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单向引进外资到双向投资互动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必由之路,提高海外并购的能力是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目前经济全球化面临深度调整,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蕴藏更大机遇。在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动机也发生了新变化,从传统的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源寻求型等动机,转向价值投资、布局全球供应链、攀升全球价值链和优化产品结构等新动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呈现与全球跨国并购下降趋势相反的“反周期”现象,其并购的主要动因有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技术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四类,并购的操作方式包括直接并购、成立合资公司并购、新设控股公司并购、境外子公司并购和换股并购五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为背景,将资源基础理论运用于研究跨国经营,提出“东道国共享性高级资源”的概念,深入分析了东道国共享性高级资源对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指出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求利用东道国战略资源和共享性高级资源,并与自身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拥有的战略资源产生倍增效果,即资源整合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4.
甄涛 《中国经贸》2009,(24):46-47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外资大量持续地流入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了积极的跨国经营探索。加入WTO后,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断加速,跨国收购的案例不断增加,众多实力企业通过跨国收购的方式参与到全球资源再配置和资产重组活动中去。本文结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背景,通过海尔集团并购香港中建数码的案例分析,寻找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深层动因,以及该案例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
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芳 《北方经济》2011,(20):95-96
从TCL2002年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海尔美国公司和康佳美康公司在美国的设立,到不少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地成功上市,中国部分企业已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战略主要指商品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国各类资源优势的不同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同,通过各类资源要素和管理能力要素跨国界的配置,使企业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过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是目前国际资本运作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经济处于上升期,是最具潜力的并购市场.跨国并购的动因概括起来,主要是国际环境变迁的推动和跨国公司自身利益的驱动.国际环境变迁,如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经济利益驱动,如跨国公司寻求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和整合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应尽快与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跨国经营作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一种历史潮流,使我们的企业不得不来认真研究这个历史地摆在面前的问题。目前,我省提出了外向牵动战略,就是要把外向型经济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如果说80年代,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是以引进外资为重点的话,那么,90年代后,则要大力开展企业跨国经营,从“引进来”而变成“走出去”。可以讲,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从企业跨国经营的涵义、必要性、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对策等几个方面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企业跨国经营的涵义 关于企业跨国经营的涵义问题,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提法。笔者认为,因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还是要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分析来把握跨国经营的本质。市场经济从其本质属性来看,不但涉及商品本身的交换,还包括资金、技术、劳务等经济资源的配置。商品进出口贸易,虽然也是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但它只限于商品的跨国界流动,并不是企业诸生产要素的全方位跨国界流动,因而它最多只能是跨国经营的初级形式;而企业从商品到资金、技术、劳务等诸生产要素全方位地走出国内,形成进出口、技术转让、灵活投资及至直接投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到80%采用并购方式进行。而在中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且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 B 股来并购。  相似文献   

9.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到80%采用并购方式进行。而在中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又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B股来并购。  相似文献   

10.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进一步发展。但是,并购后失败率很高。对此,许多学者探讨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本文在目前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公司治理整合概念,认为公司治理整合是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核心,并给出公司治理整合模型,对公司治理文化整合、结构整合、机制整合的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娟  刘钻石 《改革》2012,(2):93-9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了复杂一体化战略,国际直接投资的传统OLI-IDP框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中国在海外寻求知识资源的行为,需要调整和补充。中国政府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并购和有机扩张是获取海外知识资源的主要方式,学者们基于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分析、大型并购数据库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评估了包括跨国并购在内的各种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绩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和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影响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并购文化整合"五模型"。从并购文化整合"五模型"的五个方面,对A集团收购了瑞士Addax石油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军荣 《亚太经济》2007,46(3):16-20
本文主要分析了东亚地区跨国并购总的趋势、行业分布和跨国并购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并比较了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跨国并购的状况。本文认为东亚跨国并购呈增长趋势,跨国出售大于收购,这满足了东亚地区对资金、技术和提升企业治理的需求,对高速发展的东亚地区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对中国大陆和韩国更是如此,但是仍存在许多需要防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有效转移是跨国并购后期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性问题涉及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本文从资源和能力观视角,分析了并购双方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运作机制,探讨了影响并购后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围绕企业核心能力而建立的管理整合战略,要比简单粗暴的全盘复制整合模式或无所作为的维持独立整合模式更易获得成功,更遑论仅仅因为机会诱人而一时冲动产生的并购念头。本文将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产业供给不足、×-非效率、寻求垄断、全球化之窗以及提升核心能力等不同类型,并以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为例,说明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3,(2):35-35
经济学家华生日前就MBO即管理层收购发表评论时认为,企业发展的方向是所有权和经营决策权的分离,出资人与经营管理层的分离,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主要适合于小企业,因此目前炒得很热的管理层收购并不是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改革的方向.不能把企业改革中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对高层经管人员的待遇和完善包括股权、期权在内的激励机制与管理层收购、自己做老板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在2001年就已加入世贸组织,在国际市场不断融合的大环境中,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国门外谋发展,那么跨国兼并无疑是企业迅速实现跨国发展的有效方式,对于自有资金并不充足的中国企业来说进行跨国的杠杆收购就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融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企业的面前,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并购活动是可选择的办法,从海外金融机构处融资、发挥中国跨国银行在企业境外融资中的作用已是有实践证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取得海外目标企业品牌、技术、市场的重要方式,是中国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必然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尤其在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普遍认为现阶段为海外收购的绝佳时机,因此跨国并购案例日益增多。本文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当前全球环境下跨国并购的优势,同时指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就该些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溪  刘立燕 《北方经济》2008,(13):62-63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一种,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收购另一国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或资产,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珲拥有实际的或者完全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都定义为从成立之初就从国际市场上取得相当部分销售收入的企业.根据企业家精神研究,我们提出了基于企业家跨国资源与市场整合的国际新创企业理论框架.重点阐述企业家跨国创新性整合世界资源进行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国际新创企业类型.基于企业家跨国资源与市场整合的国际新创企业理论是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指导企业家实践,催生新型国际新创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