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8年安徽乙县4镇农村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不同婚姻状态下的农村男性的养老意愿现状及形成机理,揭示了男性的婚姻状态与其养老意愿之间的密切关系.婚姻对农村男性养老意愿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已婚男性的家庭意识强于大龄未婚男性,他们更倾向于依靠子女并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养老模式;大龄未婚男性对未来的养老问题忧虑重重,他们把更多养老希望寄托于政府.  相似文献   

2.
生育率低已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也因此而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与Poisson模型,将生意意愿分为是否选择生育和生育子女数量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预期与生育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社会养老保险不仅显著降低了居民选择生育的概率,而且还降低了居民生育子女的数量;第二,不同养老预期对居民生育意愿影响不同,依靠子女养老与依靠政府养老对居民生育意愿分别起到了“挤入效应”与“挤出效应”;第三,养老预期在社会养老保险与生育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效应,依靠子女养老与依靠政府养老分别“缓解”与“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男性与农村群体.结合研究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探讨了本项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伍海霞 《人口与发展》2013,19(3):92-97,84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0年河北农村男性婚姻调查数据,对农村男性大龄未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受教育程度、个体的技能、经济状况等个体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兄弟数和兄弟排行等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均对农村男性大龄未婚产生影响。为解决男性大龄未婚问题、改善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的质性访谈,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方法,探索性地利用家庭压力理论来解释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的压力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失婚对家庭在经济上、家庭关系和成员的心理压力上都造成负面影响。研究为提高大龄未婚男性这一弱势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福利,缓解婚姻挤压和促进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的质性访谈,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方法,探索性地利用家庭压力理论来解释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的压力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失婚对家庭在经济上、家庭关系和成员的心理压力上都造成负面影响.研究为提高大龄未婚男性这一弱势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福利,缓解婚姻挤压和促进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俊 《人口与发展》2016,(2):98-107
基于2011年江苏、四川两省720户农民调查数据,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父母的居住方式安排、养老依靠对象存在子女身份上的显著差别,相比非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父母更希望和子女居住,更倾向依靠自己养老;而在居住地点安排、养老经济打算上没有显著差别.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父母的居住地点安排、居住方式安排受到子女身份的显著影响,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父母更有可能选择机构养老,也更有可能选择和子女同住;而子女身份对父母的养老依靠对象、养老经济打算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会影响个人或家庭的养老消费决策及机构养老的意愿.基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部地区城乡的抽样调查样本,本文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对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于华北和西部地区,华南地区样本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机构养老意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享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等三类群体的机构养老意愿均显著高于未参保群体;居民家庭中子女越多,其机构养老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家庭代际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家庭代际支持的三个维度: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支持与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显著相关,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上给予子女较多支持以及这两方面获得子女较少支持、在情感支持上获得子女较少支持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异地养老.家庭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意愿的关系还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未来发展异地养老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苏州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养老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乡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而机构养老也并非空巢老人的最爱.在影响空巢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因素中,户籍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与子女关系因素,最后是房屋建筑面积因素;而在影响空巢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众多因素中,文化程度、儿子数量和养老金(养老补贴)数量这三个变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苏州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养老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乡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而机构养老也并非空巢老人的最爱。在影响空巢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因素中,户籍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与子女关系因素,最后是房屋建筑面积因素;而在影响空巢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众多因素中,文化程度、儿子数量和养老金(养老补贴)数量这三个变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安徽省HX农村的抽样调查数据,比较了大龄未婚男性与已婚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心理福利状况,分析了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心理福利的影响并比较了影响大龄失婚男性和已婚男性心理福利的因素。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心理福利程度远远弱于已婚男性,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的心理福利有显著影响,而影响两个群体心理福利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与已婚男性心理福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在安徽省HX农村的抽样调查数据,比较了大龄未婚男性与已婚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心理福利状况,分析了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心理福利的影响并比较了影响大龄失婚男性和已婚男性心理福利的因素.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心理福利程度远远弱于已婚男性,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的心理福利有显著影响,而影响两个群体心理福利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养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项式logistic模型对影响我国老年人居住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55%以上的老年人希望能"与成年子女一起住";户籍、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2015和2018年的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未婚子女及其特征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未婚会使得农村中老年人更多地转向高报酬的非农劳动,当家中有未婚子女,非农劳动参与率会提高3.9%。当家中有适龄、低收入的未婚儿子,父母的经济压力最大,劳动参与率最高。机制分析表明,子女的婚姻支付会通过高彩礼和高房价转嫁到父母身上从而增加农村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经济转移并不是其中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8年8月在安徽省CH市JC区27岁以上的农村男性调查数据,对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自慰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大龄未婚男性的自慰频度显著高于已婚男性,但性交频度和自慰性高潮均显著低于已婚男性。对于大龄未婚男性而言,自慰频度并不能替代性交频度,但却可能是正常或稳定性活动的有效替代;同时自慰频度能有效提高自慰性高潮,因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大龄未婚男性释放性压抑,改善性福利。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8月在安徽省CH市JC区27岁以上的农村男性调查数据,对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自慰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大龄未婚男性的自慰频度显著高于已婚男性,但性交频度和自慰性高潮均显著低于已婚男性.对于大龄未婚男性而言,自慰频度并不能替代性交频度,但却可能是正常或稳定性活动的有效替代;同时自慰频度能有效提高自慰性高潮,因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大龄未婚男性释放性压抑,改善性福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城市地区流动大龄男性生殖健康和家庭生活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已婚男性的对比,探究了性别失衡背景下流动大龄未婚男性的男男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受到相关态度、婚姻状况等的显著影响。性别失衡所带来的"婚姻挤压"迫使流动大龄未婚男性"被动失婚",缺乏正常稳定的性伴侣,从而导致男男性行为发生率有增加的可能性;流动大龄未婚男性的男男性行为具有高风险特征,而对于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缺乏是高风险性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妥善解决社会养老的同时平衡生育意愿,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参与养老保险对个人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养老保险会对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儿子意愿产生替代效应,养老保险使个体生育意愿降低2.8%,生育儿子意愿降低3.4%,尤其降低了男性群体(2.8%)、农村群体(3.4%)的个人生育意愿;个体参保数量越多,则“替代效应”越强;不同分类的养老保险对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儿子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建立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挂钩的鼓励生育政策、健全生育与补充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加强对女性生育和就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对保定城市老年群体在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参与度及养老意愿等方面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养老需求以健康需求为首;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养老金,但不同行业的退休金差距较大;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受收入、子女、健康等因素影响较大,其社会参与度普遍不高;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首选是家庭养老。因此,解决城市居民养老问题,要高度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9)
对养老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养老方式、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在结合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为当前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