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设股指期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国内股市面临结构化的改变、投资机构化兴起之时,开设股指期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拓宽股市资金来源,确保股市持久活跃,促进理性投资,减轻股市盲目波动;有利于扩大股市规模,增加流动性,增加财政收入;保证新股发行和顺利上市,为新股发行市场化奠定基础;提高股市透明度,制约操纵,发挥股市晴雨表作用;提高金融业防范风险能力。股指期货交易的设立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涉及到修改法规、市场体系划分、合约设计、交易清算运作、风险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和技术问题,因此必须在广泛调研、认真研究可…  相似文献   

2.
潘正彦 《经济管理》2001,(24):68-72
股票发行制度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股票发行制度安排的改变与股市的发展现状,上市公司和实质经济基础的支持以及金融环境和法制建设密切相关,近期实施的股票发行市场化制度安排恰恰缺乏股市、金融、法制、上市公司和实质经济等基础条件。特别是这一制度安排的变化可能改变中国股市的发展轨迹。使中国股市陷入像许多发展中国家股市一样进入崩溃和巩固阶段。股票发行市场化制度安排存在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并表示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提到“注册制”,首先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注册制”,而这又需要解释一下我国此前的股市发行制度——我国在2019年之前的资本市场一直实行的是核准制,亦称审核制,  相似文献   

4.
詹细明 《生产力研究》2012,(10):64-65,73
伴随着股市的不断扩容和二级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文章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剖析出发,指出现行新股发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股定价、配售机制、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走向注册制     
《商周刊》2013,(25):24-25
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得到了外界较高评价,被认为首次“触到了灵魂”,而不再是技术改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会加速中周股市大牛市的到来吗?中国股市有信心的前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小市场却连续多年令球倒数.这一悖论和怿阁的形成,背后是制度设计层面出了问题。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重大政策透明度不高,扩容无休止.“大跃进”式地摊大饼,扩容速度强度与市场承载能力相背离,而特殊阶层和组织利益替加,无休止地把股市当作提款机。  相似文献   

6.
一次股改完成了中国股市的产权界定,二次股改主要是完成中国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发行审批制度从新股、再融资到重组退市各环节的全面改革,是校正中国股市制度缺陷、重新构造市场不可回避的挑战和任务。文章希望,二次股改即发审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时间可以短得多,速度可以快得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新股发行的影响,探讨了发行制度与新股定价等相关问题。本文发现改革后新股发行价上升使得首日折价水平显著下降,同时新股发行价与反映公司质量的财务特征变量相关度增强。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的发行制度改革对于IPO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完善具有贡献,进一步揭示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制度的欠缺是IPO高折价以及IPO价格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投资者异质性条件下建立了市场情绪与情绪溢价的理论模型,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换手率、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数量、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收益和基金现金持有比例构建一个衡量市场情绪的综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市场情绪产生溢价并使深沪两市的收益产生波动;中国股市不仅有情绪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的逆转性,而且存在短期收益惯性和长期收益反转效应;市场情绪是导致中国股市非理性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股市最需要的就是持续的稳定,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也以维稳及提振信心为第一要务。本文从中国股市的基本决定机制、股市政策的三个层面、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及平准基金的必要性等几个方面,强调要出台有利于股市发展的政策,恢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第一只中止发行的股票——八菱科技,这在中国股市新股发行领域掀起了一阵波澜。探讨八菱科技对IPO市场带来的警示,以避免拟上市公司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1.
吴学臻 《经济论坛》1996,(11):13-14
何时跳出怪圈———对我国股市“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的思考吴学臻随着“浙江申达”和“浦东张江”的申购,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被推向高潮,近二百亿元资金,追逐发行市值仅2.5亿元的股票。与一级市场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级市场低迷冷清,日成交金额仅...  相似文献   

12.
经济要闻     
《经济》2000,(5)
股市“明天晴朗灿烂” 4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介绍了最近股票发行制度一系列本质性的改革。 首先,我国发行股票指标现已取消,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以后,由外部专家  相似文献   

13.
核准制与注册制属于两种不同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模式。核准制对IPO实行实质审核,体现了行政权力在IPO发审上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种以"人治"为主的制度模式,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实质审核的准确性亦存在偏差,发审效率偏低,制约了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催生和加剧股市IPO泡沫的根源。注册制以市场为导向,对IPO实行形式审核,将实质审核交给投资者,从制度上消除权力寻租,彻底摆脱"人治"给IPO发审带来的种种干扰,发审效率较高,有利于促进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IPO信息披露,通过严格执法,有效抑制IPO造假欺诈行为,降低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促进IPO合理定价,能够有效遏制IPO泡沫的形成。因此,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使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从传统"人治"真正迈向"市场化",必将有效抑制我国股市IPO泡沫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股市逐步建立起一些减少市场内外冲击、稳定市场的机制,本文将这些机制概括为股市"稳定器"机制.然而,这些"稳定器"机制似乎并未有效地抑制市场波动,一些"稳定器"机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对此,本文从稳定器的政策意图及其在我国股市失效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回报投资者,改革发行、退市制度,引入做空机制、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入新型机构投资者、改进机构投资者法人治理结构,减少不必要政策因素的冲击、建立必要的市场干预机制等政策建议,上述建议将有利于改革并深化我国股市的"稳定器"机制,使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陆一 《资本市场》2007,(1):48-50
<正>随着政府监管机构的“超常规”推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正在发展壮大。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发展机构投资者,经过了多年“超常规”的努力之后,伴随着2005年中国股市的熊牛逆转,终于在2006年末,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真正确立了市场对机构投资者的认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12月7日发生,一个发行日募集约400亿!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创下基金业发行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钟河 《资本市场》1999,(9):8-11
<正> 与当前火爆的股市相比,一个可能获利的市场似乎远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发行节奏加快企业债券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出现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1991年管理层首次将企业债券纳入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8.
孙君敏  邓斌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70-174,181
热销市场问题已被各国的实证检验所证实,成为IPO研究的三大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关注于IPO新股发行的短期抑价和长期弱势,较少涉及热销市场.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选取1990年1月-2004年8月的几乎所有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据,分别进行单月期和半年期实证研究,检验了我国股票发行市场IPO热销市场现象的存在性.结果表明股票IPO热销市场现象在我国股市并不显著,最后分析了导致该结果的我国股市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邵来安 《技术经济》2003,22(2):19-20
1998年 11月 2 5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通知》要求自即日起 ,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再发行公司职工股 ,职工持股制便暂时退出了中国股市。这是否说明职工持股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 ,是引起股市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根源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笔者认为 ,目前这种局面的形式是我国在特定时期 ,特定的经济环境下 ,由于没有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职工持股制度 ,以及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它的实行造成的。一、对职工持股制度的再认识1.实行职工持股制的动机。为什么要实行职工持股制度 ?这是…  相似文献   

20.
李骁 《资本市场》2009,(8):34-35
<正>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打新"、"炒新"再现股市。然而,风险无处不在,新股并非"不败"的神话。18年来,"新股不败"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打新","炒新"往往是市场的热点。原因在于,以前新股发行的时候,新股价格基本上有个"窗口指导",主要是市盈率约束,发行市盈率基本上是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