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为  姜国华  张永冀 《金融研究》2021,491(5):78-96
本文立足外部不确定性视角,提出汇率不确定性对企业重要涉外经济行为(跨境并购)影响的实物期权与风险对冲效应。本文以200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宣告的跨境并购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企业跨境并购的可能性,实物期权效应占主导;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确定性与企业跨境并购决策正相关,风险对冲效应占主导。横截面检验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不确定性对跨境并购的抑制作用在汇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更高以及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有效汇率反映一国贸易条件,行业竞争激烈与汇率经济风险更高的企业,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确定性加剧时更有可能进行跨境并购。最后,汇率不确定下的企业跨境并购取得了较好的财务绩效(汇率风险约束使企业并购行为更审慎高效),降低了有效汇率风险敞口。本文区分了双边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差异,拓展了汇率波动的经济后果与跨境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范畴,为“双循环”下我国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与汇率市场化改革、有效引导国际资本流动以及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提升并购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事件可能向目标方竞争对手传递竞争压力加剧的信息,亦可能传递再次并购即将发生的信息。本文以89次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外资并购传递的信息内容。本文实证结果发现,在外资并购首次宣告时,目标方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而一旦外资并购被终止,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则显著为正。该结论表明,外资并购事件在目标行业传递了行业竞争压力即将加剧的信号。本文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资并购成功实施后,目标方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流动性以及偿债能力都逐渐超过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独有的数据库,以OLS模型为基础,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双差分模型的组合方法以克服内生性问题,研究了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并购显著提高了目标企业以全要素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和息税前利润等为代表的经营绩效。这些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更显著地存在于来自"经合组织"(OECD)国家收购方的并购、以及控股股权类并购和一次性股权类并购中。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外资并购政策的评价和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殷明明  陈平  王伟 《金融研究》2017,450(12):33-47
现有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编制并未考虑市场竞争及投资效应,本文将第三方市场竞争、FDI与中国OFDI区域分布结构引入到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中,使用1999-2016年间的贸易和投资数据重新估计了货币篮子的组成;其次,本文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样本外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溢出效应模型,利用1999年1月-2017年4月的日度汇率数据,对篮子货币的权重进行了实证估计;第三,运用Johansen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从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和投资方程解释能力的角度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发现,引入第三方市场竞争与投资后的人民币货币篮子应由29种货币构成,各货币权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有显著变化,本文所编制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和投资方程的解释力更强,因此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阶段对2005年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流动性及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看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流动性正相关,即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流动性,但人民币汇率波动会使这一效果减弱;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流动性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相比较作用于银行的流动性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宏观上对货币的流动性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增加对跨境交易中的人民币结算比重产生复杂影响。本文基于交易双方规避风险的视角,在对同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12月—2022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多变量E-G两步法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同期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的提升能显著缓解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负向冲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从资产结构来看,流动性与收益性相对较强的人民币股票与债券资产的汇率波动调节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对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影响存在规模门槛效应,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影响会由负转正,以上发现从侧面解释了已有文献关于汇率波动与人民币结算关系的差异性结论。未来应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大力拓展创新人民币流出渠道与投资渠道,提高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与多样性,为跨境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佳耿 《海南金融》2022,(12):21-36
自人民币纳入SDR份额以来,跨境资本、通胀风险和汇率波动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三者间的关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9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通胀风险与汇率波动的时变动态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汇率冲击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跨境资本流入的正效应有强弱之分,而对国内通胀的冲击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具有异质性。第二,通胀风险对汇率的冲击总体上呈现正效应,国内通胀上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并无明显的负效应。第三,跨境资本流动对通胀的冲击在国内通胀上升周期存在正效应,在通胀平稳或下滑周期更多体现为负效应,而跨境资本流入对汇率的冲击整体上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方法,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波动、进出口贸易总额波动、汇率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波动、汇率波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长期内,汇率波动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货币供应量波动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是汇率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同时也是货币供应量波动单向Granger原因;汇率波动在是货币供应量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对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三种变量冲击中最为明显;货币供应量对来自其自身及其他变量的脉冲均有较为明显的响应;汇率对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三种变量冲击中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 《金融与市场》2023,(5):28-37+66
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使用即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活动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乃至人民币国际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构建理论与实证模型,分析发现,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对汇率的影响不同,前者有利于抑制汇率波动,后者则加剧汇率波动,但是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资金净流入有助于抑制汇率波动。因此,我国推动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下的使用策略上,应坚持引进来优先原则,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资金流入,审慎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资金流出。  相似文献   

11.
有效汇率(EER)是衡量一国货币与主要外币兑换比率和价值的综合指标.传统理论认为有效汇率主要取决于贸易即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但本文通过对2 0 0 5年汇改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观察,发现贸易规模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并不足以解释NEER的短期波动,此外在理论上属于随机统计误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具有显著的非随机特征.进一步地分析表明,除了国际贸易因素之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季度环比变化,还受到国际主导货币走势(美元指数)和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由于统计误差、遗漏项与隐性资本流动和国际“热钱”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热钱”进出可能是导致人民币N E E R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据此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数据,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考量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资并购有助于提高我国目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主要来自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主并方来自于亚洲的并购比来自于欧美的并购对我国目标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好。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外资并购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3.
1979-2004年外资并购国内银行的理论及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不断向外资开放,外资并购国内银行已经成为近年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外资并购国内银行的态势,深入分析了外资并购国内银行将产生正向和负面的影响,并对外资并购国内银行存在的危险倾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崔萌  耿耿  张翼 《新金融》2013,(9):21-24
有效汇率(E E R)是衡量一国货币与主要外币兑换比率和价值的综合指标。传统理论认为有效汇率主要取决于贸易即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但本文通过对2 0 0 5年汇改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 E E R)的观察,发现贸易规模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并不足以解释N E E R的短期波动,此外在理论上属于随机统计误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具有显著的非随机特征。进一步地分析表明,除了国际贸易因素之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季度环比变化,还受到国际主导货币走势(美元指数)和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由于统计误差、遗漏项与隐性资本流动和国际"热钱"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热钱"进出可能是导致人民币N E E R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据此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跨境并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2006年以来,外资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指境外企业并购我国企业)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外资对国内企业并购力度逐渐加大,国内重点行业及其龙头企业、民营企业中的新兴产业龙头成为并购重点,由过去单纯通过参股获得收益转向追求产业整合、资源控制、垄断地位、消灭潜在竞争对手,内资背景的境外企业参与的外资并购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资涌入,并购事件日益增多。那么,外资并购是否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外资并购有着怎样的意图和特点,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以2007年12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期间发生的55起外资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大多集中于我国东部经济区域和制造行业;并购方多来自美国,并购类型主要集中于横向和混合并购。最后本文通过外资并购的行为特点,为我国今后合理利用外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国内有关语言与公司行为的研究尚比较缺乏。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了收购方管理层与目标方所在地之间语言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收购方管理层与目标方所在地的语言距离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且主要是通过"文化效应"而非"交流效应"在发挥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语言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会因个体特征、并购类型、产权性质以及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研究提供了从语言角度研究公司管理层参与并购活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吴国平  王敏 《云南金融》2012,(1Z):12-12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断升值的过程,本文以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5年8月到2010年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在汇改以后汇率与货币替代率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使货币替代率增加,而且在短期人民币汇率也对货币替代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建议应该协调本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且要提高本币的收益率,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从而适当的弱化货币替代,减小货币替代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