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索BIM技术下的数据管理和集成在绿建项目中的应用思路和方式,并评估其对绿色建筑项目的价值。通过研究总结出BIM数据管理与集成可以提高绿建项目的效率、质量和在可持续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应用内容包括协同设计和施工、资源优化和节约、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等,通过BIM技术和数据管理工具在绿建项目中的应用,可实现绿建项目的提质、提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难以实现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信息的高效传递与集成。文章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高速公路机电项目管理平台,阐述该平台的设计思路和主要模块功能,并且总结该平台的应用场景,以期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17):240-24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信息化将成为我国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BIM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本文通过分析BIM技术概念和特征、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BIM技术基本能有效地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运用BIM技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减少工期、节约成本、提出效率,并能真正达到建筑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青 《价值工程》2015,(20):73-74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综合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服务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本文介绍了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特点,结合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阐述了BIM技术的优势,同时提出了BIM技术在设计运营等阶段的特点,以促进BIM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赵宪 《价值工程》2019,38(8):81-83
根据建筑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分析BIM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基于BIM技术建立信息流集成管理平台,进一步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流的集成化高效管理,推动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14):202-204
BIM应用从设计阶段转向施工阶段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衰减"的现象,而3D激光扫描技术与BIM的集成能较好的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实际案例对二者的应用现状及集成的应用现状的分析,分析二者集成应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趋势: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扫描激光扫描与云计算的集成、数据采集向更加精确化发展、减少内业数据处理周期,以满足实际项目的需要,提高BIM信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率。  相似文献   

7.
赵盈盈  涂中强 《价值工程》2019,38(35):135-137
为了解决综合管廊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棘手问题,本文将BIM技术引入到综合管廊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分别探讨了BIM技术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阶段工作中的应用点,经研究发现,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协同设计和协同施工,而且BIM技术与GIS、物联网及云平台等技术的集成能够实现运维阶段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20):27-28
BIM与RFID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技术形式,对提升施工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当前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BIM与RFID集成应用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BIM与RFID集成应用方式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9,(34):280-281
BIM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理念,更是一种创新的技术。BIM技术是我国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整个工程项目中,BIM技术都可以融入进去,逐渐改变传统项目施工的管理模式,使其转化为数据式的工程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而言,BIM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创新,也是一次大型改革,推动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BIM代表了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的新方向,BIM技术可以消除可能导致工期拖延的设计隐患,提高项目实施中的管理效率,保证项目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的概念及技术特点,总结BIM技术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的改变,并以实际案例说明BIM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史艾嘉 《价值工程》2022,(6):134-136
本文主要阐述BIM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现状,探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价值.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建立基于BIM技术的三维信息模型,导入BIM管理平台,加入时间与成本信息,形成BIM 5D信息模型,对工程进行实时的成本管理与进度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周超  何英发 《价值工程》2022,41(7):163-165
BIM技术能够结合互联网信息以及互联网管理模式,为工程提供更加立体可视化的信息管理机制,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BIM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某船闸建设工程为具体案例,对BIM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从工程安全,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总结BIM技术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意义,为后续工程的建设和类似工程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目标,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BIM技术依托虚拟建模技术,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建造管理。实践证明,将BIM技术融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有助于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体质量。论文立足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剖析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借用互联网平台和数据分析,对BIM技术综合管理,以实现总包管理部分工作的简化和有效化,施工组织、安全识别、图纸问题及资料管理等工作为此将形成一个新的逻辑链,将总包管理工作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BIM在总包管理的运用即是给总包管理工作减负.通过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  相似文献   

15.
廖军华 《价值工程》2022,(6):158-162
高速铁路四电工程是一项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系统性工程,受制于施工线路长、范围广、工点多、工序复杂、施工专业接口多等因素影响,施工进度管理困难.本文以新福厦铁路四电工程为依托,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中.通过BIM+GIS管理平台将参数化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实时进度数据结合,帮助工程管理人员直...  相似文献   

16.
潘雯  曹晓娟 《价值工程》2022,41(7):22-24
在文献分析及调研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障碍因素进行发掘和识别,归纳出涉及政策、经济、管理、技术、社会五个维度的16个障碍因素,构建出装配式建筑BIM应用障碍因素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采用AHP法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BIM技术人才缺乏、业主及领导支持力度不够、利益相关者缺少集成管理、软件兼容性差是装配式建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以工程项目动态联盟为核心,通过构建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全系统和全过程集成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动态联盟集成化管理。从信息交流模式、集成管理模型和多目标综合调控体系模型等方面对基于“3TIMS”平台的工程项目动态联盟集成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系统平台集成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构想。  相似文献   

18.
张泳 《价值工程》2012,31(8):33-34
对建筑信息模型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其特点。建立了建筑信息模型概念框架,认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综合多维度不同因素的集合体,在其中,模型是基础、核心和对象,技术是实现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合同、管理措施是建筑信息模型的保障,而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集成化、综合性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在模型、技术、合同、管理方面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于亚东 《价值工程》2022,41(1):165-167
通过在建的台州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海塘提升工程对BIM+Unity3D技术在水利海塘工程三维仿真场景构建中的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此技术可提升人机交互自由,拓宽BIM模型维度,解决建设过程中大体量BIM模型高质可视化展示与深度使用技术难题,为模型深化、多源数据在建设管理集成化应用提供了支撑,为同类型长距离复杂线性工程探索了一条高效可行的技术线路。  相似文献   

20.
大唐新能源公司通过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全球第六的风电运营商。本案例以大唐新能源公司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总结其发展中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思路与经验。研究表明,企业实行项目化管理,聚焦项目是基础,强化管理是关键,取得成效是根本;采用目标型管理理念、战斗型管理机制、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