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汕头经济特区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汕头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创新、开放、生态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2.
塑造“广梅汕人”精神 促进“两线”建设发展中共广梅汕铁路总公司委员会广梅汕铁路总公司成立于1988年10月,担负着广梅汕铁路(480公里)“两线”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几年来,我们在“两线”建设中,坚持“建路育人”的方针,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从2011年5月1日起扩大到全市,这无疑为汕头的新一轮腾飞和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汕头应紧紧抓住特区扩围的机遇,谱写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自1991年11月扩大到汕头市区以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和群众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目前,正朝着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汕头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前进。 1995年春节,李瑞环同志到汕头视察后,称赞汕头发展快,变化大,发展势头很好。  相似文献   

5.
吴丽莉 《珠江经济》2006,(10):78-84
本文从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汕头市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指出了加快汕头城市化进程需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汕头市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汕头地区增创新优势的对策建议杜松年在我国全方位进行改革开放,特区政策淡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创特区新优势,已经成为汕头经济特区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神,从汕头面临的形势和现实条件出发,建议汕...  相似文献   

7.
京九河源段开发构想及其启动机制研究“京九经济带(河源段)开发”课题组京九、广梅汕铁路的开通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改善给河源的开发和脱贫致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河源作为未来京九经济增长带和广梅汕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河源的开发,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  相似文献   

8.
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面积1.6平方公里。同年11月4日,汕头经济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到1983年底,特区龙湖加工区第一幢通用厂房竣工,外商开始投资设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为龙湖和广澳两个片区。特区开始朝着以工业为主,创汇农业、交通运输、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业并举的方向综合发展。1986年初,国务院特区工作会议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新的经济增长带──广东京九、广梅汕铁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主体报告广东省府研究中心课题组京九铁路纵贯8省市后,从广东和平县入境至龙川县,与广梅汕铁路接轨,纵横整个粤东。“两铁”将粤东的山区、沿海地区、珠三角这三种类型地区与全国连接,...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城市文/廖曙辉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的中上游,西距广州、南距香港均不足200公里,构成等边三角;它连接珠江三角洲,联结闽赣粤边区;京九铁路大干线南北直贯该市,广梅汕铁路东西横贯该市,两条铁路干线在该市龙川县交汇,设大型编组...  相似文献   

11.
加盟国际港口城汕头需添几多柴?文/林文益十余年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汕头经济特区,不仅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相当规模的向外型农业,而且在传统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感光材料、超声电子仪器等技术产业。更可喜的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交通状况大大...  相似文献   

12.
龙湖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1年被辟为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曾长期为汕头地区的经济发展“探路”。在汕头去年至今开展“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活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极大困难的背景下,龙湖区经济指标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7亿元,增长近7%,实际利用外资3180美元,增长逾200%,财政收入399亿元,增长12.25%。被有关人士誉为“汕头的一片绿洲”。汕头市龙湖区区长方利旭说,特区经营多年,良好的发展环境已形成一种“持续效应”,使龙湖保持了较强  相似文献   

13.
刘锦庭 《特区经济》1996,(10):47-49
<正> 汕头经济特区步入“九五”,正处于升级转型的“二次创业”时期.汕头要寻求经济的再飞跃,关键是能否以大开放的眼光去构建特区发展的新优势,做好大开放这篇大文章,这是关系到汕头特区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得出一个精辟的认识,提出大开放“是一个战略问题”,这是明察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远见卓识.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底视察汕头特区后又明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结合汕头实际,我们对大开放这一战略思想,体会尤为深刻.一、汕头的开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通道、"九五"国家重点工程——粤海铁路1月7日正式通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庆典活动并剪彩。粤海铁路通道北起湛江,纵贯雷州半岛,在海安通过火车轮渡跨越琼州海峡至海口市,再沿海南省西环线,途经澄迈县、儋州市等至叉河车站,与既有线叉河三亚铁路接轨,全长345公里。海南长期以来与大陆没有铁路相通,严重制约了人员与物资等方面的交流,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铁道部和广东省、海南省共同出资45亿元修建了这条跨海铁路大通道。该通道经黎湛铁路北上与湘桂、焦柳、洛湛铁路相连;西行与南昆、内昆等铁路相接,东去可与三茂、京广、京九、广梅汕铁路连接。粤海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海南岛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到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铁路大动脉将覆盖全国所有省、市(除台湾省外),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汕头近几年的环境变化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因素,基于整体理念对汕头的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为汕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优越的条件汕头经济特区从1981年底建设之初,就成立了农业发展联合公司,积极发展特区农业,这是汕头经济特区的一大特色。汕头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管辖八县一市(潮州市),总面积达10,340平  相似文献   

17.
广梅汕和京九广东段沿线发展战略中的两个问题陈铁几代人盼望已久的铁路终于修通了(尽管两线的全面运营还需要几个月),大家欢欣鼓舞。几个月来,我省沿两线的各市都制订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可以预期,两线的开通必将带来粤东地区新的发展。一、观念要进一步转变两线的开...  相似文献   

18.
<正> 京九铁路是纵贯我国南北的又一条交通大干线,行经九省市在深圳接轨香港九龙。广梅汕铁路是横亘广东省东西、连接京广、京九大动脉的地方铁路干线。“两铁”的修建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无疑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深圳位于京九铁路最南端,是京九沿线广阔经济腹地和华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出海口,是通向香港和海外最主要的口岸城市。“两铁”的贯通,使深圳得以更好地发挥辐射功能和窗口作用,同时也给深圳增创新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利用深圳的经济基础和辐射功能,为“两铁”沿线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平远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毗邻江西、福建两省,属梅州市管辖。县城大柘镇,距梅州市区42公里。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属亚热带气候区。 投资环境完善 梅县国际机场直达香港、广州、深圳。广梅汕铁路近年建成通车后沟通全国,连接沿海出口口岸,国道公路206线穿城而过,往南直达梅州、  相似文献   

20.
汕头要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必须有强大的产业集群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辐射能力和城市的服务功能,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来实现区域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用"一颗子"带动"一大片",带活"一盘棋"。虽然汕头的产业集群不断得到优化升级,但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不少,汕头要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更加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