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激增的财政压力和下放的环保权力,诱使地方政府作出环境机会主义行为选择。为此,基于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内嵌环境分权制度背景下的财政压力对地方环境规制执行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抑制环境规制有效执行,导致环境规制执行强度偏离社会最优;激增的财政压力以财政自给率为渠道,迫使欠发达城市出于生存需求,“理性”弱化环境规制执行强度,诱发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在达到中央政府环保绩效考核标准后,财政压力下的环境友好地区策略性地转移环保关注度,主动弱化环境规制,扩充本土税基,力求经济增长,其本质属于“有意为之”。因此,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厘清政府间财政关系;压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监督地方政府机关行为选择;探索环境政策差别化机制,以实现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3.
国内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受制于特殊的财政分权架构,并会受到上级引导、同级竞争、本级财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现有研究较少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的多维效用函数及由此引致的环保支出偏好特征展开讨论。为此,结合理论模型推导及涵盖2012—2019年24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多元驱动机制作出诊断,结果发现:上级政策引导会激励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意愿,同级经济竞争和自身财力约束则会对其环保支出力度形成制约;多维约束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同级经济竞争与上级政策引导对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存在显著反向对冲效应,而本级财力约束则会影响地方政府在上级引导与同级竞争压力间的权衡;本级财力约束会透过向上的财政依赖和内部财政支出腾挪两种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因此,应构建兼容地方政府多维目标的综合方案,打造“考核-竞争”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适应地方财力约束的差异化路径,以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环保支出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顺过程中,应区分"事权"和"事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应使得"转移支付后的财力和事责"相匹配,而"财权(形成‘转移支付前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本文通过我国和美国的对比发现:要回答我国和美国各级政府的财力和事责是否相匹配问题,依旧是比较困难的;在财力集中度问题上,我国财政收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上,无论是转移支付前还是转移支付后,都不如分权制的美国更为集中。本文还认为:在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大环境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初次分配环节,应保持适度集中;在转移支付后的再分配环节,地方政府拥有的财力应占有较大的份额。当前关键问题是应进一步调节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提高其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马金凤 《云南金融》2012,(6Z):184-185
随着我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指导者和领导者的政府行为也越来越被学者研究和关注。目前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竞争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所以研究竞争中的县域政府行为更加符合时宜。本文从阐述县域经济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入手,接着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表现,说明地方政府的行为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但也有贯彻和执行不力的地方,从中发现了地方政府行为所带来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终给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马金凤 《时代金融》2012,(17):184-185
随着我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指导者和领导者的政府行为也越来越被学者研究和关注。目前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竞争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所以研究竞争中的县域政府行为更加符合时宜。本文从阐述县域经济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入手,接着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表现,说明地方政府的行为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但也有贯彻和执行不力的地方,从中发现了地方政府行为所带来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终给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论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须重构地方政府竞争体系,转换政绩考核标尺,发展地方主体税种,运用硬化预算约束等措施来"校正"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并进一步改革土地征收和出让制度,这样方能杜绝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政府补贴包括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目前,对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来说,筹资最困难的便是地方财政,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为了确保新农保基金的顺利筹集,应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有体制下,主要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及政府内部部门之间的税收竞争。因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规范一级政府内部各机构对税收资源的争夺等方式,来有效规范和协调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收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之间的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实行了"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税制"等预算管理体  相似文献   

11.
冯梅 《财政监督》2011,(27):68-69
一、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沿革与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关系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政府与企业及市场的关系是决定政府间财政转移关系的重要因素;另一个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博弈规则的变化。这与政治文化传统、宪政体制等更为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关(杨之刚,2006)。"分税制"改革至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研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最优税收结构,证明了均衡时地方政府的最优税收是征收消费税;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中央政府征收消费税和资本税时所对应的均衡产出和社会福利,发现中央政府的最优税收也是征收消费税。此时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中央政府的消费税与地方政府的消费税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财政分权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地方财政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在各地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情况下,作为老少边穷地区,面临着经济要发展而财政又拮据的两难境地。如何发挥政府或财政的作用,实现财政机制的创新,在地方财政竞争中处理好区域竞争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一方面我区要积极寻求中央政府的财政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强我区财政机制创新。并在中央政府的制度创新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区财政运行机制,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集权和分权的合理性关系到财政体制改革的有效性。通过财政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对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集权分权的关系提出思考。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对我国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1980、1985、1988、1994年四次重大的财政分权活动,分权活动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由于分权的经济体制与集权的政治体制之间出现的内在矛盾.激烈的地方政府竞争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达不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阻碍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的因素包括地区发展差异明显、转制成本带来的财政责任、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等。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央、地两级政府的最优策略选择会随着假设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地方政府受到"处罚"的力度和中央政府需承担的调整成本直接影响最终的博弈结果。为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本文建议:中央政府下放部分财权,建立两级管理体制;加快完成中央调剂金制度,弹性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政绩考评系统,减小地方利益保护主义的阻力;中央政府需要承担更大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讨论了政府职能如何在不同级次政府间进行配置,进而各项财政工具分配的内容。本文在财政分权理论的框架下,从公共物品提供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得出对于没有外溢性的公共物品,地方政府的提供效率要优于中央政府的结论。结合这一论断,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上级政府影响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主要工具,即政策性支出的效益性和效果性。文章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的政策性支出进行了总体评价。一是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政策性支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包括政策性支出的描述性定义、我国政策性支出的分类,并大致介绍了全国性政策性支出的内容和主要特点。二是结合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从影响地方预算自主性和公共物品提供效率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政策性支出中存在的弊端,主要包括:各级财政的投入责任和实际需求不够匹配;运行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实际情况变化;绩效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执行细则不明确等。最后,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清理规范支出政策、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为扭转分级包干财政体制导致的中央政府在财政收入上的被动地位,1994年我国进行了政府间财政关系最为深刻的分税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划分是两者分配关系的核心,它一方面影响着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影响着地方政府积极性的调动,必须同时兼顾。鉴于分税制改革所规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竞争博弈,效用目标差异是导致其竞争的根本原因。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帕累托最优,应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地方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的统一,经济增长和环境协调一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地方政府的财权、财力问题在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的前提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收入的划分应遵循“财权相对集中、财力相对分散”的原则。“财权相对集中”是指中央政府要集中绝对大的财权,使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财力相对分散”是指地方政府要有比较大的财力,使地方财政支出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财权的集中可以保证国家的完整和社会的稳定,可以保证中央政府职能的实现和中央政令的贯彻执行;财力的分散可以保证地方政府能履行其基本职责,可以保证地方政府的行为与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保持一致。按照上述原则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财力并不意味着不给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权和财力,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稳定的财权和财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可以保证地方政府正常的履行其职能,但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财权和财力不一定和它们的事权和支出是对等的,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前者小于后者,这样有利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控制,有利于“集权型”政治体制的维护。在这里,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保证“财权相对集中、财力相对分散”的原则得以贯彻的基础条件,是衔接’财权相对集中”和“财力相对分散”的必需环节。二、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