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探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疆为例进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劳动生产率对新疆1978—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用VEC模型揭示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这一期间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0~2011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为依据,运用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各个指标,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认为新疆最有发展潜力且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清波 《经济师》2011,(5):208-2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考察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从近几年来淄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的方法,对淄博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鹏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21-122
新疆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也为解决新疆的结构性失业带来机遇。新疆产业结构的形成既具有历史因素又具有区位因素。这样就要求在解决新疆结构性失业的时候既要注重其历史传统又要发挥其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玲 《经济论坛》2011,(3):123-12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对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分析。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短期内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长期。第二、三产业产值增加与就业人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却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影响着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山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采用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来衡量山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协调型,研究表明山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这表明山西产业结构转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性。最后,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转移去向等方面分析提出新时期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盼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93-194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运用偏离度分析,研究淮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优化淮安市产业结构其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将有效地促进就业结构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军礼  徐德举 《生产力研究》2012,(1):180-181,261
文章以北京市1978—2009年间产业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总体情况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虽然就业结构得以协调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滞后于产业结构,还有待于再调整;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其它剩余劳动力和就业的"熔炉"。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呈现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此结论为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江  封晓庆 《财经科学》2006,(7):102-1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的演进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关联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内蒙古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程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评估等几个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发展与就业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内蒙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就业,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980-2006年的具体数据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以及结构偏离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对扩大山东就业率,选一步促进山东经济增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11)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采用2000-2015年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接着采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程度作为研究方法来剖析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认为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就业人员素质,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体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联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并对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经济发展而逐渐提升的基本规律以及阶段性波动特征。文章进一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正向和反向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反向联动的主导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工业化道路新阶段产业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产业结构变动的视角分析了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述就业结构偏离度及度量的基础上进行了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新疆城乡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新疆199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残差平稳性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乡就业结构与新疆人口的城市化率、新疆城乡固定资产投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非农就业人数越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差距越大,即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的偏向性越大,非农就业人数越多.因此,在新时期,新疆应充分利用影响城乡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促进城乡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就业结构视角的湖南产业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重点对湖南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等层面分阶段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得出湖南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与相邻省份广东相比,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性更为严重等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三次产业的偏离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就业结构的变化显著地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