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融危机之后,由于银行业利润的重要基础——企业客户面临着经济环境根本性的变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纷纷进入智慧银行的发展新阶段。商业银行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核心银行系统的构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比拼。在银行监管方面,20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统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压力。不断加强资本管理,积极开展业务创新,通过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家银行的共同诉求。在银行服务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涌现,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汽车制造作为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挑战。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了降低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促使数据驱动决策、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机遇。转型也面临安全风险、数据隐私保护、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挑战。本文以汽车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动因、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等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资本结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收集了信息技术业4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控制相关因素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得出了未来增长机会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过去增长机会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最后分析了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并就优化我国信息技术业上...  相似文献   

4.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行业正在冲击传统企业和工作模式,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财务工作必须从财务处理向财务管理转型,财务与业务从互相独立向相互融合发展。文章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出发,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业财融合策略,并以高科技企业为例,论述业财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旨在助力企业打破业财壁垒,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传统财务会计侧重于核算、定期事后向其服务主体提供特定期间的会计信息,但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环境的急剧变革,传统的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转型。本文从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传统财务会计向业财融合转型的要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不断加深,服务价值在企业效益占比越来越大,制造企业服务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服务化转型模式是制造企业实现服务化的主要路径,大致有企业合作、延伸服务、增值服务和数字化服务等模式。克服转型中的管理困境、效益困境、竞争困境和创新困境,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政府应完善配套政策、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应优化产品服务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数字化平台。  相似文献   

7.
2015年12月,北京市发布《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大力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云制造、分布式制造、生产外包等方向转型",并设立"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专项"、"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创新总部。从全球看,工业4.0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的  相似文献   

8.
王欢欢 《财会学习》2020,(15):102-103
针对曲轴制造企业来说,近几年面临了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和考验,并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制造企业在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及财务管理,推进管理会计,促进业务和财务的充分结合,提升曲轴制造企业整体水平。本文就结合业财融合基本概述,对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大数据下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相关对策,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百慧 《会计师》2023,(16):26-28
业财融合是制造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业财融合可以为企业财务部门获取并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提供便利,助力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业财融合为背景,分析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佳瑜 《新会计》2023,(6):50-52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将以财务核算为核心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转型为以服务业务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然而目前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业财融合的推进,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推动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产权特征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不同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增加了企业投资规模;国有企业投资规模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投资均明显增加,二者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的地方国企投资规模显著高于干预程度较低地区.此外,增值税转型使得国有企业长期回报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vestments have on the industry cost of equity capital. We find that industry IT intensity, defined as the relative amount of IT investment to total fixed asset expenditure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y cost of equity capita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ustries with higher levels of IT investment have lower cost of equity capital.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intensity an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changes over time. Initially, investors viewed IT investments as risky ventures and demanded higher levels of cost of equity (or higher return on their investment) for those industries investing in IT. However, beginning in the 1980s, as IT became more reliable, more cost effective, and had the ability to transform businesses, investors viewed IT Intensity as a positive business strategy with less associated risks and reduced their requir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or lower return on their investment). Extrapolating from our industry results, IT investments allow firms to potentially raise capital at a lower price so they have more assets to employ, indicating that IT investments can be a key factor for business success.  相似文献   

13.
国有和民营出口制造业相对于劳动力成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资本效率问题,提出的模型包括固定资产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份额的增长率变化以及相应的工人人均固定资产的变化对出口产值的影响,并部分解释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出现的出口主体替代现象.我们所用的从1986~2002年的统计数据支持了得自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营改增"通过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等,对企业税负降低和专业化分工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而交通运输业由于"营改增"前后适用税率差异较大,且固定资产更新周期较长带来的进项抵扣不足,使得"营改增"对其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反而不及现代服务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容易受到政府政策干预或扶持,对税收政策的敏感性不及私营企业,即"营改增"对私营企业的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国有企业。鉴于"营改增"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国家应继续优化增值税体系,保持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时政策红利的延续性;在推行增值税改革的过程中,要增加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以弥补政策效应对某些行业激励不足的短板;此外,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税收中性原则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张成思  郑宁 《金融研究》2019,469(7):1-18
本文基于实业和金融两类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重点考察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行业企业的金融化驱动机制是否具有异质性,并探究不同类别金融投资对应结果的差异性特征。实证结果与已有研究以及传统印象并不一致:我们发现,风险规避是中国非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显著驱动因素,而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则不存在这一特征;同时,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主要由收益率差驱动,而在其他企业样本中均没有证据显示追逐利润是企业金融化的推动因素。不同企业样本的融资约束、杠杆率、成长性、流动性水平以及资产质量等因素对企业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区分企业金融投资中货币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不同特性并考虑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结果表明货币类金融资产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驱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国有企业主要受资本逐利因素推动,其他企业则未体现这一特征;对于非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均受到风险因素驱动,而国有企业则不受影响;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纳入金融资产后结果则未产生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permeating from the service sector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n enterprise operating decisions. Based on data from A-share listed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nexus between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vestment.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is conclusion is still valid after employing a series of robust analyses to overcome endogeneit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lso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arket competition strategy. Manufacturing digitaliza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s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while inhibi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st-competitive strateg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ith higher viability are more adaptable to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end to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Hence, the innovation incentive effect is greater for high-viability enterprises, regardless of the scale of operation, the ownership, or productivit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useful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后,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是试点范围内的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根据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相关政策,结合现行的增值税会计处理制度,探讨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后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3种较为实用和操作性较强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其淋  杨晓冬 《金融研究》2022,505(7):38-56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难题,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研究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开放有效提升了同行业内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出口扩张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外资开放影响内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外资开放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大,并且地区制度环境增强了外资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此外,内资企业除了获得行业内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效应之外,还分别从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外资进入中获得正向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最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发现外资开放通过资源再配置渠道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进一步检验显示,外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市场份额从落后产能企业向相对优势产能企业的再配置,另一方面促进了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进而提高了资源再配置效率并促进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文从外资开放政策视角探究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新常态下破解产能过剩困境、实现“去产能”政策目标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对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转型对范围内内资企业有利;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新增投资比例越高,对企业越有利;转型有利于减轻范围内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税负不公的现象;范围外内资企业处境劣化。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考量数字化转型、资本结构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对国有企业和过度投资企业的作用更明显,且企业非债务税盾在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状态下作用效果相反。鉴于此,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做好目标资本结构测算模型设计,实施差异化优惠政策,提升行业投资效率,提高制造业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