加与亚太地区经济关系的现状和90年代的发展趋势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介绍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以及美国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为改变当时经济现状进行政策中心的转移,为缓解社会矛盾而进行的税制改革,实行有计划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减少失业人数以及重视教育发展。并且对比描述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政策对中国现代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上半期,美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进出口比例进一步失调,具体表现为外贸逆差猛增,1985年高达1,480亿美元。80年代上半期美国的外贸逆差主要与周期性因素和市场行情的变动有密切关系。美国经济走出1980—1982年危机要比它的大多数竞争对手来得早,从而使美国对商品,特别是对投资商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它基本上是依靠原被用于出口的本国商品和通过增加进口来满足这一需求的。造成逆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利率偏高,致使美国商品在其国内外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受到影响。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同日本、美国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同日、美贸易关系的特点 1、中日、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同日、美的贸易关系起步较晚,都是在70年代初才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比较积极和正常的贸易关系。1978年,中日之间以民间形式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1979年,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此后,中日、中美贸易才迅速发展起来。尽管迄今的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新变化与政府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自60年代开始一直至80年代末,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但自80年代末期开始,到进入90年代以来,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种种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亚太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991年我国对亚太地区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75%。而在亚太地区,中国、美国和日本是三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对中国来说,同亚太的贸易关系,核心是中美、中日的贸易关系。虽然从贸易规模看,大陆同香港的贸易额最大,但陆港贸易情况既复杂又特殊,二者之间也不属国家关系。下面对中美、中日贸易关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加强贸易关系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