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2.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3.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4.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5.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锦瑟》一诗,鲜有不称赏者,亦鲜有不言其难解者。由唐至今,垂千余年,说者纷纷,终无定论。余学诗初读义山,尤爱其无题之类,于《锦瑟》斯篇,亦略有所思,百愚一得,姑妄言之。古人读书,由章句训诂入,以微言大义终。余效此法,循《锦瑟》诗宇词章句而求其义,俾免空谈也。夫诗者言志之作,性情之语,诗人情志各异,其下宇造语,各有家法,故余就义山言义山,综观其诗六百余  相似文献   

7.
在朱东润先生《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二十九中,载有梅尧臣连续创作的《次韵和景仁对雪》、《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此诗题似存在问题。如果诗题之“三”字原本无误的话,必当有“再和”。梅氏既然作有《次韵三和景仁对雪》诗,则其必定作有《再和景仁对雪》之篇,否则,这里的“三”字没有着落之处。  相似文献   

8.
黄珊珊 《商》2014,(38):113-113
晚唐诗大家李商隐其诗秉承儒家诗教“主温文而谲谏”(《毛诗大序》)之遗旨,兼具“屈宋之遗响”,“寄托深而措辞婉”(清·叶燮《原诗》)。他文辞清丽、意蕴深曲,各体兼擅。其五七言格律诗在技巧上承继杜甫,善用各种象征和比兴手法;而在典故的运用上又比杜甫更加精深而幽微,在晚唐诗歌中卓荦成家,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范。作为晚唐诗的杰出代表,李诗因国体伤变和自身坎坷,“悲怨”之声尤多。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5)
茱莉亚·克伯斯是当代一名极具特色的女诗人,其作品不仅刻画的细腻生动,而且也严谨科学。本文将对其生平与写作特点作简要介绍,从《我母亲的车后座》这首诗对其诗的写作特点作以简要赏析,体会其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商》2015,(51)
<正>《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1诗歌是人表达情感最为含蓄的载体,是复杂情感的延展和升华。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2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朋友都会给诗人带来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而这真实的感受也最容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古代,交通与通讯都极不发达,每一次离乡都意味着长时间的音声相断,甚至可能成为永别,所以  相似文献   

11.
"笔墨清华"、“无声之诗”是当代艺术史家王伯敏和篆刻名家钱君訇两位先生为《胡润芝国画集》作的题句。“笔墨清华”从绘画的语言方面概括了胡润芝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清华无铅":“无声之诗”则从中国画意境方面透射了胡先生绘画的神髓——诗入无声之境.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2.
罗汝芳在诗歌创作方面,无论从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创作技巧的精致与精湛而言,都远超其泰州学派前辈,堪称"诗人之诗"。受其哲学观影响,他在诗歌中大量以自然为描写对象,歌颂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但最终指向的却是主体人,"自然书写"成为其诗歌内容的最大特征。而且其在创作时遵循自然地书写原则,作自然的诗,自然地作诗,诗歌风格圆浑自然。  相似文献   

13.
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是系统研究中国藏书家事迹的开山之作,此书特点是著述体例创新,内容、评注精详,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周明 《品牌》2012,(2):76-77
<正>鹳雀楼记山川峻秀在鬼斧神工,名楼巍岸自天工巧成。而扬鹳雀楼名远播者,盛唐诗人王之涣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千古绝唱,百世名楼。诗因楼而成吟,楼借诗而盛名。二者相得益彰也。登斯楼者,无不由然而生巍然壮观,极目千里之感慨。既而深思其理,人生何不亦然,鲲鹏万里,皆为有青云之志,骏马图南,方可成恢宏伟业。欲登高者,则须  相似文献   

15.
《商》2016,(7)
陆游《剑南诗稿》中有大量羲皇诗,而这些羲皇诗形成离不开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政策,南宋动荡的社会环境、对待文士前所未有的思想钳制,以及大推隐逸之风,皆是羲皇诗形成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沉淀,"琴棋书画,笔墨丹青"造就了众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成为古代文化阶层的必修课。一幅好的字画出世艳惊世人,必将流传千古,"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便是此道,北宋张舜民更在其《跋百之诗画》中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好的字画出世艳惊世人,必将流传古,"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是此道,北宋张舜民更在其《跋百之诗画》中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然而当今繁华盛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书画之道古风不再,快餐文化盛行,实乃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7.
张力元 《商》2012,(19):253-253
本文对墨子名实的论述进行具体分析来考察"实"的构成性属性。墨子主张"取实予名",但其相关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实"并非纯粹实在而是被构成的,社会现象之"实"是由文化机制的塑造性来构造,客观事物之"实"是由认识的累积性来建构的。进而从"实"的构成性考察"名实"关系,可以得到"实"内涵具有主体性、历史性、价值性。  相似文献   

18.
<正> 近来,见不少报章杂志,将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美其名曰:“广告诗”。此外,李白的《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也冠以“广告诗”。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原因,这两首诗本来就不是为“广告”而作的。 深谙杜牧身世的人,更能领会其《清明》的诗意。有趣的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杜牧的这首《清明》诗,由于笔端奇趣横生,写得自然流畅,情景交融,境界深邃,通俗易懂,为老百姓喜  相似文献   

19.
关于鄜县得名之由,历代史家、注家和方志编撰者均因袭源于鄜诗说。但我通过阅读大量历史典籍、资料,进行了考证。现将我的观点和依据作以表述。  相似文献   

20.
李乐 《商》2014,(6):74-74
唐诗作为封建社会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通过对唐代农业题材诗歌的梳理,把唐诗为切入点,以诗见史,论述唐代农业的现状,南北方农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唐农业的特点。通过此论文让大家对唐朝农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