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客观的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对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科技协同创新的整体效能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创新行动协同性、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指标体系,以期达到对多个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行动及其效压的科学观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开发》2015,(13):117-119
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对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初步界定,分析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及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模型。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为提高产学研参与方各自有序度并达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的目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和密集性的组织形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渐成为其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回顾相关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特点,从产业集群内部各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要素组成及其具体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反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内涵,从创新主体的投入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等方面,筛选出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协同创新的特点,总结归纳相关指标,构建"创新环境—投入能力—产出能力"评价体系,并形成网络结构。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旨在实现企业对备选对象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估,择优合作,并帮助备选对象依据指标权重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不足,查遗补漏,从源头上提高协同创新合作关系的成功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戴美想 《价值工程》2021,(3):235-236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我国以突破创新和协同创新为科技发展理念,为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提出了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包括: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科研项目信息数据库、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建构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基于动态指标体系建立科研项目效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校企协同创新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了影响校企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协同创新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并且提出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目标、建立完善评估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良好环境等方面进行校企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动力协同、运作协同、知识管理协同三个评价维度构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动力协同指标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二级指标;运作协同指标包括要素协同、过程协同和路径协同三个二级指标;知识管理协同指标包括知识创造和知识对接两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锋 《科技与企业》2013,(8):217-218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国家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本文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研究背景,以协同创新理论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6,(2):5-9
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知识流、技术流、价值流协调运行,构建循环型创新网络。然后将此循环型创新网络与城市循环型创新环境进行循环和协同演化,形成以循环型知识、循环型技术、循环型产品和循环型服务为主要创新产出,区域之间闭环型创新链环节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循环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为例,进行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响亮  宁安琪  彭灿 《价值工程》2009,28(11):36-38
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对中小软件企业六大创新要素(技术、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市场)中最活跃的技术、组织和市场三个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力图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和评价一些有利于促进中小软件企业技术-组织-市场协同创新的共性因素,进而为在金融危机中进退两难的中小软件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显著特点就是系统性。我国实施"2011计划",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结合,为知识管理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开辟了新途径。现有的知识管理研究还没有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从知识的原始积累到形成产业化经济的全过程知识管理行为。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知识管理全运行过程的基本要素,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知识管理网络模型,并详细分析知识管理主干系统、协同组织子系统、评价机制子系统的系统结构、运行机理,为知识管理和创新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并指导科技创新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江苏省苏州、无锡、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为研究对象,对高端纺织集群的主要特征、网络化协作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建立畅通互联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网络化协作模式.研究结论表明:具有典型特征的集群网络化协作模式由集群促进机构、协同运行机制、信息交流网络组成,其中集群促进机构采用联盟形式,是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协同运...  相似文献   

13.
魏建漳  任颋 《企业经济》2021,40(1):110-120
创新对疫后经济高质量恢复至关重要,但鲜有文献分析突发事件对跨地区合作创新网络的影响路径。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的节点影响力方法应用于创新网络冲击分析,使用联合申请专利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网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中的高链接节点、高频节点、高紧密度节点和高外向度节点更容易受到冲击,冲击对于合作创新的两城市影响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冲击通过具有中介中心属性的热点节点城市影响网络边缘城市。据此,本文建议:率先稳定和恢复高热度节点城市创新活动,提高城市之间合作创新活动恢复的协同度,加快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恢复和重构,针对不同节点城市实施差异化的创新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管理层过度自信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多重网络嵌入与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基于312份集群企业调查问卷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对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存在复杂影响机制,过度估计和过高定位负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过度估计通过关系嵌入和知识嵌入影响协同创新绩效,过高定位则通过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影响协同创新绩效;企业动态能力负向调节关系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因此,在设计集群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时,应充分考虑管理层过度自信的非理性影响,引入过度自信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升管理层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和动态能力建设,从而制约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进行界定,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其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提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来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选取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城市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友俊  高旋 《价值工程》2012,31(9):10-11
技术创新能力是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对石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影响石油企业的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根据其构建原则,建立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A评价模型,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The desire to creat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al spaces has led to various instantiations of innovation ecosystems. Towards this direction,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establishing corporate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form of ‘corporate coworking spaces’ (CWS). From a relational ontological standpoint, this study builds on the collaborative spaces literature with th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merging dynamics between corporates and start-ups in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Through an abductive research strategy (ARS) as well as service design methods, we explore how co-creation between corporates and start-ups emerges (or not) in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that serves as a collaborative space in Denmark. Our empirical findings challenge the mostly overenthusiastic connotations and thus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critical coworking research stream. More specifically, we give emphasis on the co-constructive entanglement of socio-spatial arrangements and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revisiting the design of CWS through 1) balancing the engineered and evolving parts of the ecosystem, 2) facilitating stakeholder alignment, 3) adopting a service-oriented approach and 4) developing inclusive strategies. Apart from the implications fo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who study and design CWS, we argue that future research would especially benefit from building on a service-oriented approach of innovation ecosystems and we call for mor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陈森玲  靳健 《价值工程》2013,(17):222-223
本文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广东省独立学院办学现状为基础,以切实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内涵建设为核心,提出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IT服务与营销三个培养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采取教学改革,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19.
Building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ories, 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cess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supply chain networks. Using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MR) and Moderated Multiple Regression (MMR) method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236 firms in China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ctivities, knowledge sha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oreover, it is expected that knowledge sharing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apability exhibited a moderating effect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ctivities -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t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by offering a nuance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in supply chain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